美文网首页
《被讨厌的勇气》

《被讨厌的勇气》

作者: monvhh | 来源:发表于2019-08-16 12:47 被阅读0次

以对话的方式讲述阿德勒的思想,可读性很强,循序渐进,一个青年带着困惑来,带着收获走。普适的困惑,因此于你于我皆有用处。
也因为这对话的形式,因此实际内容很少,却又很多应用实际的例子,适合新手入门。

以下观点来自《被讨厌的勇气》—— “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 [日]岸见一郎,古贺史健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否定心理创伤

阿德勒心理学明确否定心理创伤!!

弗洛伊德的心理创伤学说认为心灵过去所受的伤害(心理创伤)是引起目前不幸的罪魁祸首。
阿德勒:“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如果一味的关注过去的原因,企图仅仅靠原因去解释事物,那就会陷入“决定论”。也就是说,最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全部都由过去的事情所决定,而根本无法改变。
如果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就会永远止步不前。活在今天的我们对人生将束手无策,因此陷入对世界绝望、对人生厌弃的虚无主义或悲观主义之中。

否定我们人类的自由意志、把人看作机器一样的存在,这是弗洛伊德式的原因论。

人不受过去的原因所左右,而是朝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前进。

阿德勒的“目的论”是说:“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

人们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

现在的你之所以不幸正是因为你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

“无人想作恶”,“恶=没好处的事情”。
你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里选择了“不幸”,这既不是因为你生在了不幸的环境中,也不是因为你陷入了不幸的境地中,而是因为你认为“不幸”对你自身而言是一种“善”。

人的性格或秉性无法改变?
阿德勒心理学中用“生活方式”一词来说明“性格”,生活方式即人生中思考或行为的倾向。
某人如何看“世界”,又如何看“自己”,把这些“赋予意义的方式”汇集起来的概念就可以理解为生活方式。从狭义上来讲可以理解为性格;从广义上来说,这个词甚至包含了某人的世界观或人生观。
举个例子,“我的性格是悲观的。”=>“我具有悲观的‘世界观’”。性格一词或许会带有“不可改变”的感觉,但如果是世界观的话,那就有改变的可能性。

是你自己主动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如果一直保持“现在的我”,那么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以及其结果会怎样等问题都可以根据经验进行推测,可谓轻车熟路般的状态。即使遇到点状况也能够想办法对付过去。
另一方面,如果选择新的生活方式,那就既不知道新的自己会遇到什么问题,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未来难以预测,生活就会充满不安,也可能有更加痛苦、更加不幸的生活在等着自己。也就是说,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加安心。

想要改变生活方式需要很大的“勇气”。

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不过是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改变的第一步是理解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利用给予的东西。

为什么讨厌自己

之所以只看到自己的缺点,是因为你下定了“不要喜欢自己”的决心。是因为你太害怕被他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
害怕被他人否定,害怕被别人轻视或拒绝、害怕心灵受伤。你认为与其陷入那种窘境倒不如一开始就不与任何人有关联。也就是说,你的“目的”是“避免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

只要自我厌恶,便可以躲在自己的壳里不与任何人发生关联,而且万一遭到别人的拒绝,还可以以此为理由来安慰自己。因为我有这样的缺点才会遭人拒绝,只要我没有这个缺点也会很讨人喜欢。

在人际关系中不可能不受伤。只要涉入人际关系就会或大或小地受伤,也会伤害别人。阿德勒曾说“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

一切的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

价值必须建立在社会意义之上。

自卑感 vs 自卑情结

人是作为一种无力的存在活在这个世界上,希望摆脱这种无力状态,继而有了普遍欲求,阿德勒称其为“追求优越性”。
与此对应的就是自卑感。人都处于追求优越性这一“希望进步的状态”之中,树立某些理想或者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同时,对于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

自卑感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长的刺激。
阿德勒指出,“没有人能够长期忍受自卑感”,也就是说,自卑感虽然人人都有,但它沉重得没人能够一直忍受这种状态。
拥有自卑感即感觉目前的“我”有所欠缺的状态,所以会通过努力和成长去弥补欠缺部分。
而没有这种勇气的人就会陷入自卑情结。

优越情结:如果有人骄傲自大,那一定是因为他有自卑感。
故意炫耀自己很优秀,是担心如果不那么做,就会得不到周围的认可。

夸耀不幸:想要借助不幸来显示自己“特别”,他们想要用不幸这一点来压住别人,以自己的不幸为武器来支配对方。
“在我们的文化中,弱势具有非常强大的特权。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我们应该积极地看待自己与别人的差异。我们“虽然不同但是平等”。
人都各有差异,这种“差异”不关乎善恶或优劣。人的价值不能由这些不同决定,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竞争

如果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竞争”,那人就不可能摆脱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也就不可能摆脱不幸。

有竞争,全世界都将是“敌人”。处于竞争中的人一刻不得安心、不想成为败者,不能相信他人。

“无法真心祝福过得幸福的人”:把他人的幸福看作“我的失败”,所以才无法给予祝福。

如果能够体会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那么对世界的看法也会截然不同。

人在人际关系中一旦确信“我是正确的”,那就已经步入了权力之争。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话,那么无论对方持什么意见都应该无所谓。

承认错误、赔礼道歉、退出权力之争,这些都不是“失败”。

人生三大课题

  • 交友课题
  • 工作课题
  • 爱的课题

阿德勒心理学关于人的行为方面和心理方面都提出了相当明确的目标。
行为方面的目标:

  • 自立
  • 与社会和谐共处

支撑这种行为的心理方面的目标:

  • “我有能力”的意识
    +“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

阿德勒的心理学不是改变他人的心理学,而是追求自我改变的心理学。

“人生谎言”教我们学会逃避

阿德勒把企图设立种种借口来回避人生课题的情况叫做“人生谎言”。对于自己目前所处的状态,把责任转嫁给别人,通过归咎于他人或者环境来回避人生课题。

阿德勒的心理学是“勇气的心理学”

弗洛伊德式的原因论是“拥有的心理学”,继而就会转入决定论。另一方面,阿德勒心理学是“使用的心理学”,起决定作用的是你自己。
我们人类并不是会受原因论所说的精神创伤所摆弄的脆弱存在。从目的论的角度来讲,我们是用自己的手来选择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方式。我们有这种力量。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

课题分离

我们必须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一观点出发,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
之后,不干涉他人的课题。
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辅助,而不干涉。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课题分离不是为了疏远他人,而是为了解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线。

放下别人的课题,烦恼轻轻飞走

克服父母“不认可”的感情,那并不是你的课题,而是你父母的课题。你根本无需在意。
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自由

对认可的追求,扼杀了自由。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招人讨厌是件痛苦的事情。如果可能的话,我们都想好不讨人嫌地活着,想要尽力满足自己的认可欲求。但是,八面玲珑地讨好所有人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极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如果想要行使自由,那就需要付出代价。而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

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

被讨厌的勇气

个体心理学和整体论

阿德勒反对把精神和身体、理性和感情以及意识和无意识等分开考虑的一切二元化的价值观。

把人看作不可分割的存在和作为“整体的我”来考虑的方式叫做“整体论”。

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

课题分离是人际关系的出发点。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是“共同体感觉”

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就叫共同体感觉。
阿德勒认为他自己所叙述的共同体不仅仅包括家庭、学校、单位、地域社会,还包括国家或人类等一切存在;在时间轴上还包括过去到未来,甚至也包括动植物或非生物。

阿德勒本人承认共同体是“难以实现的理想”。

共同体感觉是幸福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指标。

自我?

要想理解阿德勒所说的共同体感觉,首先可以以“我和你”为起点。
把对自己的执着(self interest)变成对他人的关系(social interest)。

“拼命需求认可”反而是以自我为中心。
不能进行“课题分离”、一味拘泥于认可欲求的人也是极其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一味在意“他人怎么看”的生活方式正是只关心“我”的自我中心式的生活方式。

“我”是共同体的一部分,而不是中心。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归属感不是仅仅靠在那里就可以得到的,它必须靠积极地参与到共同体中去才能够得到。
直面“人生课题”。不回避工作、交友、爱之类的人际关系课题,要积极主动地去面对。如果你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那就丝毫不会主动融入共同体重,因为一切他人都是“为我服务的人”,根本没必要由自己采取行动。
但是,无论是你还是我,我们都不是世界的中心,必须用自己的脚主动迈出一步面对人际关系课题;而不是考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而是必须思考一下“我能给这个人什么”。这就是对共同体的参与和融入。

归属感不是生来就有的东西,要靠自己的手去获得。

在更广阔的天地寻找自己的位置。
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那是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没必要固执于眼前的小共同体。更多其他的“我和你”、更多其他的“大家”、更多大的共同体一定存在。

阿德勒心理学反对一切的“纵向关系”,提倡把所有人际关系都看作“横向关系”。
自卑感原本就是从纵向关系中产生的一种意识。只要能够对所有人都建立起“虽不同但平等”的横向关系,那就根本不会产生自卑情结。
正因为把人际关系看成纵向关系、把对方看得比自己低,所以才会去干涉。

阿德勒认为,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
不要用“行为”标准而是用“存在”标准去看待他人,只要存在,就有价值。

必须得有人开始,即使其他人不合作,那也跟你没关系。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纳自我

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但还是暗示自己说“我能行”或者“我很强”,也可以说是一种容易导致优越情结的想法,是对自己撒谎的生活方式。
自我接纳是指加入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信赖他人

如果不敢去信赖他人,那最终就会与任何人都建立不了身后的关系。

如何克服对背叛的恐惧感?
自我接纳。只要能够接受真实的自己并看清“自己能做到的”和“自己做不到的”,也就可以理解背叛是他人的课题,继而也就不难迈出迈向他者信赖的步伐了。
悲伤的时候尽管悲伤就可以。因为,正是想要逃避痛苦或者悲伤才不敢付诸行动,以至于与任何人都无法建立起深厚的关系。

甘于平凡的勇气

我们人类都具有“优越性追求”这种普遍性的欲求。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脱离“普通”状态,成为“特别的存在”。阿德勒的心理学称之为“廉价的优越性追求”

普通不等于无能。自我接纳,接受“普通”的自己。我们根本没必要特意炫耀自己的优越性。

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

把人生当做当做登山的人其实是把自己的人生看成了一条“线”。
阿德勒心理学的立场是,将人生理解成点的连续。我们只能活在“此时此刻”,我们的人生只存在于刹那之中。

计划式的人生不是有没有必要,而是根本不可能。
人生就像是在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的刹那。并且,慕然四顾时常常惊觉:“已经来到这里了吗?”
只要跳着舞的“此时此刻”充实就已经足够。并不存在目的地。

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

如果把强烈的聚光灯对准“此时此刻”,那就会既看不到过去也看不到未来。
人生是连续的刹那,根本不存在过去和未来。你是想要通过关注过去或未来来为自己寻找免罪符。过去发生了什么与你的“此时此刻”没有任何关系,未来会如何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

聚焦“此时此刻”是认真而谨慎地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

人生的意义,由你自己决定。

我的后记:
关于“此时此刻”这个话题,正好又符合了我前段时间的一个感悟。

必须解释的是,阿德勒的思想只是一个角度,并不是全盘否定佛洛依德等思想。目的论也不能完全说服我,但是很明显他必须抛弃原因论才能发扬目的论,他只描述这个角度的世界,不能瞻前顾后。必须明确这样的观点,才能激发大家行动起来。

这是我的理解,欢迎大家讨论。

相关文章

  • 被讨厌的勇气

    01 被讨厌的勇气 有本书,《被讨厌的勇气》。 书中说,因为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于是有了真正幸福的可能。 被喜欢,...

  • 国庆快乐

    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含被讨厌的勇气。敢于接受“被讨厌”,才能活成自己心中的模样…… 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提出了...

  • 读《被讨厌的勇气》——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读《被讨厌的勇气》——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人们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令人烦恼的人际关系问题,我们如何处理好自我与我们的人...

  • 勇气,被讨厌?

    最近读了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两位作者共同创作的《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个人认为,这是一本集哲学与心理学理念的书。在书中...

  • 被讨厌的勇气

    1%—42% 今天决定重新再复习一遍这本书,因为马上准备读勇气系列第2本《幸福的勇气》摘抄了几句: 1 决定我们自...

  • 被讨厌的勇气

    过去不存在,未来也是。本来人活着只是活在此时,过好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 痛苦?快乐?本来就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只...

  • 被讨厌的勇气

    43%—58% 第三夜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1. 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我们没必要去满足别人...

  • 被讨厌的勇气

    我还挺喜欢这种问答形式的书,有点类似《相约星期二》的风格 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还有十分之一就看完了,是...

  • 被讨厌的勇气

    我现在读的这本书叫被讨厌的勇气,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当年看日剧。被讨厌的勇气,觉得那个女主非常有勇气 这里面主...

  • 被讨厌的勇气

    75%—完结 第五夜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1. 我们并不缺乏能力,只是缺乏勇气。 2. 你只需要考虑“我该怎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讨厌的勇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kxq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