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其人,孙方友说创作亦如他的小说一波三折,厚重丰富:
1.翻三番
一般欧·亨利只是翻一番,我力求翻三番,直至“震”得你叹为观止,连连唏嘘为后快。
当然,不可画蛇添足,必须要在前面埋下一个个伏线,最后一个接一个地“抖”出来。
也就是说,不但语言讲究一石三鸟,情节也要争取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
当然,这里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弄不好,往往还会适得其反,让人感到假气和做作。
2.生活底子
我四十多岁才进城,在小镇里住了近半个世纪,我干过的行当也多。
有些事包括鲁迅、汪曾祺、沈从文都没有干过,所以我虽然没有他们的学问大,但论生活底子,我是强项。
就是说,他们多是富家子弟,写穷人,他们都是旁观者,不像我是亲历者。
换句话说,他们是从形而上去“罩”形而下的,而我却是从形而下去“推”形而上的。
3.天才就是忍耐
写作比拼的是一种耐力,文学这条路就是意味着成名前要守住寂窴,成功后要经得起名利的诱惑。
从某种意义上说,缓慢才是成功的捷径,慢工出巧匠。天才就是耐力与缓慢的结晶。
你有了生活积累,又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开阔的艺术视野,再加上先天的灵性和后天的修为,定能硕果累累。
4.本土与世界
纵观历史,大作家大诗人,多是很早离家,形象的说,他们的好作品都是走岀来的,像李白、杜甫、苏轼。
严歌苓说站在纽约看北京,和站在北京看郑州差不多。她说若李准能在美国生活几年,再写《黄河东流去》,就离诺贝尔奖不远了。
谢灵运生在平原,能成为山水诗的开创者,是因遍走名山,是走出去的收获。
老子西出函谷关,留下《道德经》,更是光芒四射。
因此,新一代作家,若与故土拉开距离,就会有新的意义与感觉,在拉开距离的审视中,就会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多元的视角,就会为创作带来新的站位和生机。
本土是母体,世界的眼光宇宙的思维,是俯察一切的支点和制高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