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读书打卡第488天,我是来自山西太原的史文霞,今天的读书内容是刘媛媛的《精准努力——刘媛媛的逆袭课》第六章《学习篇》第一节|背景知识:阅读理解能力,是最基础的能力
本章宗旨:别让你深度思考的能力被毁掉或者丢失。
到底学什么更能滋养一个人的成长呢?
作者回溯自己这短短20多年的人生,立身所凭的能力是理解和表达。
懂得快——别人一说我就能理解;表达方面有优势——不算能言善辩,但是表达还算清晰。
而这些能力来源于一件事——阅读。
作者给孩子的选择:
1.给孩子一座图书馆,让他拥有大量的阅读基础。
2.带孩子去听各种专家,学者,明星,企业家,甚至一个有着特别生活经验的普通人的讲座。
3.送他去世界各地去看发生在我们生存的星球上的各种人的故事。
郝景芳曾写过:现实中的教育系统,负担的第一项功能往往并不是培养,而是选拔。
选拔实际上并不涉及教育理念,而是一种资源分配。
为了杜绝徇私舞弊,最好是清清楚楚的数字标准;
而为了获得数字标准,最好是有标准答案的题目。
以“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期望每个孩子拥有适合自己心灵的成长环境;
以“选拔”为目标的教育,期望用可操作的手段挑出排名最靠前的孩子。
孩子们在上学期间基本上都没有被“培养”过,这就是我们高中一毕业就会迷茫的原因,比迷茫更可怕的是有些学习成绩不好,并且其他什么也没学的孩子,等于带着一个几乎本能的大脑,面对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复杂世界。
复杂的真实世界里需要的是什么?
需要的是洞察和理解的能力,是分析和思辨的能力,是表达和影响的能力,是创造和协调的能力。而这些东酉学校几乎没有教过,如果不想成为一个上过学的白痴,就要自学。
当一个人学习的越多,学习能力就越强。
一个人的学习速度和学习能力的强弱,其实取决于他过去学习的东西,取决于他过去积累了多少,记忆了多少。而我们大脑当中积累和储存的知识可以成为“背景知识”。
如果要做到真正理解一句话,就需要知道这句话没有明确给出的背景信息。
有背景知识和没有背景知识人,对一些话的内容和程度理解不一样。
信息被呈现的时候,本身就是跳跃性的,如果背景知识不充足,理解能力则会不到位,就会觉得深奥和艰涩。
长期下去,就失去了深度阅读和深度思考的能力,只能去看朋友圈里的鸡汤故事和伪科学的文章,因为理解那些内容只需要基本的生活经验,不需要任何其他的背景知识。
只上过小学的同学和上过大学的同学,头脑灵活度不同。原因就是后者见的世面多,读的书多,大脑中储存的背景知识多,理解能力就更好了。
大脑灵不灵,取决于他大脑里储存的东西够不够。如果你说一句话,对方在大脑中根本调不出任何有用的东西去帮助他理解,就是不灵。
多读书是获取背景知识最快捷的方式之一,不用亲身经历,不用总和人亲自沟通,就可以让自己的大脑迅速丰富起来。
马文·科林斯始终都认为,无论一个人以后做什么,只有拥有阅读和表达能力才能适应工作,并且做得更出色。
背景知识增多的好处,不只是阅读理解方面,当你积累了足够多的背景知识之后,你的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会提高。
死记硬背一个孤立的知识点,很快就会忘记。所以背景知识的多少严重影响你的学习效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