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河南惠安街道的一份公告,不但让自己火了一把,也再次把高额彩礼这个社会乱象放在众人面前。你情我愿、男婚女嫁本是自然规律,彩礼、嫁妆也是老人对子女的祝福而已。
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彩礼的门槛也跟着水涨船高。在加上网络的发展,让老人们也知道在遥远的地方,彩礼的“市场价”是多少。再加上一部分有心人地推波助澜,彩礼的起步价已经超出人们的生活水平太多太多。我所在的农村,已经流行起“万紫千红一片绿,一动不动”。不明白很正常的,因为这是行话,我来解释一下:万紫---一万张五元人民币,共五万元。千红---一千张百元大钞,共十万元。一片绿---五十元人民币你看着给,但是有上边两个衬着,最少得有一百张,共五千元。一动---汽车,八万元。不动---房子,首付20万。
也就是说,彩礼这一块就要43.5万元!这何止是高额彩礼!完全是要男方父母半条命!
相对彩礼的疯狂增长,与之相对应的嫁妆不但不长,还有下降之势。哎,这也是计划生育带来的的后遗症之一吧。男多女少,据说现在有三千万男人要打光棍。市场经济之下,彩礼的价格……。现在的我,一看到彩礼这两个字都害怕,再加上高额两个字就会引来网络上一阵热议。
我也说一下我老家的情况,彩礼被女方收下之后,一般会有三种结果。第一种,新娘原额带回,条件好的家庭还会陪送丰厚的嫁妆。问你要彩礼,只为不在村里和亲戚眼里掉了面子。第二种,新娘带回一半(有可能以嫁妆的形式)或更多一点,剩下的女方父母会在小两口需要钱的时候在拿出来。就算自己的孩子成家了,老人还是怕他们乱花钱,就帮他们临时保管。也有可能被女方父母留下自用。第三种,新娘一分钱都带不回,女方家长要把钱留给家中男孩娶妻用。这个还可以勉强忍一下,可有许多女方家里只有姐妹甚至是独女的,一分钱也不给女儿带回,图啥?难道网友说的都是真的,有些父母觉得自己养女儿二十多年,投资很大,想回本。又没办法指望女儿养老,留着这笔钱养老送终。
对于上两种人我没有意见,人活着有些时候就为一面子。可第三种人,我真的很气。这都什么年代了,谁家的女儿在养老上少出过半分力。当然,有些人对自己的家庭教育心中有数,知道自己教的女儿不会孝顺的除外!
以前呢,彩礼和嫁妆是双方老人给小两口过日子准备的物质基础。有钱出钱有粮拿粮,给多少都是老人对子女的祝福,年轻人都很高兴。那时有句老话“好男不图坟头土,好女不恋嫁妆衣。”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这个美好的祝福变味了。变得世俗沾染了铜臭,才有了现在常说的“三金一摩,四合小院”、“有车有房,没爹没娘”、在加上刚才提过的“万紫千红一片绿,一动不动”,花样繁多,只为给婚姻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沾染了铜臭的爱情,还能完美吗?
我觉得街道的公告挺好,虽然说超过两万元按贩卖人口和诈骗处理有些过,但他的本意还是很好的,只为终止这些社会乱象。
河南惠安挺你,高额嫁妆去你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