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人不可能两次走同一条路。
过去的一年里,我走的最多的,是从家到西湾公园的这条路。
但我走的不是同一条路,因为每次走,路线都有些许变化,风景都有新的发现,心情都有一些不同。
开始走,我总习惯一出发就开打咕咚,用健走模式记录距离。
从家到宾隆路,再走宝源路,然后通过天桥进西湾公园,再在公园里走上一段,到公园尽头又通过天桥下到宝源路和金湾大道的交界处,转入一条小路,绕到铜鼓路再走到宾隆路,回到小区门口,正好是八公里。
走多了,觉得用手机多此一举。
多走一步少走一步有什么差别?走快一点走慢一点有什么关系?
后来干脆抛弃手机,拿上一瓶水就迈出家门,且走去。
没有了距离的报告,没有了速度的羁绊,甚至没有了时间的观念,走就成为一件很纯粹的事。
纯粹到你可以通过各种感觉来感知路上的一切。
因此,路就变了,每次走的路,都是新的。
宾隆路到宝源路的一段封闭了,每次只能走一条窄窄的辅道。辅道旁的草地上常有人遛狗,狗留下不少狗屎,走过时要特别留心脚下。
路旁的紫荆花一直都开着,花期甚至能跨越四季。
一颗巨大的榕树,挂上了古树名木的牌子。树下有神龛,有菩萨,有香烛。
从榕树旁走过,我总关心到底谁会跨过围栏,在古树下祭拜。
有一次,傍晚我走过这里,发现香燃着,红烛的蜡像是刚熔化的,纸钱的灰烬中还闪着火星,但就是没见人——这难道是一种隐秘的崇拜吗?
宝源路上的红砖不少都破了、塌了、空了,然后宝源路开始了修路。
奇葩的是修路修出一条新的自行车道,而原来残破不堪的人行道依旧。
结果就是,行人和单车都走到单车道上。而我,无所谓,依旧在坑坑洼洼的人行道上走,走慢一点就行了。
这一段,特别适合慢一点走,因为种在路上的四季桂会散发出沁人的香气,特别是阳光炽热的午后。
沿着宝源路一直往前走,会路过源和苑,一个公租房项目,单位不少没房的年轻人住在这里。
有一段,我看见最外面的两栋楼挂着横幅,抗议11号线地铁的噪音。
几次从这里走过时正好有地铁列车开过,声音确实挺吵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旁边的新楼盘柏景湾在深圳楼市这么火热的情况下一直还在销售。
每次走过源和苑门前,我总是下意识地看一眼停在门口的车,因为视野里,确实没其他好关注的。
看来看去发现,这里停的车,豪华品牌也不少,有钱人住公屋,并非空穴来风。
源和苑往前再走几百米,就有一座天桥。天桥跨越宝源路,直通西湾公园。
走到天桥上,可以看宝源路来往的车流,可以看11号线疾驰的列车,还可以看远处的海景。
于是我又是慢悠悠地走过天桥,看看远处,又瞧瞧近处。
天桥上,有小摊贩摆卖各种小玩具,有年轻人支起小桌子做手机贴膜生意,还有卖糖葫芦串和糖画的。可惜,糖画画得很拙劣,和我小时候看到的没法比。我仔细看过一次后,就总是无视地路过了。
下天桥,走入西湾公园,恰好是公园的中间。
有时我选择往北面走,会路过七彩沙池,路过绮云书屋,但我都不会停留,我要一步步走到公园的尽头。
尽头摆放着几个大的垃圾箱,里面塞满了修剪下来的枯枝败叶。这些枝叶堆在一起,会散发出清新的、混合的、自然的气息。我会在几个垃圾箱旁停一会,就是为了嗅闻这味道,这草木发酵的味道——这味道,每次都是不一样的。
有几次,我穿越了铁皮挡板,走到泥土路面上。11号线巨大的钢铁支架,深深插在地面上。破损废弃的集装箱,堆在不远处,一种蛮荒感扑面而来。
再往前,可以看见远处的海面上,停了几艘巨大的挖沙船,马达发出嘟嘟嘟的声响,这些沙子,到底用在何处呢?
站一会,吹吹海风,折返。
经常在尽头这里的海堤上,看见情侣相互搂着腰,亲昵着。正午阳光正好,光天化日之下,也算“阳光”的私密吧。
尽头这一段,平常真的很少人走。一个警察的驻守站,也是铁将军把门,玻璃门内,空空如也。
整个红树林一二期的直线距离,大概一点五公里,走到一期的尽头,要么上天桥绕回宝源路,要么再往前沿着金湾大道走海边栈道。
如果走海边栈道,就可以看到深圳西部最美的海景。秋冬季节,常有白鹭在岸边的石间踱步。不经意间,白鹭又会一阵风似的掠过海面,甚至会叼起一尾银鱼。
有段时间,我很迷恋走这条路。后来还是觉得,走完一圈太远了,回到家有十三公里多。
如果从天桥下来拐进一条小路,回家就近了许多。这条小路什么时候通的不知道,只知道去年疫情期间,我就从这里走过了。
这条小路颇有野趣,一旁是一排马尾松,一旁是淤滩、水塘和芦苇荡,还有污水处理厂的排水沟。
排水沟两旁,常有无聊的年轻人蹲着钓鱼。钓来钓去,就是几尾巴掌大的小鱼罢了。但是,城市里能过钓鱼瘾的地方不多,这里权且算作一处吧。
夕阳下,庞大的高压输电线塔立在淤滩里,一直延伸到海中央;远处的沿江高速上,一辆辆车疾驰而过;天空中滑过要降落在宝安机场的飞机,用肉眼就能辨认出航空公司的标志。
深圳西部的西部,是一个海陆空交汇的地方。
每每从这里走过,就能感受到蕴含在深圳这座城市里的磅礴的力量。
这条小路的尽头,本来是西乡中学的北门,不知什么时候起,这条小路又往南延伸,一直可以通到华丰前海湾楼下。
深圳,是一座一直在修路的城市。无论大路小路,如果你很久没从这条路上走,也许你再走时,就是一条新的路了——路的起始变了,路的走向变了,路的景象也变了——常变常新,这就是深圳。
从小路走到铜鼓路上,两边都是围栏。一边的围栏后是高尔夫练习场,一边的围栏后是驾校的训练场。
有些人有豪车,却偏爱在草地上走,边走边击球;
有些人没有车,却硬要考一个驾照,边考边纠结。
在铜鼓路上走,速度往往比路上驾校学员开的车要快。
驾校训练场旁,还有一个露天车场,里面堆的都是比亚迪新能源车。
几乎每次走过这里,都会看到大拖车来这里拖未上牌的新车,这样看来,比亚迪的销量还是不错的。
走到铜鼓路与宝源路的交界处,过一个红绿灯,就回到宾隆路了。
往往走到这时,就有些疲惫了,手中的水瓶,也空了。
但是家就在不远处,还有一公里就到家了。
走吧,不急不缓地走,总会回到目的地的。
走到碧海湾公园门口,掏出口袋里仅有的五元钱,买一根巧乐兹雪糕,找回一枚硬币,揣进兜里,舔着雪糕,美滋滋地回家去。
这次走了多远?
一路用时多少?
现在几点钟了?
统统不关我事!
我只回味着,今天路上,又有什么新发现,还有什么小趣味,都有哪些大不同——本来,人不可能两次走同一条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