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生活在物质丰盈而情感匮乏的世界里。前者是现代人的幸运,而后者则是现代人的不幸。
人们甚至缺失了张扬自己情感的一些重要渠道。在文坛上,诗歌受到冷落,而诗歌正是情感的奔流。想当年,汪伦为李白送行,曾蹦跳着在河边唱歌,感动得李白写下了“桃花溪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千古名句。而今天,如果有人在火车站或飞机场蹦跳着唱歌为亲友送行,必会被认为是神经病。
记得凤凰卫视的主持人采访一位大陆作家,问他:假如可以随意选择自己生活的年代,你愿意生活在什么时代?这位作家答道:春秋战国时代。确实,那个时代人们思想的睿智和情感的张扬,都令现代人羡慕不已。
到古代去生活不过是虚幻的梦想而已。我们生活在现代,就需要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生活,认真地探讨与现实生活(包括情感)相关的问题。思考之后不难发现,原来情感也是一种资源。对于现代人来说,把情感当作一种资源,关注并珍重情感资源,是尤为必要的。
说情感是一种资源的理由之一,是因为情感像自然资源一样,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前,人们面对辽阔的海洋,曾经认为海洋的容量是无限的,但是后来明白了,海洋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人们不加节制地向海洋中倾倒污染物,海洋就会被污染物填满。情感也是如此。人们用“情深似海”来形容深厚的情谊,然而,海洋本身却不是没有穷尽的。那么,情感呢?
经常听说有急风暴雨式的情感历程。有些青年男女闪电式地恋爱、结婚,不久又闪电式地离了婚。也许他们曾经热烈地爱恋过,在暴风雨般的相互爱抚中耗尽了情感的能量,他们的爱是炽烈的、耀眼的、如醉如痴的,同时也是短暂的。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选择,有人愿意选择在一段烈焰熊熊的爱情之后就归于沉寂或分道扬镳,或者再期待下一次轰轰烈烈的情感,这是人们自己拥有的人生权利。
在当今的网络时代,情感的抒发也有了新的渠道。有个笑话,说现在的一些男人,爱情在自己的微信里,老婆则在别人的微信里。对于沉溺于网络交友的人们,这个笑话的描述是很贴切的。
尽管有了多元化的情感选择,尽管有人向往昙花一现的激情或者虚幻的网络之爱,但大多数的人们仍然倾向于白头偕老式的婚姻情感。
烈焰熊熊的情感固然是美妙的,但是,如果长时间地沉浸在激情中,情感资源很可能就会被过快地消耗掉。情感的资源是可以新生、补充的,但问题在于,人们有没有给情感的新生和补充留出时间和空间。人们常说“小别胜新欢”,那其实就是为情感的新生留出了必要的时间和空间。还有人们所说婚姻的“七年之痒”,也是情感资源过度消耗而发出的信号。
情感就像是一泓泉水,如果保留一个泉眼,让泉水细细地流,那也许能够流淌千年万载;但如果用炸药炸开泉眼,让泉水汹涌地奔流,很可能几天就干涸了。
除了细水长流之外,情感资源还需要不断地补充。“小别胜新欢”只是方法之一,而且不是积极的办法。人们应该更积极地寻求情感的保鲜、补充和新生。
——节选自《当我们50岁之后》一书,作者王国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