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看一本九月刚出版的新书,名字叫《indistractable》,大致是抗分心的、能够抵御诱惑的意思。
作者尼尔·埃亚尔前几年出了本大红大紫的书——《上瘾》,揭示了很多让用户形成使用习惯,甚至“上瘾”的互联网产品服务背后的设计原理。毫不夸张的说,几乎每个互联网产品经理案头都有这本书。
然而原理是中性的,它既能被用来帮助让人养成一些好的习惯,比如健身、早起等等,也可以被用来让人们沉迷在虚拟世界中,不问世事。
哪怕是作者本人,也有上瘾沉迷的经历,这使他开始探究上瘾的反面,也就是如何让人能够拒绝诱惑,全神贯注地做对自己有帮助的事情,而不是虚度光阴甚至日渐堕落。
于是就有了这本《indistractable》。
关于人容易受到诱惑因此而分心这一点,书中有个很形象的例子,说的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坦塔罗斯。
他是宙斯的儿子,因得罪神祇被打入地狱,备受苦难和折磨。站在一池深水中间,却得忍受干渴。因为只要弯下腰去,池水立即就从他身旁流走;同时他又饥饿难忍,湖水边的果树结满了累累果实,枝丫直接就吊在他的额前。可是等他想要摘取时,就会刮来一阵大风,把树枝吹向空中。
他就被困在这些诱惑中却永不可得之,英语中甚至有个词tantalize,意为“逗引,招惹,使干着急”,就是根据这个典故命名的。
事实上,他已经在地狱了,吃喝对他来讲并不是必须的,因为他也不会因此而死,但他就是抵御不了这些诱惑。
我们普通人也类似, 很多事情并不是必须去做的,比如刷朋友圈、看微博等等,但感觉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手。
从生理角度来讲,人与生俱来就喜欢追求愉悦和舒适,逃避痛苦和麻烦,这种内在的本质一方面让我们永不满足地追求更加幸福的生活,间接促成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繁荣;另一方面,却也是我们为什么容易分神或受到诱惑,乃至上瘾的罪魁祸首。
往往能让自己进步的事情都是痛苦和麻烦的,而相反的方向往往是安逸舒适的;更何况,相对正面的感受,我们对负面的情绪有更强的厌恶感。
所以,我们日常生活过程中选择及时行乐,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但是尼尔指出,我们这些举动,往往是为了掩盖或者逃避更深层次的麻烦或者痛苦,选择什么途径并不是关键。从这个角度来说,手机或者电脑根本就不是分神的根本原因,而只是表征。
书中举了个例子,耶鲁大学的一位女教授,迷上了一款健身app,它有计步和朋友圈排行的功能,每达成一个小目标还给予某些特定的奖励点数,让她可以在另一个虚拟的星球上建造自己的城市并和其他人互动。
这个app让她不能自拔,整天就想刷数据,甚至有一次在凌晨两点为了取得app里的一个成就,在自家楼梯上跑上跑下近100次,完全停不下来。为此,她疏远了家庭和朋友,唯一有共同语言的,是一位和她一起玩这个App的同事。
这种看上去的上瘾,根本原因却是现实中她一直没有找到工作,与丈夫也感情不和,在诸多压力之下,她选择了逃避。直到有一天痛定思痛,选择跟丈夫分居,她通过努力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这才摆脱了梦魇,开始了新的生活。
如此看来,我们想要解决易被诱惑或者极易分神的毛病的话,还是要先细究自己的内心,认清行为背后的根本动因,才能对症下药地开始练习,进而真正成为indistractable的人。
那怎么进行训练呢,咱下回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