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日更100天俱乐部读书
关于房子的冷知识大全

关于房子的冷知识大全

作者: 冷悲秋 | 来源:发表于2019-09-30 20:58 被阅读0次

    《趣味生活简史》读书笔记/读后感

    最近看的书是《趣味生活简史》,非常有趣的一本书。应该是两周前就看完的,但是现在才写这篇笔记/读后感,有点太拖延了。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这是一本纸质书,而之前在书上做了很多的标注,又需要逐一的使用一些工具转换成电子文档格式。而这两周偏又实在是忙了一些,连着几天回到家都已是夜半时分,哪有太多空闲来慢慢转换?

    不过,所幸的是,经过这两天这一转换-识别-存档,倒是加深了一些对于此书内容的印象,因为,这实际上等于是对于我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是对我触动比较大的内容的又一次浏览。实则也是一种意外收获。

    好吧,闲话休提,进入正题。


    读完此书,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书的中文名字似乎起错了……哈哈!总感觉应该是叫做《关于房子的冷知识大全》更加贴切。当然,这也是有些妄议前贤的嫌疑了。

    实际上,本书还有一个英文名称(废话,本来就是生活在英国的美国人写的!):《At Home: A Short History of Private Life》。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居家:私生活小传》(又一个乱来的翻译,希望有识之士指正!)直译看来是比较不知所云,所以叫做《趣味生活简史》这样一个名字,还是比较符合原著的。

    套用豆瓣读书上关于本书的介绍:

    作者惊奇地发现:房屋不是躲避历史的避难所,而是历史的最终归宿。

    ​ ——via 豆瓣读书

    确实,我们的生活习惯、服装饰品、日用物品、食物、家具、身体情况等等,为什么会逐渐的变成当今的模样?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在一栋房子里找到蛛丝马迹。

    这本书也确实是通过描述一幢位于英国的教区长寓所里各个房间,以及房间里面各种家具、陈设、用品、器物等等,来为我们展现出人文、历史、科技、政治、语言各个方方面面的本来面目及发展历程。并且总能找到很好的历史印证,从不同角度体现出作者的博学、多闻。

    作者在书中行文也是风趣幽默,充满了英式冷幽默的戏谑口吻。很多内容读来不禁让人抿嘴微笑,甚至捧腹。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比尔•布莱森。

    比尔•布莱森,世界知名的非虚构作家,1951年出生于美国艾奥瓦州,曾任职于伦敦《泰晤士报》与《独立报》,同时也为《纽约时报》、《国家地理杂志》等刊物撰文。作品主要包括旅游类随笔、幽默独特的科普作品——比如《万物简史》、《母语》等等,横跨多种领域,皆为非学院派的幽默之作。他的作品诙谐嘲谑的风格堪称一绝、整体上举重若轻,能让普通读者产生很强的认同感,不失为雅俗共赏的典范,深受读者喜爱,也获得很高的评价,每部作品均高踞美、英、加畅销排行榜前茅。

    比尔•布莱森之所以能在二十世纪的旅游文学中占据一席之地,并成为目前世界公认的最有趣的旅游文学作家,是因为他擅长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他所游历的世界,他真切地捕捉到了一个旅人的内心感受。自然地理、生活情趣、社会时态,布莱森信手拈来无不奇趣,使普通读者产生很强的认同感。他的尖刻加上他的博学,让他的文字充满了智慧、机敏和幽默。作为在英国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美国人,他的作品又兼具了开朗风趣、绝不怕粗俗的美式调侃和冷峻犀利、一针见血的英式嘲讽。

    ​ ——via 豆瓣读书

    可见,丰富的人生经历,游历遭遇,造就了作者的行文特点、写作风格和充实的作品内容。

    但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作者非常“努力”地想要把一切都在这本书里面进行全面的呈现。这也造成了此书内容过于堆砌、大而全、多而全,但却无法说的很透。甚至有时候会抓住一些细枝末节,写得太深,“刹不住车”,等返回来主脉络时,反而让人产生一时无法适应之感。

    大概,作者本想写一本小知识类的作品,不曾想,写着写着却变成了一本并不全的小小百科全书了。

    可世上大概还没有毫无缺点的文学作品吧!书中也确实充满了很多冷知识“干货”,非常适合茶语饭后,酒桌子上唬唬小孩、女生,装装逼用。哈哈!

    这里挑几条给各位老铁欣赏一下,其他的精彩内容,还是有待大家自己去阅读、发现。

    中亚美利加人在历史上是最了不起的耕种者。他们在园艺方面有很多创新;但是从长远看来,最重要的和最出人意料的是,他们培育了玉蜀黍,也就是我老家的人称作玉米的东西。我们仍然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办到的。如果你把原始形态的大麦、水稻或小麦与它们现代的对应物放在一起,然后看上一眼,你马上就能看出它们相似的地方。但是,野地里没有任何东西跟玉米相像,哪怕是有一点儿。从基因的角度来看,它最近的近亲是一种纤弱的野草,名叫墨西哥类蜀黍。但是,除了在染色体的层面上,二者没有明显的亲缘关系。玉米长在一根秆子上,形成一个相当大的棒子芯,它的颗粒被裹在硬邦邦的保护性苞叶里。相比之下,墨西哥类蜀黍的穗子还不到1英寸长,没有苞叶,长在多根秆子上。如果当做食物,它几乎没有价值,一粒玉米的营养比一穗墨西哥类蜀黍的营养还要多。

    这种植物(玉米)完全受操纵,连它的生存都依赖于我们。玉米颗粒不会自行从棒子上脱落,他非得有人去有意剥离并种植,否则就长不出玉米来。假如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不是有人去不断加以照料,玉米早已灭绝。玉米的发明人不但创造了一种新的植物,而且创造了的确是凭空构想出来的一一个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不存在的新的生态系统。

    美索不达米亚已经到处生长着天然的草地,因此栽培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把当天然的谷物地改造成可以管理的高级谷物地而已而在中美洲贫瘠的丛林地带,谷物地是闻所未闻的事。谷物地不得不由以前从未见过这种东西的人从零开始创造出来,这就犹如有人在沙漠里想象草坪一样。

    今天,玉米是不可或缺的,其重要程度远远超出了许多人的认识。玉米淀粉用来生产果味汽水、口香糖、冰激凌、花生酱、糨糊、番茄酱、汽车漆、尸体防腐注射液、火药、杀虫剂、除臭剂、肥皂、油炸土豆条、外科用敷料、指甲油、爽脚粉、色拉调料以及几百种别的用途。借用迈克尔·波伦的话来说,与其说我们驯服了玉米,还不如说玉米驯服了我们。

    神奇新世界的另一个重要粮食作物马铃薯,也有许多几乎同样神秘的故事。马铃薯属于茄属植物,当然,谁都知道,这个家族是有毒性的。在野生状态下,这类植物浑身上下都是含毒的甘油生物碱在咖啡因和尼古丁里加入小剂量的这类东西,能起提神的作用。假如要安全地食用野生马铃薯,你就得降低甘油生物碱的含量降低到正常水准的1/15-1/20。这就提出了一系列问题。第一个问题显然就是:他们是怎么办到的?他们在办这事的过程中怎么知道自己是在办这种事?他们怎么知道有毒成分已经减少到比如说20%或35%,或某个别的中间数字?你怎么评估这一过程的进展程度?尤其是,他们怎么知道这整个活动是值得费那么大劲的,最后会得到一种又安全又有营养的食物?

    不会有人想:“哎呀,我真想吃点盐。”因此,他们知道去找盐,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尤其是在有些地方,找到盐还要有点智慧。比如,古代的布立吞人先把棍棒在海滩上加热,然后伸进海里,再把上面的盐刮下来。而阿兹特克人是通过让自己的尿蒸发的办法来获取盐的。说得婉转一点,这些都不是本能性的行为。然而,往食物里加盐是自然界最深奥的欲望之一,这是一种普遍的欲望。世界上的每个社会里,只要盐是随便可以获取的,盐的平均消费量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量的50倍,这个东西再多我们也不会觉得够。

    世界里,只有人类和豚鼠没有能力在自己的体内合成维生素C。
    维生素和矿物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维生素来自生物世界,如植物、细菌等等,而矿物质不是在饮食范畴里,“矿物质”完全是维持我们生命的化学元素的另一个名字—钙、铁、碘、钾等等。
    维生素是很有意思的东西,首先,很怪,虽然我们的健康那么依赖于维生素,但我们自身制造不出来。要是马铃薯能制造维生素C,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房子的冷知识大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lmh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