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同门之谊
——再读《资治通鉴》读书笔记5
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一类人是非常厉害的,那就是同门。他们师从同一个老师,真的是可以算作是同吃同住的亲兄弟,所以往往会结成很坚强的同盟。在战国时期,有这样几个厉害的同门师兄弟,那就是苏秦、张仪、孙膑和庞涓。他们都师出鬼谷子,也都是战国时期的风云人物。
他们四个人可以分成两组,一组是苏秦和张仪,同时说客,靠嘴吃饭获得荣华富贵的;一组是庞涓和孙膑,都是军事家,他们是靠脑子吃饭的。他们四个人彼此之间也都有密切的联系。
先说苏秦和张仪这组靠嘴吃饭的吧。苏秦第一次外出求官不成,落魄回家后遭到家人的白眼。他发扬“锥刺股”的精神终于学有所成。当他再次游说六国时获得巨大的成功,收获了绝对的荣耀,俨然一副天下盟主的样子。当张仪被困楚国时,苏秦故意侮辱他,他只好去了秦国,他也只有秦国可去了。其实这只是苏秦的一计而已,因为苏秦害怕秦国伐赵会破坏了他的合纵之计,只有张仪到秦国之后才能阻止秦国的这一举动,所以他在私底下资助张仪。当张仪听说这件事后非常感动,说“苏君之时,仪何敢言!”这对师兄弟就是这样彼此成就的。
但是另外一对师兄弟就是以另外的方式成就的,他们就是孙膑于庞涓。他们都是军事家,庞涓先于孙膑在魏国当将军,后来他举荐孙膑也去了魏国。可是庞涓在孙膑去魏国后发现孙膑会对他的地位造成威胁,( “自以能不及孙膑”)就想办法“依法”砍断了孙膑的双足(以法断其两足而黥之)。但是孙膑身残志坚,想办法逃出魏国之后到齐国投到田忌门下,后来被齐王拜为上将军。一招“围魏救赵”让庞涓大失颜面。在庞涓率魏伐韩时,孙膑再次出手,在马陵之战中,庞涓最终技不如人惨败后自杀而亡。死之前庞涓说:“遂成竖子之名。”可见他死的有多不服气。这对师兄弟是以这样的方式彼此成就的。
鬼谷子作为一个老师,一生能教出四个如此优秀的徒弟,绝对是可以引以为傲的。但是面对这两对师兄弟的所作所为,这个老师又要作何感想呢?还有就是李斯和韩非这对师兄弟了,不知他们的老师荀子又作何感想呢?这或许就是战国这个时代的特殊产物吧:一个产生英雄,同样也毁灭英雄的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