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此之义 ——再读《资治通鉴》读书笔记59

如此之义 ——再读《资治通鉴》读书笔记59

作者: 93bd497780ed | 来源:发表于2021-04-12 13:23 被阅读0次

如此之义

——再读《资治通鉴》读书笔记59

义,有忠义,有侠义,有情义,有恩义。“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义作为五德中重要的一德,因人不同,时不同,其意义也各不相同。

曹操因为讨厌杨彪与袁术有婚姻之亲,就找了一个借口,诬陷杨彪“欲图废立”。当时孔融听说后,连朝服都没顾上穿,就去给杨彪求情。当时还有荀彧也告诉审案的满宠:“但当受辞,勿加考掠。”但满宠却“一无所报,考讯如法”。孔融和荀彧都特别不解。但是后来满宠的做法他们却明白了。原来满宠明面上依律审杨彪一案,实际上是要给曹操一个交代。事后满宠就向曹操汇报说“考训,无他辞语”,最终救了杨彪。试想满宠的这个义更是左右逢源,对上有所交代,对友也有所交代了。

臧霸,曾经是吕布的手下。曹操打败吕布之后,臧霸逃亡被曹操找到拜为郡守。再对待徐翕和毛晖一事上,臧霸也做到了友人之间的信义。徐翕、毛晖曾经是曹操的部将,后来兖州之乱二人皆叛。兖州平定之后,二人投奔臧霸处。后来曹操要杀了这两个人。臧霸为他们求情说:“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曹操听了很感动:“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孤之愿也。”就再次拜徐翕、毛晖二人为郡守。像臧霸这样的为了友人而不惜违逆主公的意思,不失对朋友的信任,这就是信义。“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义,修身的重要内容。

面对时局,有自己清醒的认识语选择,也不失为一种义。当刘表语袁绍缔结盟约时,当时的治中邓义就不同意,可刘表摇摆不定:“内不失贡职,外不背盟主”,意图持观望之态。邓义见自己不能劝服刘表,就借口生病,从此隐退。“独善其身”在乱世中也是一种义。

在《管宁割席》中,华歆似乎成了管宁的陪衬,是一个见利动心、用心不专的人。但是在汉纪五十四卷中,华歆在对待是否接管刘繇死后的“士众万馀人”一事上,却是以正面形象出场的。当时的华歆任豫章太守,大家都认为他接管刘繇的十几万部众最合适,但是华歆认为“因时撞命,非人臣所宜”为理由拒绝了。这些将士“守之连月”,但是华歆始终不肯答应。像华歆这样,懂得什么是自己该做的,什么是自己不该做的,在利的面前有清醒地抉择,也是一种义。

对于臣子、普通人要坚守义,“仁义恩厚,人主之芒也。”义对于帝王来说就更重要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此之义 ——再读《资治通鉴》读书笔记5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ogd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