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这种特质与精神将原来的元素重新组合,产生一种新的连接方式,但在线教育培训自2013年爆发以来却发展的有点艰难。
疯狂成长的市场
过去的两年里(2016-2017),教育培训市场迎来一轮爆发式增长。据智研咨询2017年的报告显示,2010年-2016年教育培训市场规模平均每年增幅为11.1%。而在2017年,教育培训市场增幅高达38.5%,从11985亿元增长至16600亿元。
近年来,随着O2O概念的甚嚣尘上,在线教育行业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据统计,截至2017年8月,我国在线教育行业共有306个项目拿到了融资。其中种子轮及初创项目有40个,Pre-A轮5个,A轮38个,B轮17个,C轮4个,D轮2个。今年一年中,我国教育行业已知的融资总额多达20.3亿美元,比2016年增长了160%。
传统教育的互联网化
传统教育机构如新东方、好未来运营模式很像海底捞火锅,集团承载品牌形象,提供标准化产品+服务;分店(分校)只能辐射一片区域,承载着这个区域的宣传、销售、服务,创造收入。服务更多学生、扩大公司营收均需开设更多分校。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线授课成为“新东方们”新的分校,帮助他们拓展一些过去接触不到的人群,但“在线授课”没有解决教育机构最根本的问题——管理成本、获客成本高,中小型教育公司并没有在这个进程中获利。
中小学校的危机
在未来一段时间,随着红利逐渐消失,教育各细分领域“获客成本”必然持续上升,这将会给中小教育机构,特别是创业型教育公司带来极大的影响。2018年也将会是教育创业最后的一个窗口期。
如何把流量转化为收入,实现流量变现几乎是所有互联网教育公司必然要面对的难题,它不仅关系到商业模式能否持续,也关系到投资人愿不愿意继续砸下真金百银。因此,如何打通盈利模式一直是困扰整个互联网教育行业发展的大问题,目前大部分互联网教育企业仍然处于变现的摸索阶段。根据互联网教育研究院的报告,目前在整个中国互联网教育公司中,70%的公司都在亏损中维持。而迟迟无法盈利正是资本热情冷却的主要原因。
寒冬下的破局之道
虽然整个行业都遭遇资本寒冬,但行业内部并不是一片冷寂,而是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分化;一些公司遭遇融资难,面临倒闭,而另外一些公司则受到投资者的热捧,风生水起。
所以,未来的在线教育必须要从“连接人和信息”的形式转型为“连接人和服务”,也就是B2C式的后端驱动模式。因为它能依靠B端的品牌优势、优质师资力量以及教研优势,再依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营模式,从根本上提升和保证服务的质量,是非常有潜力的一种模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