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走进苏轼

走进苏轼

作者: 梅飞瑟舞_935b | 来源:发表于2023-09-14 21:15 被阅读0次

中原焦点中16 坚持分享1559天 23.9.14 运动打卡第504天 3543h 约练783

对于苏轼的印象,还在课本上的“十年生死两茫茫”,看到这词,当时想,是怎样的深情,在分离十年之后写出如此的文字,让后世之人读来心有戚戚然。

今日有机会听了一场名为“走进苏轼”的文学讲座,对这位宋朝的文学大家,有了多一些的了解,特别感叹于被贬之时,是从巅峰跌入了谷底,人生的落差之大,可却未见其垮,只见其安,虽见其难,未见其苦,这样心态的调整与转变,让人佩服之至。

非常喜欢苏轼的一首诗,是在他去世前两个月所写,名为《自题金山画像》,全诗只有4句,24个字却写尽平生的肚量,最后6个字包含了三个地名,十分耐人寻味。

《自题金山画像》

北宋.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面对自己的画像,苏轼想到的是自己一生的功过,全诗无一生僻字,写得的是浅显易懂,却颇有意思。诗的第一句似乎不是苏轼一贯的风格,说自己已心如死灰,对一切没有兴趣,其实不过是对自己的壮志未酬的伤感。

第二句“身如不系之舟”将自己的一生比作一叶扁舟,漂泊不定,这自然是事实。但正是因为被贬至各地,才让世人见识了他的气度,他也会和所有读书人一样,为怀才不遇而伤感,却从未真正的沉沦过。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能凭着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在那一方土地中找到自己快乐,也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经典。

三、四两句是全诗很意思的两句,提起平生之功,苏轼提到了三个地方——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地方都是苏轼被贬之地,也是他人生最苦的时候。

凡世人在对自己的一生盖棺定论的时候,总爱提起自己春风得意时,苏轼的人生也不是没有得意时,当年他在密州任太守时写下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那“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何等的潇洒。苏轼将得自己平生之功都在这三个贬之地,对于他这种说法后世有两种解读。一个是讽刺,自己一生才华,却没得到重用,重提这三个地方是对北宋朝廷不识人的讽刺,是为自己不平,也是调侃自己,符合他一贯的风趣和幽默;二是这是他对自己人生的别样理解,人在最苦的时候往往是最能成长时,他认为这三个地方是他生命中很重要的地方。我倾向于后者。

相关文章

  • 走进苏轼

    以前并不太知道苏轼,最近看了不少介绍苏轼的文章,才对这个人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也对这个人一生高开低走,坎坷曲折又豁然...

  • 走进苏轼

    最近一直在试图了解苏轼,走进苏轼,为什么是这个人,而不是其他人呢?可能就是因为他太著名了! 这两天疯狂地去读他写的...

  • 走进“苏轼”圈

    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

  • 苏轼伟大的一生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然而,我更钦佩他的乐观和豁达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苏轼吧! 苏轼特别...

  • 休将白发唱黄鸡

    喜欢宋词,喜欢苏轼。 读着读着,就走进去了,和苏轼一起走进了黄州。 来到黄州已经二年了。有樵夫野老的帮助,有亲朋故...

  • 《苏轼传》读书笔记(一):走进苏轼

    对苏轼的喜欢是源于高中课文《定风波》中那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知道他是一个乐天派,是月下的漫步...

  • 走进宋词,走近你——苏轼

    与宋词相约,虽隔千百年的时空,却似有着斩不断的情缘。宋词,似一朵幽兰,秀美绰约,少了浮气,多了静美。宋人,...

  • 黄州时期的苏轼

    黄州时期的苏轼 张岩松 黄州的苏轼,他是孤独的,他是乐观的,孤独在哪里?乐观在哪里?让我带着你走进苏轼在黄州写的诗...

  • 康震讲苏轼(2)初出茅庐

    【画外音】:上一讲说到,苏轼进京赶考金榜题名,二十多岁的苏轼即将走进官场、步入仕途,那么初出茅庐的苏轼在应试时一举...

  • 《苏轼》第二集初出茅庐

    【画外音】:上一讲说到,苏轼进京赶考金榜题名,二十多岁的苏轼即将走进官场、步入仕途,那么初出茅庐的苏轼在应试时一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进苏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lmp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