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鲍鹏山教授《论语导读》
子路第十三(13.1—13.8)
原文:
13.1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13.2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13.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4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13.5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13.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13.7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13.8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分享:
13.5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夫子说:“熟读《诗经》三百遍,把政事交给他,却不能通晓;派他出使四方,却不能独立的处理外交事务,读得虽然很多,又有什么用?”
鲍教授的导读:
读书不是为了把书读懂,是要借此读懂人生,读懂社会;
读书不是为了记诵文句,是要借此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读书不是为了知道书中有什么,是要借此让自己成为什么,成就什么。
非常有同感。我们成年人读书,不像学生要应试,必须得记住内容,还要理解其意并举一反三。我们读书,真的就如鲍教授所言:读懂人生,读懂社会。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通过读书明白一些道理,不拧巴,不抱怨,接纳自己,也理解社会上存在的合理的和不合理的事情;
提升自己,完善自己。通过读书,觉察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改变,改善,让自己变得更好。腹有诗书气自华,使自己内在拥有,外在呈现。
让自己成为什么,成就什么。把学到的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亦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员工和孩子,包括身边的人。
让我们坚持读书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