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进行过深度思考了,漂浮的心懒得沉下来,只是一味地接收一些浅显的碎片化信息。对简书的坚持好像维持不下去了,没有写东西的动力,这也是为什么我的空间动态又活跃起来的原因。为了不让自己麻木堕落,我在墙上贴了两张便签纸,一个写着“总结",一个写着“我不拖拉”。
总结:
很多人说总结是个好东西,我也不例外。每天对自己的工作/生活做一个总结,总结收获和不足之处,然后再给自己提出建议,根据情况规划列出自己明天必须做到的一些事情,类似人们常说的什么复盘。
大学的时候也用过这个法子,安排了一个学习计划,制作了一个作息时间表,暑假里坚持了一个多月的学习,坚持每天记单词、听听力、跟读练习发音、复习并自学国贸课程、练习书法,回学校后我就觉得室友们和我的差距很明显了。后面越来越懈怠,到现在已经是佛系懒虫,一想到自己曾经这么自律过,我就会忍不住自责,反思自己现在的放纵。
做总结是一个让自己不陷入迷茫和放纵的好法子,有时候我觉得做总结是个睡前必需仪式。如果今天我做了总结,我才觉得这一天再怎么样也算圆满过了,我会告诉自己该睡觉了,明天得有一个好状态,我定要完成明日的规划。如果我今天没有总结,我会觉得今天好像还没有结束,尽管到了晚上十一二点,我也总觉得这一天好像不应该就结束了,然后就会熬夜晚睡,结果就是第二天精神状态不好,在工作时候就会打瞌睡,打瞌睡就会耽误这一天的目标达成,这大概就是破窗效应吧。
其实,我不喜欢做总结,我要是喜欢总结那我就不用把提醒自己做总结贴在墙上了。我觉得做总结没必要,每天都差不多还能总结出花来不成。但是这一天天的总结确实是有用的,它督促我每天对自己进行反省,然后多多少少都会有有点长进。看着自己一天天的mark目标、总结改善、自我提升,我觉得这一天天的才不像是和尚撞钟空混日子得过且过。
搜藏图我不拖拉:
关于拖拉,实质是一种逃避心理,在害怕、不喜欢、顾虑、犹豫的时候最容易出现拖拉,不愿面对,于是拖延面对的时间。有时候拖拉是在期待情况能发生转变,有时候就是心理作用,觉得这么一个动作会让那个“死亡”来的慢一点。
我是拖延症晚期患者,拖延症非常厉害,还喜欢磨蹭,浪费了很多时间。本来我想写“不要拖拉”,但是不要还包含了要呢,为了表现得更决绝一点,我就改成了“我不拖拉”,告诉自己,我不是一个拖拉的人,但是似乎很难摆脱,慢慢来吧,这个每天有没有拖拉磨蹭、拖拉情况怎么样也经常会出现我的总结中。
坚持吧,不要轻易放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