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已悄然进入了四月,春风又全面绿了江南岸,好一派柔柔嫩嫩的绿,看着满眼的绿,充满春天气息的美食一一青团子应时而生。
青团子不仅是江南时令美食,更是清明时节祭祀祖先的必备食品。所以,清明时节,江南一带特别是苏州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
清明节吃青团子源于唐朝,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中国古代,每逢寒食节人们便不生火做饭,吃冷食。冷食是要先做好,无需加热的食品,而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因其色调而得名。青团子可以冷食。后来寒食节吃青团子就成了一种习俗了。清明节吃寒食,象征着新希望,新生命。另外清明节吃寒食,还有一种感恩的意味,强调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
如今街上和糕团店里都有卖青团子,可总觉得没有自家做的好吃。我家每年清明,姐姐都会自己做了给我们送来。
每到清明做青团子,人们总要提前准备,到田间揪一把浆麦草,浆麦草是种类似于小麦叶的野草,在清明前最是柔嫩多汁,香气最浓了。把浆麦草采摘后清洗干净,将草捣烂,揉搓,加水,放少许生石灰压汁(放生石灰后煮团子时不会发黄),去掉泡沫,沉淀去杂质后才能得到碧绿生青的浆麦草汁。将汁和按一定比例的糯米粉7:梗米粉3(纯糯米粉蒸出来的团子软塌不成型)一起使劲的揉成粉团。把粉团分成一个个小剂子。提前把红豆煮熟做成红豆沙。把小剂子做成空心,包上豆沙馅,再把它捏拢搓圆滑做成团子。
团子做好后就可以蒸了,蒸的时候必须有隔离垫,可以用包粽子的青箬叶壳,也可以铺一层湿纱布(隔离的作用是防止团子黏住蒸架)。先冷水上锅,水烧开后,继续蒸15到20分钟受热均匀即可。揭开锅盖,袅袅升起的蒸汽如春风拂面,带有浆麦草的清香。蒸熟的青团子出笼时再刷一层熟菜油在上面。顿时颜色油绿如温润的玉,趁热吃一口青团子,面皮糯韧绵软,唇齿间香味浓郁不沾牙,豆沙馅香甜细腻,又恰到好处却不喧宾夺主,去刻意掩盖浆麦草的清香。一绿一红相映衬,恰如春天的花红柳绿。
清明节吃青团子也是一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将吃上升为文化,也能够更好地宣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使得中华文化流连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