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苏州时令小吃青团子又该上市了。
据说青团子是为了纪念大禹。人们将小麦叶汁染糯米做成青团子供奉大禹,表示收成良好、不忘治水恩德,久之成俗,青团子成为清明扫墓的专门供品。
因为和清明祭祖有关,青团子传统食用时间是清明节。过了清明前后,青团子就不再出售。听说苏州民俗有这么精细的时令讲究,我不由暗暗惊奇。
赶上这尝鲜的好时候,正品尝着难得口福的青团子,朋友又端上一杯腾着香气的清茶,介绍说,这是“明前茶”,龙井中的极品,今年刚上市的新茶,市面上要几千块一两呢!
我才第一次注意到,原来茶也分新茶旧茶,也有时令季节的讲究。
在瑶家做客,主人家邀请我们吃油茶。瑶家姑娘告诉我,“茶可以治病呢,不过一定要清明当天采的茶才可以。”她说话的样子很认真,我也认真地记住了这句话。
清明时节与茶的品质有什么关系,我没有系统地研究过,偶尔看过一些与茶有关的论述,也没有读到茶与时节的关系。但在苏州之行和瑶寨体验之后,茶与清明,在我的认知中建立起某种神秘的关联。
正是这个时节,望望窗外会发现,树木最先抽芽的是枝头顶端,最先发出新叶和开花也是枝头顶端。那新生的绿是如此新鲜耀眼,很容易与暗色的老叶区分开来。
枝头顶端该是植物最具生命活力的部分吧,充盈得关不住藏不下,一夜春雨滋润过后,便争先恐后地溢出来。
清明时节,阳光下应,地气上扬,万物调达。这时草木苏醒生机正旺,根部吸收地气滋养,枝叶沐浴春风和气而孕育生机。
采摘明前茶正是挑选最新鲜幼嫩的芽叶,也是把最充足的春之灵气、天地精华保存下来,因而十分讲究时节火候。时节把握得当则生机旺盛,芽叶越发饱满香醇。
前些日子在北京,赶上了一场国际食品博览会。面对各国各地琳琅满目的美食,我在思考一个问题——食品加工储藏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的自由有何关系?
起初,人类的生存仅能围绕觅食果腹而进行,无法脱离已知的食物水源进行远距离活动。
后来,人类先民发现了工具的妙用,懂得了用容器储藏水和烹饪食物。
再后来,长期实践中人们摸索出了风干、腌制、卤制、酿造、冷冻等食品加工储存方法,食物因此得以保存更加长久。
人们可以携带食物迁徙到更远的地方,从事求食之外更为丰富的活动。人们的见识因此得到提升,目光更加长远,得到更多机会提升生活质量。
而今,饮食被赋予更多意义:除了解决温饱,也是进行社交、发展商业、享受生活的有效途径。看那食品博览会上的展品——来自法国、意大利、荷兰、巴西、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地;种类有酒类、糖果、腊肠、干酪、干货、冷冻速食品等。这些美食,无一不是人类在生存中为战胜时间、超越空间做出的努力成果。
可是,充分掌握了这些技术,就可以超脱自然,达到完全的自由吗?
我们有克隆动物、转基因植物的技术,有延缓保鲜期、长途转运食物的设备,但却无法仿出天地间的勃勃生机,无法仿出自然的独特茶香。
苏州工业园区众多,当地水质因此受到影响,那珍贵的明前龙井,被漂白粉味浓重的苏州水,盖过了天然香气。
原本诗意的一杯茶,却毁于口味不佳的水质,真是让人遗憾的事情。
工业发明的本意是为便利人们生活,可是当过多工业产物影响到生活质量,我们是否该为诗意的栖居留一点余地呢?
面对自然,我们仍需常葆敬畏之心。毕竟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而只要我们还没有超脱于物身,便不可否认,我们与自然环境处于同一韵律,形成同一整体。
至此话题似乎略沉重了,无论怎样,在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我们也该放慢脚步,细细感受春天的和风,品味应季的茶食,然后带着淡淡的茶香,继续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