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史学大家许倬云撰写的一本普及读物,从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庶民(非士大夫)的宇宙观、宗教信仰、价值观、人伦关系,分析了由此衍生的日常生活、饮食起居、医药、人文艺术,和承载集体情感和记忆的神话、传说等等。
一、天地人三合一的宇宙观
许倬云认为中国自古是农耕社会,人们对星象、气候、季节的变化、降水、气温、物候等,都十分敏感,因为它们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古人据此制作了历法、24节气,并按照自然的节奏生活。
这种农耕生活生存方式,产生了时、空、人三合一的时空观念。中国绘画和诗歌特别能体现出这一点,比如绘画没有透视,给人和境一体,人在画中走的感觉。再如诗歌中万物有情,人把情感投射到了自然万物中。此外神话传说中山神、水神、树精、物怪都是这一自然观念的体现。人与自然是合一的。
从盘古开天地和女娲造人的传说,可以看出古人的宇宙观:天地人三合一,人是介于天地之间的管道媒介,古人相信天人感应。
此外宇宙万物的运行受阴阳、五行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们彼此相生相克,不断变化,需要维持动态平衡。基于这种观念衍生出中国人的中医、饮食、风水、算卦、抽签等等文化现象。
二、中国人的生死观受儒释道影响
中国人认为有天、人、地三地,人死后魂魄要入土为安,死后要到地下见祖宗,死后的世界是人世的延续。受佛教的影响,有了生死轮回的说法。道教死后的世界是得道成仙。
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是庞杂,神祇众多,且是世俗化的,宗教仪式融入到百姓日常生活中。
三、共生共存的人际网络
人际关系遵循儒家理念,呈现的是宗族共生共存的人际网络,推己及人,由近及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倡个人自我修行。
四、中国人的情感痛点
从众多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如牛郎织女、梁祝、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等等,中国民众的一个核心痛点是权威(玉帝、父权、法海、皇权)的压迫。杨家将、花木兰反映了女性的不平等待遇,等表述了女性的平等诉求。
对于因突如其来的灾祸带来的恐惧,中国老百姓普遍使用的方法是做法驱鬼。
五、中国人的价值观
神话、传说、小说既是民众情感的宣泄口,也承载了民众的价值判断,中国民众崇尚的价值观包括:忠诚、义气、公平、良心。作者在书第十章“小说传达的境界”,对《水浒》、《三国演义》、《封神演义》、《西游记》等四部民间小说承载的价值观和儒、释、道精神,有着精微深入的分析。
六、个人反思
回到个人层面,如果把中国文化的精神比喻成文化基因,我想每个人因自己的经历境遇不同,继承的基因片段也不尽相同。
就我个人而言,我从小接受的是唯物主义教育,父母、爷爷奶奶也不信鬼神,但我在农村长大到9岁,我的外曾祖母,周围的村民是信的。我个人没有宗教信仰,但我也不会觉得信的人就是迷信,我会觉得它们是信者的心灵情感寄托。
我热爱大自然,喜欢种花种菜,喜欢植物,天气对我的身体和心情都会有较大的影响,所以我是相信天地宇宙人是一体的。我相信宇宙是从无到有演变而来,相信无形的无名的道,虽然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我相信它的存在,就像细胞未必知道人体的整个系统如何运作,但人的系统是存在的。
我害怕死亡,但又冥冥中相信宇宙是我的家,道是我的来处,也是我的归处,虽然现在的我感受不到这些,但我相信在死去的那一刻可以感受到。我的这个信念来自阅读有过濒死体验的两位作者写的书,以及一部关于濒死体验的NHK记录片。
我认为中国的神话、传说、文学、艺术里的种种形象,其实是中国人的集体心灵意象。根据荣格的学说,它们是我们的集体潜意识的象征,也是我集体情感的投射,阅读它们是一个自我了解和发现的过程。
全文阅读下来,对我印象最深的两个关键词是:共生、与权威的关系。这其实是我们社会普遍存在的核心议题,也是我目前个人成长中两个关键的议题。建立自己的边界,与父母分化,处理好与权威的关系,是我个人成长努力的方向。
这是我阅读此书的收获。我是LonaX,谢谢您的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