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这两天听了李玫瑾教授讲的(孩子的心理抚养)的讲座。既有理论又结合案例,对我很有启发,在此摘录下来,以备后续学习。感谢李教授。
一.人的心理问题会滞后反应。
孩子的问题表现在当下,但根源不在当下,这个行为不是今天的问题,心理和生理出问题一样,糖尿病要10年的病史,当孩子出问题,其造成的根源是在很早,一个青春期的孩子,他的反常行为,造成的根源很有可能在6岁以前。
家长要有纵向思维,面对孩子的挑战,眼光应放长远些,如果你当时处理不当,种下一颗不好的种子,10年之后的行为,很可能就是不可逆的。
二.未成年人的问题是成年人造就的。
孩子是被动的,父母是决定性的,当你和孩子发生冲突时,应该调整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我们要通过自我的调整来调整与孩子的关系。真正的心理成熟的人,是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的。
三.人性的教育重于智力的教育。
我们要求孩子的功课好,只有孩子具有人性时才有意义。
人的生命初期是最无能切无助的,只会用哭喊来召唤对他有爱的人。抚养人的气味,体味都会被孩子时时感受到,180天后孩子会认人,这就是依恋情感的建立,在孩子身高还不及成人时,孩子对父母的依恋会持续到12岁,青春期前。
人性的发展是由点到面,越来越大的,最初的情感是一对一,只是对扶养人,再大一点拓展到亲情,然后到同性别的朋友~小学阶段,之后是异性~初中后,之后是成家,这时一个人就有了担当和责任,爱孩子,爱父母,当一个人出现对陌生人的帮助时,就是博爱,伟大的人物都有丰满的情感,对民族,对国家。
智力和情感,哪个更重要?我们要在孩子情感方面下功夫。
性格:是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也是人成功的主要因素。
性格就像是语言。语言不是先天的,是后天学习得来的,不同的地方语言是不同的。自私,善良等等都是人的性格。
(李教授举出了“刘邦,俞敏洪,钱学森”等名人的例子)一位优秀的人,背后一定有优秀的父母,性格也是心理抚养养育出来的)
四.亲自扶养比给孩子挣钱存钱更有价值。
李教授告诉我们,妈妈生完孩子后,有条件一定要自己亲自带,妈妈的陪伴,妈妈的气味,声音,体味,语言都会被孩子所接纳,所熟悉。3岁以前,是孩子与妈妈建立依恋的关键期。
五.我们给孩子什么,孩子今后就会回报我们什么。
李教授举自己女儿的例子。
(孩子数学不好,从来不斥责她,因为我知道不是她不努力,李教授支持女儿做音乐老师)。
孩子进入青春期,初一、初二开始,要和孩子多聊聊。“孩子,你喜欢做什么事情?做什么事情让你更快乐?”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几个参考,多给她一些选择。
父母要宽容一些,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贡献,帮助孩子找到自我的价值,是我们父母的责任。
六.大人们好好学习,孩子们才能天天向上。
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如果复印件出了问题,那么根源在哪里呢?一定是在原件,所以大人是孩子的榜样,你想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就一定要活成什么样。
七.人的心理发展是轨迹式的。
3岁之前,孩子依恋的妈妈,也离不开爸爸,3岁之前,是生理性的,孩子哭,你就回应他,3岁之前有恩于他。
3岁之后,孩子就有自己的主意了,我们要有意识的跟孩子说“不”,立威于他。
心理咨询矫治的是创伤性,情绪性的问题。如果一个人好吃懒做,你要把他变成勤劳善良,真的是很难的。
最好的办法是6岁之前,给孩子培养好的性格。
管孩子要一对一。一个人在管孩子,其他人一概不要参与,抓一件孩子做得不对的事情来管,当然要有方法的管。李教授讲了自己管孙子的案例。
4岁上下,我们要有意的训练孩子,自我控制,延迟满足。(买玩具和棒棒糖的案例)
抵制诱惑,可以自我权衡和自我选择,这也是人成年之后非常重要的修养。很多人很聪明,很多方面都不错,但是他缺一样东西“慎独”,就是在一个人的情况下自我的谨慎。
独自的自我谨慎,他凭什么要自我谨慎?
权衡利弊,实际是纵向的自我管理,能约束自己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的未来。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太着急成功了。我们要告诉孩子,这次失去机会,不代表就没有机会了。要沉住气,不要慌,教孩子有耐性、可以坐得住、可以克制、可以等待,这都非常重要的性格品质。
八.孩子要学会分享。
分享是孩子成功特别重要的品质,分享也是有方法的。
九.让孩子学会坚强。
孩子一定要苦一点,鼓励孩子多干家务活。多吃苦,对孩子有好处。吃苦可以强化孩子的体质。运动可以锻炼神经,是预防抑郁症最重要的手段。长跑和游泳是特别好的运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