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第六十五天: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战国大才的去
-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第六十六天:如果秦孝公和商鞅多活30年,大秦
-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第五十七天:咥一口锅盔,品一品世事沧桑!
-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第六十七天:让我轻轻靠上去,打开你神秘的面纱
-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第六十二天:“卓氏钱财尽公子提调”是为啥?
-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第六十三天:秦始皇嬴政幸福过吗?
-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第六十八天:经济实力的源泉,在乎民间
-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第六十一天:秦国的法律,真的是全无死角执行吗
-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第五十九天:打开诚信这扇门,探田单、吕不韦旷
-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第六十天:吕不韦的朋友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第二部《国命纵横》笔记29
《第五章 天地再造》笔记3
三、亘古奇书阴符经
1.天无情,却有人道
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原野上的一切都模糊了,孤独的草庐已经完全淹没在漫无边际的风雪之中。远远看去,只有那高高的桔槔与井台上的辘轳依稀可见,成为寻找草庐的唯一标记。
草庐一结好,苏秦便开始了一种奇特的粗简生活。
每日黄昏,大黄准时回庄,叼来一顿干食。他知道这是父亲的苦心安排,便也没有拒绝。
几天之后,苏秦索性自己也不再动炊,就是每晚一顿干饼酱肉,喝一通老井的甜水了事。
瞌睡了,在草席上和衣睡上一两个时辰,醒来了到井台上用冰水冲洗一番,立即又回来揣摩苦读。
日复一日,倒是分外踏实。
直到方才大黄在门外狂叫,他才猛醒,大黄自己偷偷回庄了。
苏秦连忙拿下大黄口中叼着的丝绵包袱,打开,里面一个尚有温热的铜匣,一匣满当当的软饼酱肉弥漫出浓浓的香气。
苏秦拿出一块饼一块肉放在大黄身旁的石片上,给它吃,然后自己大咥起来。
狼吞虎咽地咥完了软面饼与酱肉块子,苏秦精神大振,到屋外赏雪。
茫茫原野,风雨无边,充斥天地间的只有飞舞的雪花与呼啸的风声。
极目不过丈许,闻声不过咫尺。苏秦只能感到冰凉的雪花打上脸颊,呼啸的寒风掠过原野。
久旱必有大水,秋末入冬三个月一直没有雨雪,上天幽闭过甚,自要猛烈地发泄一番,上天无情,却有人道啊。
2.亘古奇书----阴符经
住进草庐,苏秦心底深处的那股烦躁急迫消失了。
东归的路上他已经想好,自己的学问面上渊博,但缺乏对天下大势的洞察。
要锤炼这种见识,需要的不是具体的就事论事的学问,而是高屋建瓴鸟瞰天下的眼光境界。
他记得老师说过:
“人之能,不仅在学,且在悟。悟之根本,不在少学,在难后重学。大难而有大悟,始得大成。”
“必须大悟,方得有成。”这是苏秦在坎坷屈辱中磨出来的见识。
在他想来,父亲所谓的“老书”,一定是一些商家典籍。不看是对不起父亲的,于是,他检查完自己的书箱后,无意打开了那只锈蚀斑驳的铜箱。却是没有想到,竟使他得到了一本久闻其名而寻觅无门的亘古奇书----《阴符经》。
这部《阴符经》,只有四百二十四字,其神圣地位却在《周易》之上。但凡注文《阴符经》者,都是赫赫大名的将相学问家,譬如伊尹、太公、范蠡等。真正在野的学问家注《阴符经》者,大约只有鬼谷子一人。而这一人,又恰恰是志在精研治世学问的千古奇才。
这本身就意味着,《阴符经》既不是《周易》那样的料事之书,也不是《老子》那样的论道之书,而是开启权力大智慧的棒喝之书,是所有志在建功立业者的一把钥匙。
老师说,他对《阴符经》潜心揣摩了二十年,方能贯通经世之学,他注文三年,游历楚国,却不意丢失于客栈之中。没有想到这本书竟然沦落到了父亲手中。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所以神也。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心生于物,死于物。
机在于目。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禽之制在气。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
阴阳相推,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
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爱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
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
3.苏静顿悟
苏秦声音嘶哑,吼出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喉头一阵发甜,猛然喷出了大大一口鲜血,颓然扑倒在地。
牧羊犬大黄护主,将苏秦拖到了屋内,望着呼啸着扑进屋里来的风雪,大黄横卧在门口一动不动。
(狗通人性,大黄挡在门口,替苏秦挡下风雪,真是条义犬。)
苏秦醒来,看见门囗隆起一个高高的雪堆,自己身边却干干的。他挣扎着摇摇晃晃站起来,扑上去扒拉大黄身上的积雪,刚触摸到皮毛,大黄知他醒了,骤然站起,一阵猛烈抖数,积雪冰块便全部抖落。
一人一狗进屋,苏秦连忙奋力挡上门板,再用树根撑在门后,又挂上那片又粗又厚的茅草帘子,这才点起了风灯。
苏秦迎雪吼叫,喉咙受伤失音。方才一阵风雪吼诵,使他顿悟:《阴符经》正是纵横捭阖的大法则!
其中天地之道、为政之道、君臣之道、创守之道、天人生克之道、万物互动之道、邦国互动之道无所不包。
苏秦又兴奋地打开《阴符经》,又一字一字地开始琢磨。
“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老师鬼谷子在下边注文:“食者所以治百骸,失其时而生百病。动者所以安万物,失其机而伤万物。时之至间,不容瞬息,先之则太过,后之则不及。是以贤者守时,不肖者守命也。”
读着想着,苏秦心中一片豁亮
五谷百草能梳理生命百骸,但服食不应时却可以导致百病;人之行动可以与万物和谐,但若不应时而动,该收获却播种,该播种却睡觉,则要伤及万物;时机之重要,非但要认准它,而且要立即抓住它,此谓应时而动。
早了太过,迟了不及。所以,"守时"是贤者的才能,"守命"则是不肖者的愚蠢。
想想自己说周说秦,一个是后之不及,一个是先之太过,如何能够成功?
想着想着,苏秦心中一闪,觉得似乎抓住了什么,瞌睡又猛然袭来,将那闪光淹没了。
苏秦气恼,用缝书锥猛刺大腿,一股鲜血“哧”地喷出来。苏秦猛然清醒,“机在于目”,就是见机而动,不死守一端。
苏秦仰天大笑,手舞足蹈,脚下一软,扑在了大黄身上。
冰天雪地的草庐里,一人一狗抱在一起,人的鼾声与狗的呼噜声交织在一起。
读后感悟:书是人的精神食粮,也是人生智慧的来源。
一个人只有多看书、多思考,才能成长,才能取得成功。
欢迎阅读点赞,我是平原雪,爱阅读,爱写作,爱分享,以我之笔,书写生活与梦想。
如果你愿意坚持在简书深耕写作,可以点击下方蓝色字体开通简书会员。
平原雪邀请你免费开通简书会员
开通后简信我返贝(仅限首次开通会员)。旗下会员点我的链接续费,可简信我领取续费奖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