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进步一点点
若秋《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读书笔记及感悟

若秋《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读书笔记及感悟

作者: 若灬秋 | 来源:发表于2020-10-20 10:30 被阅读0次

    关于本书

    第1章 全面提高写作能力的训练

    1 写文章要“以读者为中心”(赠送礼物的训练)

    【以读者为中心的文章】贴近对方的立场和心情,容易获得预想中的效果。

    要写出“以读者为中心的文章”必须先明确读者定位的问题。

    【要点1】写读者想看的东西

    【要点2】写读者感兴趣的东西

    【要点3】尽量写得通俗易懂

    “写文章”和“赠送礼物”非常相似赠送礼物(写文章)的流程如下:

    1. 了解对方(读者)属于哪种类型;

    2. 了解对方(读者)的兴趣和需求;

    3. 采取符合对方(读者)兴趣和需求的方法。

    如何把握以读者为中心的文章的准确性?

    “假设”和“验证”这两点不可或缺,就像是挑选礼物先假设“对方收到这件礼物会喜欢吧”,然后在赠送时,根据对方的反应进行“验证”,如果疏于验证,就永远都无法提高假设的准确度。

    2 充分调动记忆,向外“输出”(说和写的训练)

    大脑的记忆功能分为两种:暂时保存的“短期记忆”,以及保存时间较长的“长期记忆”。

    怎样才能把信息从“短期记忆”转移到“长期记忆”呢?

    向外输出信息——“说”和“写”所谓“输出”,其实就是自己“运用语言”。

    输出的过程有以下两个步骤

    1. 理解信息;

    2. 整理信息。

    通过“理解信息→整理信息”的过程,“短期记忆”的信息就会转移到“长期记忆”去。

    “说和写→输入→继续说和写→输入→继续说和写”平时反复做这项训练的人,能够从大脑中调取更多的信息量,“长期记忆”也会变得更加牢固。

    【形成“说和写”的习惯的人】“长期记忆”量多→能够从大脑中调取的信息较多。

    最简单的“说和写的训练”的方法就是----增加“说”和“写”的机会。

    最好的输出就是教给别人

    想要指导别人,必须能迅速、准确地解答对方的提问和疑惑。

    ps:你必须把知识点掌握的更加牢靠,就像一个足球守门员,能够接住任意球,能够清楚解答对方提出的任何角度的问题。

    “理解信息→整理信息”的处理能力得到了提高,“长期记忆”的量也急速增加

    3 多问自己,文章就会有质的飞跃(自问自答的训练)

    写文章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反复进行“自问自答”,也就是说,文章的质量取决于“自问自答”。

    “自问”的时候,需要有一种“替读者提问”的意识,这点很重要,也就是说,替读者问他们想知道的事。

    当你养成替读者提问(发问)的习惯后,还能提高你的“预见、预知能力”——“写什么才能受读者欢迎呢?”“写什么才能让读者接受呢?”“写什么才能给读者带来惊喜呢?”写文章时,能经常体察读者的兴趣和需求,制订写文章的计划。

    “意识”(发现)其实正是自问自答的真正价值所在。只有意识到,才能写出来。“意识”能为我们拓展写文章的可能性。

    4 形成“习惯动作”,能提高专注力(发现开关的训练)

    ps:锻炼自己的专注力也就是尽可能使每天常规化的过程,即,习惯养成的过程。

    习惯是如何养成的?

    第一步,暗示,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

    第二步,惯常行为,这个可以是身体、思维或情感方面的。

    第三步,奖赏,由奖赏创造出神经渴求。我们把暗示和特定的奖赏关联起来,大脑中就出现了潜意识渴求,让习惯回路继续运转。

    ps:要养成专注的习惯需要有个触发开关,然后刻意在这个开关启动之后加入专注这个动作,并问自己的内心我为什么要养成这个习惯?要赋予其意义,然后就是大量的刻意练习,夯实这个习惯。

    5 设定“截稿时间”,能提高写作速度(设定最后期限的训练)

    两种常见现象

    ①人人都有拖延症,如果时间很长,那么完成这件事一定会拖到最后一刻。

    ②当我们挥霍完“富余”时间的那一瞬间,开关就会立刻启动,发挥出惊人的专注力。即所谓的“Deadline Rush”(期限临近时的突然冲刺)。

    设置截止日期可以激发潜力,人是具有“适应能力”的。只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挑战,按时完成目标的次数一定会逐渐增加,这种“更专注了,也写得更快了”的切身感受将会使你变得更加自信。但前提一定要是量力而行,设置在自己刚好踮脚能够到的程度就好。

    6 充实表达方式的弹药库(列举近义词的训练)

    表达方式的装备库越充实,写文章就越游刃有余。使用哪种表达方式呢?需要从数量众多的备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文章就是在这样反复推敲的过程中写成的。

    【列举近义词的训练 题目:“精神饱满的人”】

    干脆利落的人、生气勃勃的人、开朗活泼的人、性格爽朗的人、爽快的人、快活的人、劲头十足的人、天真烂漫的人、无忧无虑的人、精力充沛(旺盛)的人、麻利的人、有活力的人、朝气蓬勃的人、风华正茂的人、积极的人、进取心强的人、豪爽的人、健康的人、乐观的人……

    ps:在日常生活在经常锻炼自己举一反三的能力,我们常说有备无患,经常练习素材才会更多运用的时候才能更高效、快捷。

    第2章 写出通俗易懂的文章的训练

    7 要明确地提出结论,才能清楚、更好地传达(确定尺度的训练)

    ps:有时候我们难以选择,那是因为没有设定好标准。比如:场景一;苹果和白菜你想吃哪个?场景二:骰子的2点和6点,哪个大?这两个场景一目了然的就解释了标准的重要性,所以,无论是哪一种,只要有判断标准,就能得出结论。

    最好准备一张纸,把内心的想法列出来,在列举各项判断标准的过程中,有时会忽然意识到自己的价值观。

    我们也要尽可能迅速地按照这个流程进行:“列举出各项判断标准→确定优先顺序→得出结论。”当你把这个流程形成常规习惯(习以为常)的时候,就一定能写出结论鲜明的文章来。

    8 冗长的文章不会有人看(把文章删减一半的训练)

    简洁的文章可不是你想写就能随便写出来的,即使自己意识到这个问题,也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堆砌许多废话进去。

    建议采取这样的方法:写完文章后,再从头过一遍,把其中的废话(多余的文字)删掉。

    “热情地下笔,冷静地下刀

    热情地下笔:写作时一气呵成

    冷静地下刀:写完后删减掉与自己想要传达意思关联性较弱的信息。

    写文章这种行为,其实就是整理信息并将其形成文字的过程。如果擅于整理信息,就能清晰明了地传达重要的信息。

    9 一定要具体化(“抽象→具体”的训练)

    写出“通俗易懂的文章”的第一步,是把语言具体化,如果不具体化,就无法消除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理解差异。

    如果你希望自己写的东西能被别人理解,就应该摒弃“以作者为中心”的意识。

    举例:

    ⑴ 这小孩(阿大)学习很好。

    ⑵ 这小孩学习很好,连续三年在全国模拟考中排名前十。

    看到这两句话时,当然是觉得⑵更容易理解吧?!因为⑴“学习很

    好”太抽象了,而⑵“连续三年在全国模拟考中排名前十”则比较具体。

    因为语言太抽象,读者就很难理解。

    如何化抽象为具体?

    “数字”和“专有名词”是具体性的极致。

    当你意识到使用了抽象词语时,既可以替换成具体的词语,也可以用“抽象词语+具体说明”的搭配方式。

    10 与读者形成共识(简单明了地说明的训练)

    “对于词语的解释因人而异”。你以为对方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解释到什么程度(层面)为止,需要作者本人根据这篇文章的目的和读者的认知水平进行判断。

    写文章时,如果能意识到如何与读者“形成共识”,就说明你有资质写出通俗易懂的文章来。

    简明易懂地解释(简单明了、简明扼要)的训练

    如果懂得如何把术语替换成其他词语,就能写出更通俗易懂的文章来:避免使用原词

    ·海:占地球表面70%的凹陷地带里填满的盐水。

    ·河:从高山淌过大地、流向大海的水流。

    ·桌子:有脚的台面,可用于写字、读书、打电脑、吃饭等。

    吃:把食物放进嘴里、咀嚼之后从喉咙吞下胃里的行为。

    ·水田:用来种稻子的、有水的室外栽培场地。

    ps:是自己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说明。

    11 准确地描述事物和传达信息(比较&设定范围的训练)

    为了清晰明了地传达意思要设定范围,因为大多数事物都是“相对而言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明确比较对象或设定范围,就无法传达信息,甚至还可能造成误解。如果你想准确地描述事物和传达信息,就要有效地运用“比较”和“设定范围”的方法。

    比较&设定范围的训练

    【问题⑴】和什么相比会这样呢?(比较)

    【问题⑵】在什么方面(就什么范围而言)会这样呢?(范围)

    如:兼职做保安很辛苦

    比较:和哪种兼职相比而觉得辛苦呢?→和在小酒馆兼职相比。

    范围:在什么方面辛苦呢?→在体力方面。

    如:日本治安很好

    比较:和哪些国家或地区相比而觉得治安好呢?→和美国洛杉矶相比。

    范围:在什么方面治安好呢?→女性独自在夜晚乘坐地铁也很少遇到危险。

    如:健康很重要

    比较:和什么相比而觉得重要呢?→和金钱相比。

    范围:在什么方面重要呢?→工作时可以发挥出最好的状态。

    如果你能举出合适的比较对象和范围,一定能得到对方的共鸣(同感、赞同、赞许)和热烈回应的。

    第3章 写出有说服力的文章的训练

    12 防止信息遗漏(5W3H的训练)

    5W3H,是清晰易懂地传达信息的基本要素。

    When: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为止?(期限、期间、时期、日程、时间)

    Where:在哪里?去哪里?从哪里?(场所)

    Who:谁?对谁做?(主体、对象、任务、角色)

    What:做什么?发生什么事?(目的、目标、事情)

    Why:为什么?(目的、理由、根据、原因)

    How:怎么做?(方法、手段、顺序)

    How many:多少?(程度、数量)

    How much:多少钱?(价格、费用)

    举例说明

    修改前

    木村部长,您好。很遗憾,(策划方案)没有被采用。

    修改后

    木村部长,您好。今天上午,我在A公司做了关于“联合宣传活动”的策划方案演示,结果没有被采用,不过,策划方案的内容还是获得了好评。据井上总经理所说,没采用是因为“双方的目标顾客群体不一样”。

    业务繁忙的木村部长看到这封邮件时,不由焦躁不安:“这说的是哪件事呀!”很显然,这封邮件几乎遗漏了5W3H的所有要素。

    When:今天上午

    Where:A公司

    Who:自己/A公司的井上总经理

    What:联合宣传活动的策划方案没有被采用

    Why:双方的目标顾客群体不一样

    How:进行了方案演示

    How many:演示效果不错(策划方案的内容获得好评)

    How much:空缺(无关)(不适用)

    13 获得读者的共鸣和赞同(目的&目标的训练)

    “目的”和“目标”的区别在哪里呢?

    “目的”是“想要实现的事项、行动的意图”。

    “目标”则是“为了实现目的而设定的中途标记”。

    举例说明:

    以“度过充实人生”为目的,那么就可以设定以下这些目标:

    ·保持健康

    ·和家里人一起快乐地生活

    ·多结交可以随时倾诉烦恼的朋友

    ·努力工作

    ·培养业余爱好

    ·为了实现梦想而努力

    ·为别人或社会做贡献

    ·笑口常开

    不带目的的文章,在这世界上是不存在的。我们写文章时,需要考虑:为了实现这目的,应该设定哪些目标呢?只要设定了合适的目标并且按照这些目标写出来的文章,一定能如你所愿地俘获读者的芳心。

    目的&目标的训练

    自己进行某项行动时,在明确“目的”的基础上,从目的逆向反推回去,设定合适的“目标”。按“目的→目标”的顺序思考,是这项训练的基本理论。

    也即是逆向思维,举例说明

    目的:希望她能爽快地答应我的求婚

    目标⑴:把求婚的日子选定在她生日那天

    目标⑵:购买求婚戒指

    目标⑶:选定求婚场所

    目标⑷:想好求婚表白台词

    ps:目标是目的的分解步骤

    14 信息不足会导致文章内容薄弱(信息+原因的训练)

    为什么原因如此重要?

    举例说明

    “爸爸,我想(不想继续读大学了)退学。”

    假设你儿子突然对你冒出这么一句话,你会如何回应呢?估计没有哪个父亲会立刻回答说“想退就退”或是“不行”吧?!大多数人应该会先问清楚原因:“为什么呢?”“理由是什么?”“发生什么状况了?”

    对于不明就里的事物,确实是无法做出判断的。

    在文章里,“原因”承担着增强说服力的重要作用

    所谓“原因”,其实正是“5W3H”中的“Why (为什么)”。我们应该记住:为了让文章具有说服力,对“Why”的说明是必须的。

    15 通过具体事例来增强说服力(举例的训练)

    举例说明

    日本是治安很好的国家。

    对这句话的内容,大概没有人会反对吧?!

    但另一方面,平时很少关注日本治安情况的人以及很少出国的人,却可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嗯,确实感觉治安挺好的……但究竟好到什么程度呢,却不太清楚。”对于这些人来说,这句话就缺乏说服力。

    为什么会缺乏说服力呢?因为没有加入“具体事例”。

    ps:表达观点之后要用具体的案例或者论据来证实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言之有物,才能让你说的观点更饱满更容易让人认可和信服。

    要学习如何加入具体事例,“举例的训练”是非常有效的

    颜色→(例如)黑、白、红、蓝、黄、绿、紫……

    ·动物→(例如)狗、猫、猴子、大象、长颈鹿、牛、马……

    ·黄绿色蔬菜→(例如)胡萝卜、番茄、油菜、韭菜、菠菜……

    ·音乐→(例如)摇滚、流行、爵士、朋克、民谣、古典……

    ·宝石→(例如)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绿宝石、翡翠……

    16 区分事实与判断(分辨是否是事实的训练)

    事实与判断的区别

    “事实”,应该是“谁都无法否定的事”,

    “判断”,则因人而异,千差万别,是通过作者自身经验、价值观、偏见等过滤而成的观点。

    举例说明

    2020年奥运会将在东京举行,日本经济回暖是可喜之事。

    事实:2020年奥运会将在东京举行。

    判断:日本经济回暖。

    关于举办奥运会能否促进日本经济,专家们也有意见分歧,并不是“谁都无法否定的事”。

    原文的问题在于,作者把“日本经济回暖”的主观判断当成了既定事实来写。

    分辨是否是事实的训练

    看见戴耳钉、染头发的高中男生时,

    事实:有个戴耳钉、染头发的高中男生。

    未必是事实(无法断定是事实):这个人举止轻浮。

    看见拉面店前有很多人在排队时,

    事实:拉面店前有很多人在排队。

    未必是事实:这家店很有人气(生意很旺、受欢迎)。

    17 “事实→结论”模式能加强文章的逻辑性(用“所以”导出结论的训练)

    事实-结论模式

    【流程⑴】把握事实

    【流程⑵】根据事实导出自己的结论

    写文章时,必须意识到这个“⑴→⑵”的流程。“结论”部分,自然要加入作者的意见、主张或价值观等。如果只是叙述事实,而没有写从中得出什么结论,那就是作者的失职。

    举例说明

    如:这个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所以,要尽快安装红绿灯。

    这句话又如何呢?乍一看,好像符合“⑴→⑵”的流程……但却缺乏说服力。因为,“没有红绿灯→要尽快安装红绿灯”的因果关系太过牵强(简单粗暴)了。如果这个逻辑成立,那么世界上所有的十字路口都需要安装红绿灯了。

    这句话的问题主要在⑴。为了让“要尽快安装红绿灯”的意见更具有说服力,需要稍微强化一下⑴的事实。

    这个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因此,交通事故频繁发生,这个月已经发生了两起汽车相撞事故,所以,要尽快安装红绿灯。

    在⑴→⑵之间,需要建立充分的“因果关系”,以便让读者能

    够接受。因果关系薄弱,可能会被读者当作是“缺乏逻辑性”的蹩脚文

    用“所以”导出结论的训练

    事实:在前面行走的女人被绊了一下,差点儿摔跤。

    所以:我也得小心别摔跤才行。

    事实:天气预报说:“傍晚可能会有雷雨。”

    所以:出门时要带伞。/在傍晚前赶回来。

    18 用“总而言之”传达最重要的信息(总结别人话语的训练)

    以“总而言之”作为转接词(中转)的模式。

    【流程⑴】把握事实

    【流程⑵】概括事实,传达信息

    “总而言之”之后,接着写从前文(事实)概括出本质的“总结”,也就是说,用“总而言之”一词凸显出你最想传达的信息。

    举例说明

    这里有美味的米、蔬菜和肉,也保留着许多名胜古迹和传统文化。近年来,还涌现出许多世界级的艺术家。

    读者看过这段话后,会有什么感想呢?——大概是没什么特别的感想,也没留下什么印象吧(然后过目即忘吧)。虽然意思不难理解,但读者看了难免会追问:“所以呢?”“你到底想说什么?”为了不让读者疑惑,就需要概括前文(事实),凸显出你最想传达的信息。

    修改如下:这里有美味的米、蔬菜和肉,也保留着许多名胜古迹和传统文化。近年来,还涌现出许多世界级的艺术家。总而言之,这座城市有许多值得宣传的魅力之处。

    以“总而言之”作为转接词,概括出“这座城市有许多值得宣传的魅力之处”。这样,作者想传达的信息就会变得更明确,使读者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总结别人话语的训练

    要学会从前文概括出“本质”,就需要在平时养成总结的习惯,对此,“总结别人话语的训练”是非常有效的。当你和别人聊天,听对方说完某个话题的时候,你要判断对方话语的本质,并且适时地把“总结”说出来。

    要抓住话题的本质与核心,这项“总结别人话语的训练”还能起到加强交流能力的效果。

    19 运用比喻,写出通俗易懂的文章(比喻的训练)

    写作的秘诀: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写出让每个人都能看懂的文章。

    ps:比喻,也就是类比。用对方接受的大家都明白的熟悉的事物作为参照物来解释你想要表达的意思。

    第4章 写出有深度的文章的训练

    20 增加不同视角,使文章更有深度(收集视角的训练)

    不拘泥于某一个视角,而需要先找到尽量多的视角,以便从中摸索各种可能性,随着视角的变换,对事物的看法也会发生变化,文章题目的深度和广度也会随之增加。

    不是“只看见1,所以就是1”,而是“看见了1至10,而结论还是1”——传达信息时,其他视角自有其价值所在。

    在很多情况下,从出人意料的视角、奇怪的视角看问题,反而能写出有意思的文章来。

    ps:殊途同归,更多的视角是为了服务你所表达的观点。

    21 深挖某种情绪的来由(“为什么”的训练/喜怒哀乐的训练)

    所谓“深挖力”,顾名思义,就是指深入挖掘事物的能力。

    如果能深挖疑惑产生的来由,就能写出清晰易懂的文章来。

    作者只有坦诚地审视(挖掘)自己内心,才可能写出某种情绪的来由。

    “为什么”的训练

    把审视自我的过程写下来。当你感觉到“不知为何”“奇怪”“不可思议”时,就是开始训练的信号。

    当你感觉到“不知为何……”“奇怪的是……”“不可思议的是……”这样的情绪时,请用“为什么”进行深挖,以便找出这种情绪的来由(原因)

    22 通过描写细节来吸引读者的兴趣(描写细节的训练)

    所谓“细节描写力”,顾名思义,就是描写细节的能力。写文章时,这种能力适用于描述各种事项,包括前一章提到的“情感”,还有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回忆、事实、风景、模样……

    “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这句格言的意思是:“如果忽略了细节,就不可能获得整体美。”“细节的完成质量,决定了作品的价值。

    细节描写的训练

    偶然看见的事物、呈现在眼前的光景、特别的经验和体验、被激起的情感或感觉……可以围绕其中某个题材,在头脑里列出各种细节。

    举例说明

    坐在面前的同事的脸

    整体描写:是个大帅哥。

    列出细节:皮肤有光泽、高鼻梁、双眼皮、眉毛浓密而粗、清晰的眼睫毛、眉毛和眼睛贴得很近、脸颊棱角分明、肤色较白、嘴角上扬、薄嘴唇、整齐的牙齿、一笑就有酒窝……

    23 提高“发现力”,就能找到取之不尽的素材(“乘法”的训练)

    而那些拥有无穷无尽的素材的人,则善于从“自身以外”(即外部)寻找灵感。

    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从外部获取素材,不仅能起到“源源不断地获取写作素材”的效果。而且,以新鲜资讯、热点时事、大多数人的关注焦点引入话题,还能吸引读者的兴趣。

    安装天线”——换言之,就是“提高发现力”。实际上,这个“发现力”正是传说中的“灵感”的真身。所谓“灵感”,是指把A和B两个不相关的信息结合起来的能力。

    找到两者之间的本质共同点,是“乘法”取得成功的秘诀。

    ·圣诞节×文章:圣诞节×文章→小孩子向圣诞老人索要圣诞礼物的许愿信×委托客户的邮件的写法。

    ·奥运会×文章:奥运会×文章→奥运会选手提高专注力的方法×写文章时提高专注力的方法。

    Yahoo资讯×文章:Yahoo资讯×文章→Yahoo资讯的标题×邮件标题的写法.

    ·啤酒×文章:啤酒×文章→第一杯啤酒刚入口的美味(芬芳)×文章开头的趣味(巧妙)。

    找到两者之间的本质共同点,是“乘法”取得成功的秘诀。

    “乘法”的训练

    有A和B两个信息时,我们要找出两者的结合点——“共同点”。

    ·减肥×工作效率→削减多余的东西

    运动员×考生→正式比赛或考试前的心理调整方法

    ·下雨×感冒引起发烧→虽然很讨厌,但却很难避免

    ·酒×药→过量则有毒害

    ·盒饭×购物商场→丰富多样

    ·河流×人生→无法逆流前行

    思考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比较对象可以是任何事物,无论是如何不相关的事物,都一定会有某处共同点。不要轻易放弃,而要耐心思考,锻炼寻找共同点的能力。

    第5章 写出吸引读者的文章的训练

    24 开头就要打动读者(领会广告词的训练)

    人是有情绪的动物,如果情绪有波动,就容易产生兴趣.

    人的“欲求”

    想获利;

    不想吃亏;

    想了解资讯;

    想体验;

    想成长;

    想消除不满、

    不安和紧张情绪;

    想摆脱疼痛和烦恼;

    想要安稳;

    想图方便;

    想心情舒畅;

    想拥有自信;

    不想花时间;

    想削减浪费;

    想获得钱财;

    文章“开头”承担着“吸引读者兴趣、使其继续往下读”的任务,那么它的重要性就和其他部分不可等量齐观。所以对读者的欲求加以刺激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领会广告词的训练

    “文章开头无异于广告词。”

    站在作者的立场,思考广告词是为了刺激“谁的”欲求、“什么样的”欲求?当轮到自己动笔的时候,这种“揣测作者心情”的能力将会转化为“揣测读者心情”的能力。

    ·“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的五个坏习惯(通病)。”(电子杂志的标题)→大概是为了刺激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想增强自信心”“想获得别人好评”“想进一步成长”的欲求吧?

    ·“能靠网上兼职赚钱的人,何处与众不同!”(《周刊SPA!》特辑的标题)→大概是为了刺激对自己收入感到不满的人“不想努力(想贪图安乐)”“想寻求刺激”“想获得钱财”“想要安稳”“想了解资讯”的欲求吧?

    对于水平较高的人,我再介绍一项训练方法。这项训练是在看了广告词而不为所动时进行——既然不为所动,那么自己就需要思考:“怎样修改才能变成令人动心的广告词呢?”关键是要揣测读者的心理。

    “广告词的培训”(培训班的名称)→“让销量猛涨的广告词的写作培训”。

    ·“有魅力的文章写作法”(博客文章标题)→“写文章使你具有‘被讨厌的勇气’ [1] ”。

    ·“非常简单的食谱”(在超市领取的自制食谱)→“外行也能3分钟搞定的绝妙食谱”。

    ·“关于本公寓楼的停车场”(公寓楼大堂的张贴告示)→“危险!防止小孩受伤!”

    25 用引号增加临场感(表达心情的训练)

    引号里可以是对话、自言自语、心理活动等内容。加入引号,就能增加临场感,更充分地传达你想传达的信息。

    对话、自言自语、心理活动……除此之外,当你想特别强调某个词的时候,引号也能派上用场。

    表达心情的训练

    为了能写出生动地表达心情的文章,平时就需要养成表达心情的习惯。我们通过“表达心情的训练”来培养习惯

    我们除了表达自己的心情,还可以(设身处地)积极地设想“别人”“物体”以及“动物”的心情。除了绝对无法发出声音的场合下,请尽可能开口说出来——即“自言自语”。

    举例说明:

    疲惫地回到家里时→(表达自己的心情)“哎哟,今天又忙了一整天,身体已经亮起燃油不足的警示灯啦!今晚舒舒服服地泡个温水澡,咕嘟咕嘟地喝杯啤酒,然后就去睡觉!”

    看着熟睡中的小孩的脸蛋→(设想小孩的心情)“今天玩得真开心,和小浩一起踢足球,然后和小桃打游戏又赢了。明天约谁一起玩呢?玩什么呢?”

    用平底锅炒青菜时→(设想青菜的心情)“啊,开始慢慢变热了。啊,太热了,太热了!经过这道考验,我就能变得更加美味!”

    26 要有诚实表达的勇气(认可他人的训练)

    世上到处充满了“社交辞令”“客套话”“圆滑的处世法”。每个人生来注定要在“社会”这个框架下生活,所以,看周围人的脸色行事是一种近于生存本能的“自我防御”,也是一种避免发生摩擦和纠纷的“规矩”。

    掩饰自己,迎合周围的评价,迎合多数派;或是因为同情“无用之人”而感到害臊,感到羞愧,感到丢脸……其实,这样做岂不是更丢脸?“不敢直抒胸臆”就等于“不诚实”。

    不是把责任转嫁给“过度的信息化社会”,而是向“缺乏独立思考的人们”敲响警钟,在需要传达自己心声的文章里,我们要敢于不说违心话,拥有诚实表达的勇气。

    认可他人的训练

    不敢诚实表达的人,通常有“容易产生恐惧心理”的倾向,他们害怕因为诚实表达而被别人否定、轻视、厌恶。——你建议他们要“诚实地写文章”,其实无异于建议恐高症患者“勇敢地挑战蹦极”一样,实在过于苛求了。

    想要培养诚实表达的自信心,首先需要消除内心的“恐惧”,松开内心的“制动器”,“认可他人的训练”就是一剂特效药。

    为什么需要先学会“认可他人”。

    经常出卖朋友的人,会随时警惕被朋友出卖;经常拈花惹草的男人,会随时警惕妻子出轨;经常说别人坏话的人,会随时警惕被别人说坏话……为什么会警惕呢?——因为自己干过这样的事。

    ps:无法诚实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人,他看别人的文章时,会下意识地挑刺和贬低。所以,他担心自己写的文章也被别人“挑刺”、被别人“贬低”。

    在“认可他人的训练”中,无论自己是否赞同对方的观点,都要采取尊重他人意见的态度。

    即便对别人的意见无法赞同、没有共鸣,你都应该表示理解:“噢,原来对方的价值观是这样的。”——即所谓“认可他人”

    这项训练是非常有效的。当你对所有人的所有价值观都能表示尊重时,那么,对于表达自己的价值观的“恐惧”就会逐渐消除,也就是说,越做这项训练,就会变得越自信。

    你对世俗和周围人的目光不再介意时,那就好办多了——想必你已经跃跃欲试,准备动手写诚实的文章了吧。

    27 用自己的话谈体验(唤起体验的训练)

    无知,是一种罪过。

    ps:唤起体验,表达自己感受要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这样会引起读者共鸣,使文章更饱满。

    28 以故事打动人心(讲故事的训练)

    “故事”也和“体验”一样,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打动读者的故事”需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有时间流动(连续性)

    ·有高低变化(起伏)

    ·鲜明地传达信息(抛光效果)

    举例说明

    ①儿子顺利地考上了东京大学

    ②儿子一年前的偏差值只有40多,现在竟然顺利地考上了东京大学。

    ③儿子经常嘟囔道:“凭我这脑瓜是没指望了。”现在竟然顺利地考上了东京大学。

    与①相比,  ②和③更让人感觉到“考上东京大学”这一成果熠熠生辉,甚至想赞一句:“你儿子真棒!”②和③都有“故事”。

    ②的故事

    ·有时间流动:一年前(过去)→考上东京大学(现在)

    ·有高低变化:偏差值40多(低)→考上东京大学(高)

    ·鲜明地传达信息:“考上东京大学”的信息比①更鲜明

    ③的故事

    ·有时间流动:备考期间(过去)→考上东京大学(现在)

    ·有高低变化:缺乏信心,想放弃(低)→考上东京大学(高)

    讲故事有很多优点:

    【优点⑴】容易打动人(容易产生兴趣和关注)

    【优点⑵】容易产生移情作用(能体验别人的感受)

    【优点⑶】容易产生共鸣

    【优点⑷】能鲜明地传达信息

    【优点⑸】容易记住

    【优点⑹】容易向别人转述(容易流传)

    【优点⑺】能用作者自己的语言

    【优点⑻】广泛适用于各种文章

    讲故事的训练

    为了更鲜明地传达信息,在看待某个事实时,不要局限于“点”,而是有意识地运用“时间流动”和“高低变化”来把握。

    举例说明

    事实:偶然走进一家拉面馆,发现拉面很好吃。

    故事:店内光线昏暗,顾客稀稀拉拉,老板也爱理不理的。我不禁感到后悔:“早知就不来这家了。”可是,当我吃了第一口时,却非常惊喜——太好吃了。就今年下过的馆子而言,这里的味道要数第一。

    时间流动:吃拉面之前(过去)→吃拉面(现在)

    高低变化:想象着拉面可能很难吃(低)→拉面很好吃(高)

    故事的“素材”并不是唯一的,只要你放眼观察周围,就会发现“素材”无处不在。

    29 要有“自信”和“决心”(斩钉截铁的训练)

    “斩钉截铁”是指断定式的表达方式,要做到斩钉截铁,需要有“自信”和“决心”。

    在“斩钉截铁”的深层里,多多少少含有这样的意识:“即便不能得到所有人的赞同也无所谓,即使有人提出异议、反驳和批评,我都敢于面对。

    “自信”和“决心”是“斩钉截铁”的驱动力。驱动力越大,就越能打动读者。

    ps:敢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负责。

    斩钉截铁的训练

    ·“成本可能很高”→“成本很高”

    ·“我觉得可能来得及”→“来得及”

    ·“要我配合也可以”→“我会配合的”

    “使用率好像创下了历史新高”→“使用率创下了历史新高”

    ·“我考虑参加”→“我参加”

    ·“我觉得铃木是称职的”→“铃木是称职的”

    ·“我觉得自己也有责任”→“这是我的责任”

    ·“今天公司可能休息吧”→“今天公司休息”

    这项训练的目的在于打消对于“斩钉截铁”的畏惧心理。一开始可能需要勇气,但只要继续坚持,渐渐就不会感觉到抵触了。

    30 合理地运用“逻辑”与“情感”(区分“逻辑派”和“情感派”的训练)

    逻辑和情感

    逻辑,属于道理、理论。

    情感,是指感情、情绪、感觉。

    逻辑与情感,就像汽车的左右轮胎,如果大小和性能不同,就无法笔直地前进,我们必须随时保持平衡。

    “逻辑”与“情感”密不可分,所以,不能偏重于某一方,而要平衡两者的比重,才能写出打动人的文章来。

    人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你属于哪一种呢?

    【逻辑派】容易受“理论”“道理”的影响

    【情感派】容易受“感情”“情绪”“感觉”的影响

    31 用灵活的表达方式增加现场感和活力(用拟声拟态词进行会话的训练)

    出乎意料的描写,才能让观众觉得更有趣。也就是说,关键不在于“正确性”,而在于如何表现令人身临其境的氛围,这就是使用拟声词的重点所在。

    会话中多使用拟声拟态词,作用不仅仅在于“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而且还能增加临场感和跃动感,更能吸引对方的兴趣,从整体上提高表达能力。

    举例说明

    “外面消防车的汽笛声呜呜直响,我根本听不清你在说什么。”

    ·“叮咚咣当!突然,货物从架子上掉落下来。”

    ·“肚子隐隐作痛,脑袋阵阵疼痛,两下同时发作,真难受。”

    ·“我高兴得飞起来——不是‘呼啦啦’地慢慢飘,而是‘咻——’的一下飞上了天。”

    第6章 通过写文章改变你的世界和人生

    32 为你的文章增添光彩的七个建议

    (1)以别人的文章为鉴,改正自己的文章

    “学习”即“模仿” ,当你看到清晰明确的好文章时,就模仿它写得好的原因。

    世上所有文章,都是你的老师。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一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2)区分使用“鸟眼”和“虫眼”

    “鸟眼”:全局观、俯瞰力、多角度

    “虫眼”:单一视角、片面。

    (3)多读书能提高写作能力

    【重要原因⑴】接触别人的思想和情感

    【重要原因⑵】通过⑴,发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接触别人的思想和情感,有人能发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人能深化自己原先已有的思想和情感。

    锻炼“写作能力”的根本要素——“思想”和“情感”。读书本身包含了自我启发的机能。

    (4)请为“遇到难关”而欣喜

    遇到难关也就是所谓的瓶颈期,这个阶段勇敢迈过去对于自己的能力来说又会有新的提升,是激发自己潜能的最佳时机。

    (5)通过“写文章”来“认识”自己

    通过写文章“发现”自己,有所发现之后,人就能扩大视野,深化思想,改变对事物的看法,更新价值观,另外,还能逐渐理解以前无法理解的别人的情感,这些都属于人的成长。

    (6)写文章具有“宣泄和净化情感”的作用

    当我们感觉到工作辛苦,却只能把这种情绪郁积在心里,就很容易生病。相反,当我们感觉到工作辛苦时,如果能向朋友倾诉烦恼:“喂,你听我说,我这工作可辛苦啦……”那么,心情就能变得轻松一些。

    所以文章也有“宣泄和净化情感”的作用

    (7)通过撰写“未来简历”提高自我形象

    “文章”和“自信”之间的关系出乎意料的密切。

    ps:你相信什么就会发生什么,心理学上有个吸引力定律。在自己还未达到某种你期望的高度的时候不妨先想象自己已经到达了那个位置,尽可能的越详细越好,久而久之你就会习以为常也会很快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的。

    要化身为“理想中的自己”,要具体化,不必担心别人说三道四,请尽情地写吧。即使不公开,也能充分获得提高自我形象的效果。

    “写出来就能实现。”——这可谓是成功法则的基本原则。

    后记总结与感悟

    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是我想要写点东西,但是从来没有主动去写些东西担心写出来的内容会贻笑大方。

    我为什么想要写点东西呢?主要是这次疫情的大环境下,觉得压抑,想要释放一些情绪,还有就是我发现今日头条有个青云计划,如果你写得文章被选中的话会有300元的奖金,我也想要拿到。

    说实话我比较喜欢读日本作者写得书籍,日本人的工匠精神无论在哪个领域都能有所展现。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积沙成塔,任何事情的发生并不是突然就出现,而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日本作者的作品我之前也有读过,感觉他们态度很认真,就像是做数学题一样,无论这一步到下一步如何简单,他们都会很详尽的介绍缘由,并不会无端的跳步骤,细节决定成败不是吗?

    这本书从写作是“思考”和“准备”开始介绍,并指出写作不是你一个人自嗨的事情,要在动笔之前想清楚你的作品是要给哪些人看,你要表达的思想能否准确传达出去并且到位?要写你的读者感兴趣、想要读并且通俗易懂的内容,就像是送礼物一样,一定要投其所好,对吧?

    在这个基本框架确定的基础上就要不断往这个框架里面添砖加瓦了,要让你的文章饱满更要引起读者共鸣,要有情绪的波动对方才能印象深刻,这些细节的把控,这些素材的收集以及对文章语句言简意赅的要求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任何一篇好文章就像是一件玉器的雕刻一样,精工细琢是必不可少的动作,当然不排除那些天赋异禀的作家一气呵成。作者建议我们写文章的时候要热情地下笔,然后冷静地下刀,在文章写完之后要修改修改再,修改。为了防止自己表达的意思有遗漏,最好使用5W3H的叙事手法,最好用故事引入,让读者有代入感更容易产生共鸣。

    写作是一种修行,也是自己情感的宣泄和净化,是一个自我审视发现真正自我的过程,但愿每位作者都能通过写作达到自己想要的境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若秋《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读书笔记及感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lvkh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