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要书我一般读三遍,第一遍快速阅读,不懂跳过去;第二遍重点阅读,同时圈画、批注;第三遍只阅读圈画重点,并做摘录。摘录内容有灵感随手写感悟、读书札记。
2. 特别难懂的书,我一般采用先读序言、诸论、后记、目录;再读网上本书书评、摘录、应用文章,最后才正式阅读。
3.普通的书,我主要采取双跳读方法,一是读书多了,一看作者引用理论、思想、观点就明白的,就跳过去:二是自认为无用章节,大致一浏览就跳过去。即采取二八读书原则,一本书最有用、最有价值的是20%内容。
4. 与教师同读一本书,定时分享读书心得;提前读,对教师导读,因导读逼迫自己读得细致、深刻。
5. 经典书目可以多次重读、品味。因阅历、经验积累,每次重读都会有意外惊喜,都有新的感悟、收获。
6. 一学期至少要啃一本难懂的理论书。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自己心智模式,提升自己阅读品质和理论素养。
7. 用思维导图、5R笔记法疏理、整理重点书结构、心得。
8. 再版变动大的书可以新旧版比照读。这样对作者研究渊源会有更深层次理解。
9. 理论性的书阅读时尽量运用多元思维,不要“死读”,要活读。可以对书中观点思考新的实例,可以从这个观点类比、联想提出新的观点,可以思考跨界运用,可以思考组合创新等。
10. 用“猜读”来验证自己思维,用“撕书读”来多次消化。猜读指的是有的书可以先看章节题目,自己先揣摩一下该怎样论证,后与作者论述比对;撕书读指的是把书里重要内容依次撕掉,装在口袋里反复读,觉得吃透、理解后再扔掉。
11. 在客车上或闲暇时借助冥想回忆刚读过的书,便于知识同化、顺应系统建构;读后自我追问,这本书对自己工作有何价值?书上理论如何与实践对接?这样深层追问,利于阅读转化为一种“工作力”。
12. 注重二重阅读时态切换,专注读书时是一种“显性阅读态”,遇到难懂地方可暂停下来从事别的工作,但大脑并未终断阅读,而是处于“潜在阅读态”,可能某一信息关联,让自己对书上内容一下顿悟。显性阅读态与潜在阅读态切换可以使读书不累,并且效率大大提高。
13. “用”是最好读,把读的书内化为自己语言,运用到自己工作中。
14. 与同事分享,讲给别人听,也是一种提高读书效率的方法。
15. 定期翻阅读书摘录、笔记、读后感进行二次消化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策略。
16. 把自己周、月读书计划在朋友圈晒一下,逼自己为面子、承诺完成读书目标。
17. 珍惜节假日、星期天这二个黄金读书期,这两个时段至少要完成年度阅读计划的60%。
18. 坚持每天至少阅读半小时。可以把书放在自己办公桌、卧室、公文包里随时读;可以在出差候机、等车及旅途中挤整块时间静读,可以在睡前读几十页书,即睡前读。
19. 阅读一一工作一一反思(写作)一体化。阅读是输入、是思考;工作是验证、是运用、是创新,是行中知,是真知;写作是输出、是反思、是提升、是分享、是交流。工作需要读书,读书是为了更好工作,因此阅读、工作、写作是一件事三段,千万不要当成不相干的三件事。
20. 阅读一一悦读一一越读。把阅读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把阅读上升为一种习惯,把阅读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把阅读当成积淀自己气质、素养,修炼自己精神生命高度的关键途径来看待。这样,读书就是快乐着、成长着、幸福着。
一点心得:其实名家读书的方式都是大同小异——抽出时间来阅读,继而在工作中实践,然后输出写作反思,通过反思又可以更深度地阅读和有效地指导工作,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而我们普通人最难的或许就是迈出第一步,然后坚持下去,所以,看了再多的读书方法论还是不及自己开始实践。读书吧,岁月倥偬,匆匆而逝,不要再当“守望者”!
本文作者王红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