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红豆》每次去KTV必点,唱到“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时,“永垂不朽”四个字会在心中徘徊许久,绕肠几番。这种说不清的感受,一直持续到现在。太多作品告诉人们没有“不散的筵席”,没有“一生一世一双人”,没有“地久天长”,人、事、物,终归都会变化,消逝。虽能接受这样的事实,却控制不住遗憾之情,也许这就是我为何喜欢《红豆》里那几句歌词的缘故吧。
习惯了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习惯了被大量文章教导如何抓住机会,如何华丽转身,如何跟上时代潮流多元化。我们很难想象一辈子只干一种工作或只做一件事,会是怎样的情景。
时代瞬息万变,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抵得住各路诱惑与干扰,拥有持久的信心与热情,是非常困难的。能做到的人,一则要具备足够的实力,方得自信;二则要目标足够坚定,方得始终。
近日,看了纪录片《我的时代和我》第三集中许渊冲的日常,深深赞叹世上真有这般“地久天长”之人,地久天长地沉浸于翻译的世界,日复一日,遗忘时光。
我的时代和我第三集丨97岁翻译家许渊冲:与岁月争夺主动权_我的时代和我_腾讯视频
一天翻译一页,100岁时翻译完莎士比亚的作品——这是许老先生给自己制定的目标:
每天他坐在书桌前,用放大镜逐字查看手稿,再一字一句将翻译稿录入电脑;
他腿脚不便,但坚持所有事情自己完成,连倒一杯水也绝不让旁人插手;
他极为自律,必须要把一段话翻完,才肯吃饭,翻译时最怕被人打断,因为一打岔就会忘记;
他生活上很讲究,吃水果也要用上刀叉;
晚饭后,他外出骑半小时自行车,这是每日固定的锻炼方式;
锻炼回家后,他又继续进行翻译,常常到凌晨才入睡。
翻译,吃饭,锻炼,睡觉……许先生和老伴照君就这样在老式小区里,与文学为伴。拒绝外界来访,看似循规蹈矩,每一天却都向自己的目标近了一步。
纪录片拍摄期间,许先生骑车摔倒骨折入院,聊起此事,他笑呵呵地说:那天是十五嘛,我就想出去看看月亮。那条新修的路,月光照着,像水面一样平,谁知道那是一个坡嘛。这么看来,摔得也蛮美的……
手术之后,他在病房里看电视也是点到为止,因为他要把时间和精力留给最重要的事——翻译,“不能花太多时间娱乐,我这一生莎士比亚能不能做完还不一定呢”。
原定的计划被延误,他心里一直记挂着。出院后,就迫不及待地继续自己的工作。
纪录片接近尾声,老伴照君逝世。最后的镜头,是许先生练习走路的背影,他缓慢而又坚定地向前走着,回过头笑着说:走得还不错呀。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2017年的《朗读者》让许老先生走入大众视野,那年他96岁,行动有些不便但精神矍铄,谈起中华古典诗词的翻译仍是情感充沛、包含激情,谈到动情处,时时热泪盈眶,令人动容。当时许先生回忆起自己翻译的第一首诗——林徽因的《别丢掉》,将它赠与一个喜欢的女同学,但是50年后才等到回信。他说: “有时候失败有失败的美。我没有成功,但回想当年还是觉得很美。”他在现场朗诵起这首诗,感动了无数人。
图源:朗读者他从不觉得翻译是苦差事,反而觉得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创造美、发现美,如果同样一句话,我翻译得比别人好,这就是乐趣,是别人抢不走的乐趣。”2007年,许先生患上直肠癌,被告之可能仅剩七年寿命,他依旧将所有精力放在翻译诗词、名著上,毫不倦怠地完成着自己的工作。7年过去了,他不但没被病魔打倒,依旧笔耕不辍,热情满满。也是在2014年,他荣获了“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走过战争、动乱、病痛,他从未丢弃对文学翻译的热爱。
这份热爱,地久天长,永垂不朽。
这份热爱,从未有过迷茫,倦怠,迟疑。
也因这份热爱,时间于他而言,多一日就能多翻译一页,莎士比亚就有望多完成一些。仅此而已。
一生只爱一件事,只做一件事。
能做到的人,一定也如许先生这般快乐吧。
但愿,我能成为这样的人……
南木近期原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