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如果我不够乖、不够好,你们还会爱我吗?
很多家长抱怨说自己的孩子总是拖拉、任性、调皮、多动、不专注、乱发脾气、叛逆早恋,等等,甚至还敢和父母动手。
诸多问题让各位家长是头疼不已,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乖巧听话,自己家的孩子就是不懂事?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自己的孩子就永远不及人家一半呢?
孩子问题诸多,搞不定孩子,是父母们说的最多的话。
那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些搞不定的问题呢?
家长说是因为孩子在叛逆。
张姐说自己5岁的女儿总是拖拉拖拉,干什么事都是磨磨蹭蹭的,一说她就跟自己急,这让张姐很是头疼。
王姐说自己3岁的儿子在幼儿园总是好动,老师说他挺聪明,但是多动影响到了其他小朋友的学习。王姐怕了,莫非自己的儿子有多动症?
刘姐说自己2岁的儿子上课学习不专注,怎么说怎么教都不行,让他挺苦恼的。
家长们觉得这些都是孩子的问题,与做父母的没有多大关系。父母教了要怎么做,可孩子就不听话,就是不按照父母的意愿去改,这些孩子真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孩子。
孩子有错吗?
如张姐说她女儿拖拉。只要一让女儿写作业,刷牙洗脸,做一些事情时,女儿就会拖拉,不能立即去做。当问到让女儿去玩耍时,让女儿去吃好吃的时,让女儿去休息时,她还会拖拉吗?”张姐说不会。
当问到张姐本人有没有拖拉的习惯时,张姐说也有。在什么情况下会拖拉呢?张姐说在不喜欢不愿意做的情况下就会拖拉。
事实上,每个人都会有拖拉的习惯,为什么拖拉?就是因为不情愿去做,不喜欢去做才会用拖拉的方式来表示抗拒。
张姐的女儿拖拉就是因为她不喜欢不情愿去做那些事情,不想写作业,不想去做事情。一旦让她去做她喜欢的事情,叫她去玩耍时她就会立马去做不会拖拉。为什么?就是因为她知道那是快乐的,那是高兴的事,是她喜欢情愿做的事。
不喜欢不情愿做的事,谁又乐意、愿意去做呢?
不是自己的孩子有拖拉的坏毛病,而是他们不喜欢做这些事情。不能因为他们不喜欢做,父母就给他们贴上拖拉的标签。
再如幼儿园老师说王姐3岁的儿子好动。
有哪个小孩子不好动呢?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子正是探索世界的时候,他要用他的感知去感受这个世界的未知。让他安安静静的坐下来,那岂不是扼杀孩子的天性。
一个3岁的小孩子,若任由你摆布,你说东他不敢去西,你让坐他就不敢站,你让他吃他就得吃,你说让他睡他就得睡。把孩子教成唯命是从,难道是你想要的结果吗?
扼杀孩子的天性,就是扼杀孩子的未来。在相应的年龄段做相应的事,才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不是小孩子多动有问题,而是幼儿园老师对待问题不同。
老师身上肩负着责任,要对几十个孩子负责,只能用统一的规矩来限制孩子们的行为,只有这样他们才好管理。这是他们的问题,而不是孩子多动有问题。
再如刘姐说2岁的儿子不够专注。2岁的孩子让他专注什么呢?问下自己2岁时是否能专注呢?2岁的孩子就是寻东望西的时候,看什么都是新鲜有趣的,不会也不可能长时间专注于某一个点。只有感兴趣的,才会吸引他长时间的关注专注其中。
父母总爱给孩子贴上各种标签,一旦自己认定了,就给贴上去,不管孩子是否认同,就铁定了认为孩子就是这样。这是孩子的问题吗?孩子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父母。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有没有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只有这个学习环境好了,才能让孩子在里面得到良好的身心发展。如果这个接触最长最多的学习环境出现了问题,那么孩子也就越学越偏离。
古有孟母三迁,为的是给孟子寻找到一处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让孟子在耳濡目染中好好学习。
有些父母一说起教育就头疼,说不知道也不懂得如何教育。其实,教育,并不难。
父母的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就是在言传身教的教孩子。
上行下效,才能让孩子知礼、懂法、晓术、有规矩。
父母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学。父母是参照,孩子就照葫芦画瓢,有样学样。
父母孝敬老人,孩子也跟着孝敬;父母过马路不等红绿灯,孩子也会跟着不遵守。因为孩子看到父母就是这样做的,他认为这就是正确的,没有觉得是错误的。
有些孩子长大后忤逆不孝,为什么?就是因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耳濡目染到了这些行为,父母并没有及时的更正,让他们产生了错误的认知,结果就导致了永久的错误。
父母谦卑恭逊,孩子必定也温良恭检。这是从根源散发出来的品德。
父母若是身心不正,孩子也注定人歪影斜。这也是从上效法而来的。
教会孩子孝顺孝敬,培育孩子行善止恶。这是对孩子的教育,同时也是对父母自身的教育。
教育孩子,父母任何一方都不可缺席。
教育孩子是自己的事,并不是给孩子足够的温饱有钱花,把孩子交给爷你奶奶甚至是请个保姆来带大就行了。
缺失了父母的教育,他们和留守儿童有什么区别呢?
缺乏爱心、不够自信、内心自卑、叛逆、早恋这些问题迟早会发生在他们的身上。因为他们得不到父母给的营养,得不到父母给的关爱与教育,他们只是在爷爷奶奶身边活着,并不能拥有父母直接教育产生的高质量营养。他们心灵上是匮乏的,他们在家庭中得不到所需所求,就会从外界去寻找,从而走上极端的道路。
孩子心灵上的缺失,注定了他们行为上的盲区。
缺少了父亲的教育,孩子就少了自信与力量;
缺失了母亲的教育,孩子就少了善良与爱的能力。
孟子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只有父母通过教育孩子,让他们有正确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成长为与禽兽有异的人,而后再成为有用之材。
孩子生理上的需求,父母容易满足;
孩子心理上的需求,父母却往往容易忽视。
以为让孩子吃饱穿暖有钱花,就是给他们最好的爱。殊不知孩子内心深处是很空虚寂寞的,他们是多么的想要和父母有深一层次的沟通交流,他们多么渴望父母能多陪他们玩一会,多给他一个拥抱、关爱与肯定。
多给孩子一些爱,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满足,内心是美好富足的,何患他们行为偏激过度。
心理基础决定了行为建筑,若想要孩子健康良好的发展,就要让孩子由内而外的健康起来。
要想教育好孩子,父母自身首先就要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有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搞定了自己,天下再也没有搞不定孩子。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了,所有的孩子也就没有问题了。
【图片素材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立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