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霞古道岁月的回声

作者: 云起龙飞 | 来源:发表于2021-06-21 18:11 被阅读0次

    在茫茫群山中,有这样一条历史脚印踩踏过的千年古道——仙霞古道。它藏匿于浙闽两省边界的仙霞岭之上,穿行在深山密林之中。古往今来无数行人过客从此穿行而过,他们之中有驻守关塞的将士、挥汗如雨的挑夫、进京赶考的书生......一生无畏旅行的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先后三次独自穿越仙霞古道。

    如今,仙霞古道已经成为一条著名的徒步路线,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徒步爱好者走上这条一千多年前铺就的古道,感受古道承载的历史和文化,成为新时代的“徐霞客”。

    据记载,仙霞古道起于江山城,一路经清湖、石门、江郎、峡口、保安、廿八都、渔梁、仙阳,最后到达福建浦城,总长300里路,其中陆路210里,水路90里。古道沿线及浙、闽、赣等地出产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经仙霞古道源源不断地输向东南沿海港口。

    离开江郎山,江山之行并没有结束,前方有着更多已知的行程等待着我们,从廿八都一路往南,不到半个小时的车程,便进入保安乡龙井村,从这里反穿仙霞古道,走仙霞古道最精华的一段,也是最险峻的一段。

    仙霞古道最初由黄巢起义军铺设,贯通浙闽两省。此后又在原开辟道路的险要隘口修建了众多关门,开始设重兵把守。自古道修筑以来,战事频繁,烽火不断。到了明清,原本承担军事功能的古道,逐渐发展为一条成熟的商贸运输线,仙霞古道也迎来了全盛时期。

    仙霞山脉群峰连绵,地势险峻,危崖密布,山中有山,无路可寻,易守难攻。仙霞岭共有四道关门,皆以条石砌成,均建在两山夹峙的危岩陡壁之隘口中,是保卫江南腹地的重要前沿地,犹如打开东南河山的锁钥。

    踏上仙霞古道,粗石垒砌的古道在崇山峻岭中蜿蜒,一路草木葳蕤,苍凉而深邃。古道两旁山势险峻,山上生长着栎、栗、楝之类的树林,但见不到大树古树,不时可见成片的茶林,偶尔有小块的田地,三两个茶农在采摘茶叶。

    古道依山势而变,石砌路大而宽,以“之”字形,曲折盘绕,拾级而上,起伏跌荡,悲怆而不失大气,令人叹为观止。

    古道山路崎岖,清代诗人袁枚形容仙霞诸峰:“千盘鸟难度,万岭欲藏天”,明代诗人说仙霞古道:“独步青云最上梯,八闽如井眼中低”。

    往古道深处前行,路边山峦耸绿叠嶂,深远娴静,减了山势的陡峭,增了多姿的秀色。队中的美女们按捺不住,拗着各种身姿拍照,采茶女、倩女幽魂、英雄难过美人关等各种创意尽情地展现。

    走在仙霞古道的时候,那些一直隐藏着的历史气息,开始复苏,飘散在空气之中。行走在石级的山路中,让我感叹古人的聪明和伟大,这条隐伏在崇山峻岭中的古道不知有多少不堪回首的往事和可歌可泣故事,留给后人见证的是一段历史与回顾。

    随着石阶的延伸,山势由缓变陡,眼睛不时地瞻望山道,山道似乎根式未理会我们的用意,只是一个劲地无情向上延伸,时隐时现,折转绕行。

    古道上行人稀少,两旁野花点缀,楠树杂生,林下野碧玉簪,空谷芳菲。悬崖上的苔藓如黛,让人生出悠悠古意。越往里走,山谷愈加幽僻。

    且行且摄,向仙霞关进发。此番山道虽然还是崎岖,但观那山花烂漫,不禁心旷神怡,劳累之意早被山风吹散。

    仙霞关建在两山陡壁之隘口,险关中间有两道石门,遇有敌情,石门一封,插翅难飞,仙霞关筑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屏障。

    登上仙霞关,这个与剑门关、函谷关、雁门关并称为中国四大关口的关城并不算高,但地势险要,那关隘如铜墙铁壁,左右展开,中间隘口。

    城墙如故,可历史已滚滚东去。回望仙霞关,这就是一个时代的深度和厚度,在无限的延伸,被光阴磨砺着的道路,无声诉说它所经历的世事。

    出仙霞关,虽曲折盘绕,但山势逐趋平缓,且石砌路宽大。这苍穹之下,天地之间,古道荒草,关城重重,颇有"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之沧桑感。

    这条北起江山清湖,南至福建浦城的古道,已然熙熙攘攘了1000多年。国道和高速公路的通车,更使得古道荒废,但从磨得光滑的石头上可以想象曾经的繁忙。

    繁华一去不复返,仙霞古道已不再是曾经的沟通江南和沿海的要道,但仙霞古道却越来越被无数徒步爱好者所钟爱,甚至成为了徒步者朝圣人文的经典徒步路线。

    回望古道,一段历史的回声,竟然和我们结结实实地撞了个满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仙霞古道岁月的回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lzyy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