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国网民已达7.51亿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在2015年底时还仅有1263万人,而在2017年8月份统计中已有3600万人。到了2017年下半年的11月9日统计数据反映,55一70岁的上网老人迅速发展至5000万人以上。
这个数据看起来不少,但与中国现有60岁以上2.24亿人口相比还不到四分之一。中国的老年网民还将会有迅速的增长。
看来原先一直把互联网看作是深奥的高科技而不敢去触及的中老年人,也开始转变了观念加入到上网群体中来了。
对于初上网的中老年人来说,既对网络充满了新奇感,又限于不会操作,因而在上网时显得特别的小心谨慎不敢雷池一步,更不敢自我去摸索,只能在极小的微信圈子里玩玩。
中老年人是微信朋友圈中聚集最多的人群。首先会把自己的儿女、兄弟姐妹、亲戚朋友,还有曾经的同学、曾经的同事、曾经的熟人统统揽入到了朋友圈中。这对许多脱离了群体生活工作环境、对外联系交流又相对比较少的中老年人来说,似乎一下子又重新回到了一个四周都是熟人的生活环境。所以他们在自已建立起来的微信朋友圈中显得特别的亢奋、特别的新鲜、参与的热情也特别活跃。
于是网络上就产生了一种发展迅速的"中老年流量"现象。
谁都知道凡在网络上创建一个平台或注册一个公众号,都需要依靠网民的点击率和因此产生的流量,才能从中获得利益,从而来维持平台的生存和发展。中老年流量的出现自然就成了各个平台的运营商们千方百计要争取的香饽饽。
因此许多的运营商都会费尽了心机,针对中老年这个特殊人群和心理特征,编写了各种看似新奇特的传闻、暖人的鸡汤、养身保健的知识,来吸引中老年人去点击、去阅览、去转发。
更有一些不良运营商为了掳取更多的中老年流量,不惜重金雇用专业写手,泡制谣言,编造虚假新闻把曾经发生过的一些社会事件、安全事故、 群体上访等文字影像经过一番 剪辑伪装,打扮成像是刚刚发生的事件贴到网上,让人点击转发。有的干脆只弄个骇人听闻的劲爆标题就能轻易的吸引无数的人去点击转发。
"这些东西你家还在用吗?赶快扔了吧!"
"震惊了全中国,吃了患癌的几率高达90%!"
"感动了13亿中国人的视频,你不转就不是中国人。"
"刚刚被揭露的惊天大秘密,99%的人都不知道。"
就是用这些哄、吓、诈、骗的手段,把原本友善纯洁的中老年微信朋友圈搞得一片乌烟瘴气。
网络上出现的这种现象对于躲在背后的运营商可乐开了花。他们从你点击一下,他转发一次的流量中,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赚取了大把银子。有媒体揭露,那些昧着良心的写手在公众号上的文章阅读达千次的15元,转发分享百次的40元,吸引有活跃度的微信粉丝500个20元。
这种现象已在网络上成了不争的现实,有些成规蹈矩并一直深受人们欢迎和尊敬的网络平台,为了争得流量也正在慢慢偏离了正统的轨道。这是令人担忧的。
而最可怜可悲的恰恰就是在网络上创造了"中老年流量"的中老年人。他们在为那些不良网络运营商创造了丰厚利润的同时,也不知不觉的充当了那些谣言、假新闻、毒鸡汤、伪科学的传播者。
微信官方后台曾有个统计,当今的中老年人已成为微信中最活跃的用户,日平均点击发送微信高达44条。因此他们也成了微信朋友圈中谣言的转发大户。
微信的朋友圈本应是亲情友情间相互沟通交流的一个最和睦温馨的场所。可现在的朋友圈中那些乱七八糟的垃圾信息不断地出现在你的眼前,迫使你看也得看,不看也得看,这怎能不令人讨厌呢。
中老年人执迷不悟地热衷于在微信朋友圈中传播垃圾信息,普遍受到了年青人的反对和指责,有的还引发了家庭父子母女间的冲突。
在保健品销售中受骗最多的是老年人,被电信诈骗受害最多的也是老年人,在互联网上受骗上当还帮着运营商忙碌地搬运垃圾的也还是老年人。
中老年人到底怎么啦?中老年人该不该上网?怎样上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