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考快开始了,很多人都向往进入体制内,但是他们大多数人对体制内不是很了解,或者说存在很深的误解。老教授在高平台的体制内单位工作了十几年,工作经验丰富,阅历深,我将结合我的所思所想,为大家列举几条,外人对体制内常见的错误理解。
01进体制内可以找关系
我先问大家,你认为进入体制内可以找关系吗?
体制内有公务员、事业单位、国(央)企……很多不在体制内工作的人,或者那些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岁数大的人,认为进入体制内可以找关系。一听到邻居家的小孩考上公务员了,就问他是不是找关系的。
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体制内尤其是公务员岗位(包括参公)99%是公平的,笔试、面试、政审、体检等各个环节,现在不是过去,没人敢瞎搞。
笔试国家统一出题,公平公正。面试,国考、省考面试一般当场出成绩,最迟也就当天下午出成绩。有的地方面试是采用异地交叉面试,比如你是A市的面试官,你可能被抽调到本省相距几百公里的B市参加面试,而且你都不知道你要成为面试官,就算面试了你也要经过层层抽签,决定你去哪个考场。
至于事业单位和国企,有的事业单位我承认是有点水分的,面试这块是可以操作的。因为,有的事业单位面试都是本单位自己组织面试,当然前提是你笔试得入围,面试找找人,这块不成问题。
所以,有的人一谈到考上公务员是不是找关系,这是不了解公务员招考流程,这是一种误解。
02进入体制内人脉广、路子宽
这种观点在基层单位比较常见,有的人一听到家里小孩或者亲戚小孩考上当地的某某局了,全家为他高兴,光宗耀祖,认为可以在当地搞定一切关系和人脉,家里在整个县、市路子都走得通。
这是很多人的一条误解,进了体制内路子广,人脉广,并不是想得那样。
你以为你和交通局的人吃过一次饭,加个微信,就认识了;和教育局的人有工作联系,打过电话,就认识了。认为通过这种方式结识几个人脉,别人就能帮你。
实际上,这些人脉根本没有用,人家不会记得你,因为你资历比较小,人微言轻。真正人脉广的都是领导,他们年龄大,权力大,资源丰富,工作经常和其他单位的人打交道,调研、出差、开会、吃饭……
体制内的年轻人基本没有什么人脉,圈子都非常小,最多认识的都是本单位或者本部门那几个人,没有外界想得那么玄乎,到哪都能认识。
03进入体制内就有权了
进体制内就有权了吗?肯定是否定的。权利的大小要看你的单位性质,有的体制内单位是边缘部门,权利很小的,比如水利局、住建局、信访局……有的单位权利很大,发改委、交通局、市场监管局……
但是这个权力不是属于你个人的,往大一点说,是人民赋予你的,所有新人进入体制内都是个办事员,在过去这叫做“吏”。
往小一点说,这个权力是属于领导的,而且是属于少部分领导的,只有他们才有权力,在过去他们才是“官”。
正如《坚如磐石》黎志田说的那样“钱上有钱,官上还有官”。你是科长,上面有处长,你是处长上面有司长(厅长),上面还有部长(省长)。普通办事员甚至中层干部在体制内根本没有什么话语权,只能请示汇报,了解点信息,提供点建议,最终还是要看领导决定。
这个事就这么办,这个项目给这个公司吧,这个标到时候给他们单位打分多一点。
任何人在体制内都要经历媳妇熬成婆的过程,当不上领导根本不叫官。
所以,不要一想着进入体制内的人就特别有权,真正有权的都是单位领导,也就那几个人而已。
04体制内人很有钱、灰色收入多、福利待遇很好
一听到某某人父母都在体制内,第一反应他家肯定很有钱、灰色收入很多,到处有人送礼、送吃的、送喝的,送购物卡,加油卡……
八项规定没出来之前,有的单位确实可能比较乱一点,各种津补贴随意发放,购物卡、礼品券、交通补贴、餐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这些奢靡之风都被整顿了,福利待遇没那么好了。
另外,现在公务员的工资收入也是看地区的,跟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系。比如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公务员工资确实比较高,但是绝大部分的省份,公务员工资基本没那么高,都在当地的中等偏下水平,4000元左右,外加有几百块的公积金,没有任何其他津补贴。
当官不要发财,发财不要当官,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所以现在体制内人收入没大家想的那么高,进入体制内不会让你饿死。
就目前来说,我国公务员工资不会上涨,一是现在社会上仇官仇富非常严重,一听到要给公务员涨工资,下面一篇谩骂之声;二是我国公务员队伍很庞大,人数达到800万,这还不包括事业单位国企等公职人员。
05体制内就是溜须拍马,勾心斗角
我想这是很多人对体制内的一个最大的误解,认为体制内就是勾心斗角,就会搞人际关系,拿着纳税人的钱不干正事。体制外是个风清气正,干干净净,不讲究那么多条条框框,这显然是不了解体制内工作的。
一个人在体制内混不好,体制外肯定也混不好,很多人把自己在体制内过得不如意怪罪体制,怪罪环境,怪罪领导,嫌弃体制内勾心斗角、溜须拍马的氛围,认为自己跳出体制一定能混的人模人样。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一直坚信,人性都是相通的,职场的道理也是相通的,不管你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
我承认一些基层小单位确实存在这样,因为他们事少,人少,无事可干,心思不在工作上,都放在人际关系上。
那些稍微大一点的单位根本就不是这样,人际关系没那么复杂,大家都相互尊重,心思放在工作上,素质也比较高,至少表面上会很和谐,因为他们也需要做出工作业绩。
06体制内工作很轻松
父母那一辈经历了时代辛苦,向往体制内的生活,在他们眼里体制内就是开门、腿一翘、看报纸、喝茶、关门……所以他们期待下一代考进体制内,给他们长脸。
他们有这个思想可能那是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基层单位,现在我敢说,绝对没有,至少我在体制内呆了十多年了,从来没享受过。
现在的体制内单位老同志都在摸鱼,因为他们快退休了;那些编外的外包人员,聘用在本单位的人也基本不加班,因为他们工资低,没身份;相反加班最多的都是那些体制内的在编的年轻人,他们都是干活的主力,承担大量工作,周六末经常加班,也没几个钱,尤其在那些核心部门的,两办、组织部、纪委办……
所以,现在体制内并不是像有些人想的那样,腿一翘、一张报纸、一杯茶,那是过去。
现在大部分体制内单位还是有一定工作强度的,你如果还抱着过去的思想看待体制内,想贪图安逸,那我建议你慎重考虑,不然你真的会后悔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