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化学学科素养各维度教学策略(一)

化学学科素养各维度教学策略(一)

作者: 风叶_b845 | 来源:发表于2021-04-19 18:23 被阅读0次

    本文的内容摘抄于《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一书,作者:王锋

    素养纬度一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该素养反映了化学学科的思维本质,要求从宏观视角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并从微观层面揭示物质及其变化本质。

    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模式,并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不仅学科素养的整体提升。

    初中化学课程素养目标解读:

    1、通过观察能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2、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

        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中呈现和记载的方式。

        用化学学科特有的语言来表达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等的过程即为化学表征过程。

    3、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初步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能从微观视角解释宏观现象。

    教学策略:

    一、基于直观形象策略突破微观概念教学

    微观概念是达成该素养的载体。

    现阶段的学生对化学的认识是感性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化抽象为直观,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转变到抽象思维。

    1、借助形象性教学语言,善用类比。

    在《费曼讲物理》一书中,关于分子在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根据文字在脑海中可以呈现出逼真的画面,十足的画面感,有助于加深印象和理解。

    2、应用实验感受微观世界的性质。

    如苯分子和硅原子图片,氨水扩散,对空气进行压缩等。

    在实验前,用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描述实验过程,认真观察并记录现象,实验后引导学生由宏观现象逐步深入,分析其微观实质,而非简单对号入座。应让学生感受证据推理的过程。

    3、利用微观模型是微观问题具体化。

    微观模型是对微观世界特征的具体化表征,能够很好的反应宏观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

    利用模型、图片、动画,先让学生对微观世界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再逐步由感性走向理性,逐步抽象出感性背后的本质规律;然后自己建立相应的分子、原子概念模型,进而建立分子图示、原子图示、原子结构图;最后理解  解离,微观反应过程。

    二、结合思维导图思想,让学生逐步树立分类思想

    不仅让学生学会判断物质的类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逐步树立分类思想。在思考和解决相关问题时,能从分类的方法入手,进而利用同类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开展研究,提升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效率。

    1、突破物质分类概念的难点,明确各类物质的本质特征。

        如在学生易混淆的“混合物与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与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等,通过寻找概念的关键字、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对比,更换个别必须制造伪命题等方式,突破概念难点,达到真正掌握的目的。

    2、明确分类标准,逐步构建分类树形示意图,不断完善分类知识结构。

    明确: 同一层次,不同的分类标准则有不同结果

    教学中,涉及到相应内容的分类时,都要联系原有分类知识,一定要从最顶层自上而下展开,从“树干”到“次树干”,再到“树枝”,找到新分类知识的逻辑位置,帮助学生将新知建构到已有经验的框架中,让学生形成清楚的知识结构网络。

    3、在其他内容的学习及应用中逐步形成分类的思维方法。

    如碳单质、金属、酸碱盐等知识,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分类的思维方法,即从物质的分类入手,把个别物质上升为类别代表物,从类别代表物深入研究某类物质相关的性质及变化,把特殊的内容上升为一般规律,再用一般规律去指导、预测并验证新物质。从而提升学生的认识深度和广度,也提升了认识物质的效果。

    三、循序渐进地开展化学用语教学,让学生熟练规范地应用化学用语表达相关信息

          化学用语是联系宏观物质与微观世界的桥梁,是学生达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的重要手段。

    整体规划、循序渐进

            二、三单元是化学用语教学的预备期,需要分散记忆部分元素名称及符号,还需要了解分子、原子、元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它们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的化学用语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五单元是化学用语教学的重点期。

    一定要让学生理解符号背后的化学事实及理论依据;明确哪些需要记忆,哪些是按照规则书写;再此基础上通过必要的适当练习,使学生不断巩固和灵活运用化学用语。

    在整个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规范书写和使用化学用语。

          第五单元后的内容,是化学用语的应用巩固期,还需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不断强化和巩固。

    四、重视培养表征能力,形成“宏观—符号——微观”的表征思维能力。

    学生需要  从现实情境入手,观察、分析相关现象和事实,抽象出化学本质并用化学需要进行表征,再进行推理、归纳、建立相关的化学概念或化学模型,最后应用这些化学概念或化学模型解决更多的与化学有关的问题。

    这一过程中,学生从宏观现象到微观本质的学习活动过程,以符号表征为纽带,经历了“宏观——符号——微观”三重表征思维方法。

    自我感悟:

    学科素养的落实,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逐渐渗透的过程。我们要通过整体教学规划,将核心素养分散到相应的单元,具体细化到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

    教师的站位要高,一览全局,做到眼里有人,心中有数。通过一系列的课程下来去逐步渗透,最终达成相应的学科素养。要把心放宽放大,不要焦虑于每一课时达成了什么素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化学学科素养各维度教学策略(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mcw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