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纬度二 变化观念与守恒思想
该内容可以概括为变化的本质及条件,变化的特征与规律,变化中的能量问题及平衡观点四个主要方面。
一、在初中化学课程中的表现:
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
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
能科学地看待化学变化,认识化学变化是可利用的,并能运用于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素养目标解读
1、认知物质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
要求能用变化的眼光认识世界,能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宏观物质变化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
认识物质的变化是有一定层次的,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从宏观现象辨识物质变化的本质。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内容涉及丰富的物质变化及转化的实例,学生可以从中感受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因素。通过了解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控制化学反应朝着我们需要的方向进行。
2、能从分子、原子水平分析物质变化的内因和变化的本质。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就是物质变化的内因;外界条件就是物质变化的外因,内因和外因相结合,导致物质发生相应的变化。
3、化学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能根据反应形式的不同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揭示不同基本反应类型变化的特征和规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最基本的规律;
能用化学用语表示物质变化的质变与量变的特征,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中的相关物质的质量。
酸碱盐反应的规律,燃烧的反应规律,化学变化的快慢与物质的性质、浓度、温度、催化剂等条件有关。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变化形式及特征;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及复分解反应的判定。
4、能科学看待化学变化,认识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变化以及化学变化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可利用的,并能运用于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策略
1、利用直观形象策略,感受变化过程的具象化
利用宏观模型使变化过程直观化;
利用角色扮演(或动画)使变化过程趣味化;
利用实验现象(或手持技术)使变化过程可视化。
2、在建构变化观念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形成化学守恒观
守恒观的内涵是,在深入理解化学中有关守恒的知识后,建立的基于“守恒”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我个人理解为元认知)。它既不是孤立的知识或知识的结合,也不只是解题的方法,而是基于某些核心概念的思维意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