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项羽篇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在四面楚歌的危急情况之下,面对美人虞姬、骏马骓,项羽不禁慷概悲歌,潸然泪下。诸将士听闻也都默默哭泣,不能抬头。
项羽带领八百多名将士突围汉军,可最后只于仅剩的28名骑兵退到乌江西岸。乌江亭长要渡项羽过江,劝说项羽快些上船,去江东为一方之王。
而他却笑说:“天要亡我,我渡江过去又有何用?”这笑,我想多是无奈与悲凉吧。说罢,便命骑兵步行迎战,与汉军进行最后的厮杀,项王以一当十,可无奈于现实的残酷,最终自刎于垓下。
面对敌军,他没有退缩,没有像刘邦一样仓皇而逃,即使他知道结局一定是败!他也和敌军做着最后的厮杀,做着最后的斗争。
难道项羽没机会跑吗?没有机会活下去吗?答案是否定的,他完全有机会活下去,可他为什么不跑,为什么这么的“固执”这么不懂得变通?
我想,那可能是他心中的傲气不允许自己当一只“缩头乌龟”,所以面对死亡,他才如此坦荡,如此的从容。他没有弃虞姬而逃跑,即使是虞姬百般劝说之下。面对好友吕马童的背叛,他没有大声质问这是为何,即使好友的背叛要他以生命为代价。
此乃真男人也。
02刘邦篇
刘邦在战胜项羽后,建立了汉朝,成为了汉高祖,汉高祖死后。汉惠帝刘盈继位。说到刘盈,我觉得他是个命大的,包括鲁元公主,为什么我这么说呢?
汉军和楚军双方交锋时,必定会有“就要输了”这种情况的发生!而这次呢,恰好让汉高祖刘邦给赶上了,他能怎么办呢?跑呗,于是他就带着几个人就驾着马车跑了,当然里面肯定会有自己的亲生子女。可人太多,马就跑不快了,眼看就要被敌军追上,而临时又没地方找马,于是刘邦就想到了一个“两全之策”既不会使自己死于战场,又能有各位谋士相助日后也好成就自己的帝王之业。那么这个计策就是——将自己的亲生子女扔下马车。随后他就将两个孩子先后扔下车,可他扔一次,夏侯婴就捡一次,他扔一次,夏侯婴就捡一次。使得刘邦十分恼怒。夏侯婴看出刘邦气恼,就亲自驾车,将两个孩子放在自己身后,让他们抓紧自己的脖子,驾车飞驰,最后带着刘邦一家逃出了险境,又将后来的汉惠帝、鲁元公主安然无恙地送到了丰邑。
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刘邦的所作所为,为了成就自己,不惜以两个孩童的性命作为代价而且还是自己的亲骨肉。我觉得,刘邦能成为汉高祖也就是脸皮厚一点而已,后人却评价为“有傲气”,傲在哪里?傲在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傲在为了活命不惜将自己的父母留在敌人手里?
实在是费解。
如果没有萧何、张良等贤臣辅佐,我想这刘邦恐怕也就是一个空有“傲气”而无实力的人了,那么历史又该如何评价他?
03总结篇
项羽与刘邦之间,我更欣赏前者。都说项羽是个武将,整日舞刀弄枪,实在是太残暴。可和刘邦相比呢?谁更残暴?
对于刘邦我只想说:他是个好帝王,但不是一个好父亲,不是一个好儿子,不是一个好丈夫,假使没有萧何、没有张良。那么恐怕他连个好帝王都不能算。
所以呢,项羽和刘邦谁更胜一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