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古之猛将,兴楚灭秦,然名位不终。刘邦后与众臣论之,臣子认为项羽不懂分享,刘邦认为项羽不懂用人。愚以为其人出生贵族,不通人情世故,欠缺战略眼光。虽武力过人,但是仅匹夫之勇。
一则项羽暴虐。项羽攻城掠地,多所残虐。城下之后,无论老幼妇孺,均多以屠城告终。因降兵夜间偶语,坑秦卒二十万,而与三降王同入咸阳。古人云~杀降不祥,人命为天地至重,白起杀赵卒四十万,自身陨灭。李广杀少数民族降兵,终身未能封候,子孙不幸。晋朝为夷狄所灭,终于五王南渡复兴;西汉为王莽所篡,光武中兴东汉。岂非武帝司马炎及文景之仁政所致,人民怀惠哉!所以,贾谊的过秦论写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此其一失也。
分封不均。项羽自称西楚霸王,佯奉楚怀王孙心为义帝,实际已经完全架空。项羽首先立他的劲敌沛公刘邦为汉王,钜鹿决战前,楚怀王与诸将有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不愿让刘邦占据旧秦的有利地势,便借口“巴蜀亦关中地”以背信弃义。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别为雍王、塞王、翟王,三分秦关中地而王。这几个王的称号体现了项羽的私心。因为这雍王,塞王,就是堵塞的意思,封住汉王的东出之路。赵王歇改封代王;赵相张耳为常山王,王赵故地;燕王韩广改封辽东王;燕将臧荼为燕王;齐王田市改封胶东王;齐将田都为齐王;齐王建孙田安为济北王。其中齐王的改封导致了项羽的败局之始。史记记载,项羽王故王于丑地,王王故将于善地。表面上很公平,实际藏着自己的私心。其他的王倒不敢有意见。田荣不同意,后杀了侄子田市自立为王。比时刘邦以张良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计策,打败三秦之王,拥有关中之地。项羽陷入两线作战,又中了刘邦笑里藏刀之计,把作战重点放在齐国,兵力被严重羁绊,致使刘邦坐大,养成气候。败之二也。
三,赏罚失当。其叔项伯因与张良有旧,把攻击计划告诉张良,又与刘邦结义。才有后面鸿门之宴。鸿门宴,项伯又下场舞剑,挡住项庄;项羽抓住刘邦父亲威胁要杀,又是项伯阻拦。在自己阵营藏着吃里扒外的叔叔而不能惩处,却告知刘邦~君帐下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刘邦回去,立刻诛杀曹无伤。此用人之法,何以劝远来之人。
四,无战略眼光。关中有人劝项羽,关中形胜之地,要立都在三秦。项羽说:"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劝说的人说:"人说楚人沐猴而冠,真是说对了"。项羽烹说者。秦的地形险要,易守难功,项羽居然如此轻易放弃,且没有使用亲信重臣镇守,而用降将章邯等为王。章邯这些人对三秦无贡献,无威望,而且导致自己手下二十万兵将被屠。反国之王,难以守城。秦地不守,导致汉朝拥有源源不断的粮草和兵员。所以汉王刘邦数次败而复振,项羽一旦失败就失去依靠,一败涂地。
所以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执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天下逆取顺守,刘邦见秦始皇出行之盛,说大丈夫当如是,项羽很自信的说彼可取而代之。霸气无人可及!项羽武功虽强,奈何文治不及哉!李清照诗: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杜牧诗: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也只是后人徒然叹惋。综上,项羽身上缺点甚多,战略眼光短浅,且有妇人之仁。若归江东,也难以东山再起,只能苟延残喘,迁延岁月,终必夷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