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来一分钟后再站起来,一阵头晕目眩、眼前一黑”这个生活场景对于大部分人,特别是妹子来说应该是非常熟悉了吧。当然,这个“头晕眼花、眼前一黑”不一定专在蹲下后站起来出现,上了几层楼梯,跑了一会儿小歩后都有可能出现。
近日,我在医书中看到这一现象是血虚导致的。于是,结合今年我那记不住事情的脑子,还有上次中医给我四物汤打底的药方让我身体状态大为好转,以及我那淡白的舌质和舌苔,我终于明白如今的我血虚也较为严重。
血虚,我还是和大家从典型症状、原因及保养建议来聊聊。
一、血虚的典型症状
血虚的典型症状也是我们判断自己是否有血虚偏性的主要依据。首先,我从舌相上讲讲吧,血虚者舌质和舌苔淡白。但舌相淡白却也可能是其他虚寒引起的,如阳虚。

另外,血虚容易失眠、健忘。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主神明。在《素问·五脏生成篇》中说到:“诸血者,皆属于心。”在《素问》中也说到:“心藏神”。因此,血虚会影响心的功能,心功能的退化会影响我们与心相关的精神活动,于是我们就会出现失眠与健忘等心神疾病。
血虚者还会容易身体冰冷、皮肤干燥,不耐劳累。冬天到了,有些姑娘再怎么抹护手霜也抵挡不住手的燥裂,甚至出血,或者身体冰冷,不热,还有一些姑娘小小走一些路就觉着十分疲惫,这时你也许可以考虑自己是否存在血虚的其他症状,进而确定自己是否有血虚偏性。为何我要这样说呢?
血即血液,靠气的作用运行于脉内而循环流注于全身、是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液体,因此血虚的人没有足够的营养就容易劳累,没有足够的滋润就容易手脚燥裂。

另外,血液为气的载体,受气的推动作用才能在体内运行,若血液不足因着“皮之不存,毛将焉在"的原则气虚将也会成为必然。在《难经·二十二难》中说“气主煦之”,作为气载体的血液流行于人体之时会温煦人体,那时人体就不会冰冷。
血虚者色淡,特别是舌质和舌苔淡白,女子月经量少。首先,为什么舌头最能看出血虚呢?中医认为“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心的病变可以从舌头上反映出来。
而“心主血”,血液是否亏虚一般可以从舌头血液是否充盈看出。血虚者自然月经量不足,毕竟身体发现自己的血量已经很少了,处于自我保护,总不能不要命地再多排点出来吧。
大家对照之后,有没有人发现自己中了这些症状?中了的朋友也不要着急,先来看看血虚的主要原因吧,毕竟可以对照自身以图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血虚的主要原因
血虚的原因如果非要细说,那肯定是非常多的,因为气、血、津、精等之间关系千丝万缕,人体又是一个整体,任何阴阳、五脏六腑、经络出现问题,或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侵袭都会导致血液的充足受到影响。

但血虚的主要原因不外乎脾胃受损、思虑过多、女性自身的特点、疾病、受伤和手术的损耗、气的亏虚和郁滞。
1、我们先从生血的源头受挫:脾胃受损开始说起吧。因为脾主运化,可以运化水谷精微,从而为精、气、血、津液的生化提供营养物质,因此中医界有这么一句话:“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大家想想,生化血的源头都受损了,血能充盈吗?
2、思虑过多也是极其消耗心血的,并且会影响脾的生化功能。在《甲乙经》中说到“思发于脾而成于心”,因此思虑过多不但会直接对心血造成消耗,还有使血的生化之源受伤,真的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啊。
3、还有女性朋友们自身的特点也是造成我们血虚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嘛,很好解释的,无论是姨妈驾到还是生宝宝都会给我们造成气血的流失,因此血虚好像是大多数姑娘不可避免的偏性。

4、另外,疾病、受伤和手术也会对我们的气血有所损耗。急性出血,就是急性损耗了,例如手术时流的血,磕碰划伤口出血。不过,钝刀子一样很恐怖,久病会将让我们的气血慢慢消耗,可是气血不足的我们更难以战胜疾病,于是气血还是得被疾病消耗,就形成了越病气血越不足,气血越不足越病的恶性循环。这时,如果我们坐视不理,结果很可能是我们的身体最终败给了疾病,出现病症加重的情况。
5、气的亏虚和郁滞同样会把我们推入血虚的境地。因为气能生血,因此气虚常会导致血虚。气的郁滞常会导致血的瘀滞,血瘀常会导致血虚,而气的郁滞又常和肝气不舒有关,由于肝木克脾土,也会导致脾这生血之源受伤,使其生血功能受损。
了解了血虚的症状和原因,现在我们来聊聊有何食补、中成药和治疗方子吧。
三、血虚的保养建议
1、食补推荐——玉灵膏。

玉灵膏是中医食疗古方,出自清代中医名家王孟英先生的《随息居饮食谱》,乃中医界补养气血的经典食方,历来为众多中医所推崇,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论坛》与北京电视台《养生堂》等栏目均有中医专家介绍此方。
此方只有两味材料:龙眼肉与西洋参,一如众多名方——四君子汤、四物汤、四神汤般精简而又立意深远。
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西洋参:补气降火、养胃生津。如此一南一北,一侧重补血,一侧重补气的药合二为一,既又补血之效又兼补气之用。

你可能会说:补血就补血嘛,干嘛扯上补气呢?
这是因为气无形,需要依附有形的血,血都不足了,气无处可依,必然也会不足,因此中医界常认为血虚必然会伴有气虚。当然,气可帮助生化血,补气也就是在帮助血的生化,因此补气是必不可少的。
制作方法:干龙眼肉:磨成粉的西洋参=10:1,隔水蒸制40个小时,将蒸好的玉灵膏放入冰箱冷藏可保存45天。每日早晚挖一小勺放入杯中,开水冲调食用。
2、中成药推荐——早上补中益气丸、晚上归脾丸。
依据中医的子午流注规律:已时(9点——11点):脾经最旺,有利于血的生化。这时,补中益气丸的服用就恰到好处,不但可以一大早生发阳气、提气机,还可以给脾以生血的原料,以帮助其更好地生血。
而晚上服用归脾丸则是因为归脾丸有养血安神之效,这种富有安神作用的药物,晚上服用会更好。
3、药方推荐——四物汤

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四物汤为养血第一方,也是众多中医最喜为用来治疗血虚血瘀证的打底方之一。
方子组成非常简单:当归10克、川芎8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
方解:熟地黄善补肾填精,所谓精血同源,精生血长,为君药;白芍补益肝血,当归养血活血,共用为臣药;又因前三种皆为补益之品,都有甘的偏性,比较滋腻容易壅滞,故用川芎为佐,以行气血之滞。
另外,四物以川芎升发象春,当归活血象夏,白芍收敛象秋,熟地滋补象冬,四药而行一年之功,立意深远。
以上即是对于血虚的介绍,希望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依据病情轻重,依次选择食疗、中成药和方剂,让身体摆脱血虚的困扰。从此,以后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们不时的头晕目眩了,女性朋友也可以解决了姨妈量少这一大难题,挺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