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时候,那时农村文化娱乐项目可以说少之又少,除了难得的正月十五能听到锣鼓的声音以外,几乎为零。每年盼望的就是能看上几场戏。
那时,看戏要到离我家六七里外的公社所在地圣王村去看。
记得要是听到说圣王村有庙会,计划唱几天戏,我就觉得是天大的喜讯,就会跟父母或哥哥姐姐说,如果开始唱戏,一定要带上我。
一般情况下看唱戏都是在夜间。为了早点到达,我们全家都会提前吃晚饭,随后我就会跟上父母或哥姐他们,混在三三两两地看戏的人群中,一路说笑着蹦跳着赶到目的地。
那时看戏是要买票的,有大人全票和儿童半票之分,到了场外,看戏的人很多,还有买饭的和买零食的。大人会排队去买票的,好不容易买下票后,我会跟着进场的。
看戏的场子是露天的,场子的中间和戏台的前面有许多人坐着小板凳,周围站立着很多人,我那时还小,父母托熟人找了条长板凳,安排我和哥姐坐下,他们就站到远处。
等到开戏的时间到了,场内往往是一片躁动,维持治安的民兵们会拿着长树条或长竹竿拨打着拥挤的人。
当时的戏很多是现代戏,但也有老一点的经典戏,反正我也记不清它们的名字了。我只能看个热闹,用俗话说就是:穿红的,穿绿的,跑进去,跑出来,有唱的,有说的,有蹦的,有跳的。就这样,一般过了几个小时,一场戏就在热闹的乐声中结束了。
此时,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父母害怕我被挤着,或许害怕我丢失,总是用手把我攥得紧紧的,等安全出了戏场,我们会在黑压压的人群中朝着回家的路走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