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有很多人不理解,冬天很冷,为什么还要吃凉的萝卜,夏天很热,为什么还要吃很热的姜呢?其实《黄帝内经》中所说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恰恰解释了这个问题。
在巜黄帝内经》看来,冬天的时候,人体气机慢慢的开始外散,到夏天的时候,所有的阳气已经外散到了末梢,就会出汗。
由于夏天阳气到了末梢,人体内部就形成了一个寒的格局,就是我们的五脏六腑里是寒虚的,是阴的格局,所以夏天的时候要吃点热的东西。
很多人在夏天觉得热就会喝很多的冷饮,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喜欢喝冷饮,实际上是胃里有胃寒热出来攻这个寒,所以就形成一种燥热,而这个时候越喝冷饮就会越渴,反而喝一点温水更好。
在古代,夏天不主张吃肉,即使吃也要剁的特别碎。冬天寒冷,阳气在里,胃中燥热。冬吃萝卜,就是用萝卜这种比较清凉通气的东西,把内热的局面稍微通调一下,使之达到阴阳平衡。夏天吃姜的道理与这刚好相反,这是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古代,特别讲究吃东西,春天的时候一定要吃粮食。因为春天的粮食基本上是前年的种子,要想养春天的生发之际,一定要靠粮食种子的力量去养。
黄帝内经就是告诉我们,只要吃好了,睡好了,不要违背自然身体就好了,所以冬天可以吃一些凉的东西,而夏天一定要喝温水,才不会损害胃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