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原名刘勇,1964年出生,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大学期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并有优秀作品发表。
本科毕业时,格非放弃了保研资格,打算去江苏作协从事专业写作。后来,原本留校的女同学去了北京国务院侨办工作,机缘巧合下,这个名额给了格非。格非先是留校做了辅导员,后来做了教授。
1997年,格非以同等学历身份考取了华东师范大学钱谷融的博士研究生。1998年,博士在读期间,格非凭借《小说叙述面面观》,获得教授资格。
2000年,格非为了与在北京工作的北京籍夫人解决两地分居问题,调到清华大学,现在是清华大学中文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3年,格非受法国一个文学协会的邀请,参加了一个为期半年的写作项目。
当时,格非和一个比利时作家、一个俄罗斯作家,一同住在一个比利时与法国交界的修道院里。
修道院坐落在半山腰,远离小镇和村庄,除了三个作家和一个看门老头,再也没有任何人,更无法用中文与人交流。
格非说,修道院旁边,有条清澈得像翡翠一样的河,河道里乱石遍布。每到万籁俱寂的夜晚,虽然星光灿烂,却感觉河水流动的声音特别大。那种无法诉说、无法交流的苦闷,简直能让人发疯,整个人好像都要废掉了。
就是在那样的日子里,格非十几年前构思的一部小说,突然在心里成型、清晰起来,这就是获得中国文学界最高奖——茅盾文学奖的《江南三部曲》。
这部纯中国式的小说,是格非经过长期中国古典文学浸润与滋养后的杰作。
在华东师范大学读书时,格非与当时在校任教的青年教师胡河清成为好朋友。胡河清坠楼前,曾与格非有过这样一番交流:
你们这批作家,整个中华史的底子太薄,如果你们不从现在开始,重新认真读中国的经典,你们走不远。
胡河清的这段话,对格非影响非常大。1994年4月,胡河清坠楼离世,更是深深触动了格非。
格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在跟随钱谷融先生攻读现当代文学博士后,阅读了大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从钱穆的清代学术史,到《史记》、《左转》,正是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给了格非无比丰厚的滋养。
格非《江南三部曲》的孕育与诞生,与他长期大量阅读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密不可分。
目前为止,格非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有8部,中短篇小说近50部。上海求学工作的20年,是格非文学创作的黄金时期。
《江南三部曲》之后,格非慢慢找回了写作的感觉,最新出版的一部小说作品是《月落荒寺》,当选为2019年度“十大文学好书”之首。
在还没有结束的2021年4月,格非的散文《麦尔维尔读札》,获得了第17届“十月文学奖”散文奖。
格非的作品,不但能让人看到被遗弃的土地的荒芜,更能让人看到大地复苏的希望,这也是他把文学称为“超越性力量”的原因。
愿每个人都能多读书,读中国古典文学,读中国历史,让自己更沉静踏实,也让生活更光明和有意义。
期待格非有更多的优秀作品出版问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