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听了得到上《情绪勒索》这本书的内容分享,并且大部分文字是来原书解读文稿,深受打动,现将文稿大部分文字摘抄如下。
情绪勒索经常出现在亲近的人身边,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被情绪勒索的对象。
有几句话,不知道你会不会觉得很熟悉:父母对子女说,“我这辈子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你怎么忍心让我失望?”丈夫对妻子说,“你真自私,居然想让保姆帮你带孩子,你会毁了孩子的一生的!”女孩对男朋友说,“如果你敢回公司加班,我们就分手”……
这些场景几乎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可能发生,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就是情绪勒索。
情绪勒索简单说,就是一方通过一些手段,给另一方带来心理压力,让对方感觉挫败、恐惧等等这些不好的情绪。为了减少这种不舒服的感受,受到压力的一方就很有可能会妥协,按照对方要求去做。时间一长,就形成了恶性循环,那些长期受到情绪勒索的人会失去“为自己做主”的能力,甚至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
在生活中,一方提出需求,另一方满足他,是很常见的,并不是所有提要求的行为都是情绪勒索。真正的情绪勒索比这严重很多,它有下面六大特征,分别是:要求、抵抗、压力、威胁、顺从和旧事重演。
情绪勒索者有三大法宝,分别是:打击对方的自我价值感,引发对方的罪恶感,以及剥夺对方的安全感,这三招用上,情绪勒索的循环就很容易转动起来了。
情绪勒索者首先打击的是自我价值感,简单说就是“认为自己有价值”或者“认为自己很重要”的一种积极思想。他们通过贬低、嘲笑或者其他手段让被勒索的人怀疑自己,觉得自己很糟糕,这样一来,被勒索的人就会感到无所适从。当被勒索的人陷入这种怀疑自己价值的焦虑时,实施勒索的人就会放出“诱饵”告诉他们说:你只要按照我说的去做,我就会肯定你。这种“肯定”,可能是表扬,也可能是用更温和的情绪对待被勒索的人。这时候,正处于焦虑中的被勒索者就好像找到了救命稻草,赶紧委屈自己,按照勒索者的要求去做,这样他们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这是第一点,打击自我价值感。
我们再说,引发罪恶感。情绪勒索者一般都和被勒索者有点关系,他们可能是同事、家人、伴侣、朋友……正因为存在这种关系,被勒索者就会非常难以摆脱对方施加过来的“罪恶感”。比如,在贬低对方之后,情绪勒索者可能还会加上一句“我这是为你好”,或者“我把你养这么大,你居然不听我的话。”或者,“我这么赏识你,你太让我失望了”,还有“你不按照我想要的做,难道你不爱我吗?”在情绪勒索者看来,被勒索者本来就应该满足他们的需求,如果被勒索者不愿意这么做,就说明是他们不好。被勒索的人面对这些“我都是为了你好”的攻击,很容易产生罪恶感。只要他们开始感到焦虑,或者开始有“难道真的是我不识好歹”这样的想法后,他们就很容易被情绪勒索了。
如果之前两条都制服不了你,发动情绪勒索的人还有第三道杀手锏,那就是剥夺安全感。最常见的剥夺安全感的发言有,“你不答应,我们就分手”“你要是跟他结婚,我们就断绝亲子关系”“你要是不听我的,我就死给你看”“不按我说的办,小心我让你身败名裂。”反正,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实施情绪勒索的人知道,被勒索的人最在乎的事情是什么,于是他们会使用威胁的手段,来让对方觉得不安。失去了安全感,被勒索的人就只能乖乖听话。
现在你知道了吧,如果只是一般的小矛盾是算不上情绪勒索的。情绪勒索要满足6个特征,分别是要求、抵抗、压力、威胁、顺从和旧事重演。让情绪勒索能够循环起来的,分别是打压对方的自我价值感、增强对方的罪恶感以及摧毁对方的安全感。一旦受勒索的人中招,这段关系就会陷入恶性循环,被勒索的人将非常难以脱身。
第二部分
那么,什么样的人最容易受到情绪的勒索呢?具体来说有三类,分别是总想当好人,总是过度在乎别人的感受,还有过度希望得到别人认可的人。这三种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觉得自己不重要。他们最常担心的问题是:我提要求会不会给别人添麻烦?或者,别人会不会觉得我事情很多?当一个人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时,才会觉得对别人的要求都是“麻烦”,哪怕是很合理的要求。
自我价值感低的人通常都表现得小心翼翼,生怕哪里不对惹恼了对方,他们时常以他人的感受为主、把他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久而久之,就习惯性地忽视了自我。在生活中,我们通常称这类人为“滥好人”,这个滥,是泛滥的滥。做滥好人时间长了,别人也就理所当然地觉得滥好人的意见不重要,因为他们自己都不重视自己,也没有自己的主见,当然也就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这类人如果发展到后期,很可能就会彻底失去自我,无法与他人建立正当平等的关系。
听到这儿,你可能会问,如果不是滥好人,是不是就不会被情绪勒索了呢?那也不一定。作者结合大批心理咨询案例发现,除了本身性格软弱之外,还有一些文化上的因素,能让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也沦为被情绪勒索的对象。
从小到大的教育,都告诉我们要做个好孩子,要听大人的话,这就是对权威的服从。权威可以来自于父母、师长、专家或者上司,所以,情绪勒索的双方常常出现在地位不平等的关系中。即使你是一个很独立,有想法的人,也难免会受到来自权威的压力。比如说,对父母孝顺、对组织忠诚都是美德,但愚忠愚孝就过度了。来自权威的情绪勒索,很多都是因为实施勒索的一方超越了这些美德的正常定义,强加要求给另一方,而被勒索的人往往陷于对权威的服从,很难拒绝。
父母一个失望的眼神,或者一声无奈的叹息,都会给子女们带来无形的压力。究竟是听父母的话乖乖找一个稳定的工作,还是追求自己的梦想出门打拼?是接受父母的安排参加相亲,还是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类似这样的选择,每天都在发生。虽然现在的主流价值观已经开始支持,父母和子女应该是独立的个体,父母不能左右孩子的命运等等这样的观点了,但传统的道德要求和独立、尊重之间的边界并不清晰,总是存在文化上的矛盾。
你可能会说,父母也不会害我们呀,能听话就听话吧。的确,绝大多数的父母都不可能故意害自己的孩子,但子女对父母一味地顺从,的确是会付出代价的,如果听话演变成了父母对子女的情绪勒索,就很可能带来谁都不想看到的结局。
在一个真实案例中,就出现了17岁女孩殴打自己父母的事情。你可能很吃惊,家庭暴力,一般不都是成年男人是施暴者吗?一个未成年小女孩,为什么会成为打人的那个人,而且打的还是她的父母?这就是因为,女孩从小就受到来自母亲的情绪勒索,母亲把生活中的一切不如意都说成是女孩的错,强制女孩听从自己的安排。一开始,女孩很自卑,觉得一切都是自己不好,是自己的错,但随着年龄增长,母亲带给她的压力越来越大,终于有一天她在心里建构出了一堵高墙,她开始不相信所有大人,并且把家人都当成了自己的敌人。这就是情绪勒索发展到极端后的一种表现,受害人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可能就会在沉默中死亡。
你看,自我价值感低容易让人迷失自我,无法与他人建立正当平等的关系;而对权威的服从,不仅不能让我们获得更加亲密的关系,还有可能让本来应该相爱的人互相伤害。
第三部分
你可能会说,你说的都对,但当情绪勒索正在发生的时候,我很难控制自己的焦虑也很难拒绝别人的要求,这可怎么办呢?别怕,应对正在发生的情绪勒索,书里给了你三字箴言,分别是:停、看、应。就是停止、观看和回应这三个字。
你或许有过这样的经验,当对方不停地用言语逼迫你,告诉你这件事对他有多重要,并营造出一个“你非得马上答应他不可”的氛围时,即使你不想答应,也可能也迫于压力或者焦虑,反射性地答应了对方的要求。这些压力与焦虑,让当时的你没办法做出客观判断,在仓促间就答应了对方的要求。
举个例子,老板叫你去他办公室,给你安排了一大堆你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你本来应该拒绝或者表示不可能一下完成这么多,但却很难说得出口。因为对方是老板,你的上司,你对他的权威服从了,因为地点是在他的办公室,是他的主场,你作为陌生人,天然会受到陌生环境带来的焦虑感。另外,你刚刚加入公司,你不熟悉这种情况下到底应该怎么应对才是正确的。总之,在这个场景下,你最有可能做出的反应是什么?答应他,就是你此时克服焦虑感最好的办法。但是紧接着,当你离开老板办公室,你可能立马就会后悔了,现在再回头拒绝工作吗?不可能,你已经骑虎难下了。
在刚才这个小场景中,你有没有发现,导致你想都不想,直接答应对方要求的一个关键,就是焦虑感。如果你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焦虑,其实不会那么容易就受到控制。
那该怎么办?你要学会,给自己喊停。情绪勒索现场的气氛可能让你感到非常紧张,不是答应就是拒绝,你必须立马决定。而且对方很可能暗示你,你要是拒绝就会有如何如何的损失,这时候你当然害怕,想也不想就答应了。但其实,你有第三种选择,那就是不答应,也不拒绝。这个心理准备,你可以提前给自己建设起来,告诉自己“我可以什么都不做”,尤其是在你已经感觉到不舒服、不愿意的时候,你就更应该重视自己的这个感觉,反复询问自己“我答应这件事,是因为我想做,还是因为我感到焦虑和害怕?”如果是因为焦虑和害怕,那就说明,你恐怕要受到情绪勒索了。
你可能会说,我想清楚了,我就是不想答应他,但是勒索我的人带给我的压力并没有消失,要如何才能摆脱目前的困境呢?那就是,离开现场。如果是电话,你可以跟对方说,“你的想法我知道了,我需要一点时间思考一下,晚些时候再给你回复可以吗?”如果对方仍然想要继续说服你,你可以重复上面这句话,然后说自己还有事,将电话挂掉。如果情绪勒索发生在面对面的交流,场面可能更加难以控制,特别是你以前明明很“听话”,但现在居然表现出了不愿意顺从的趋势时,对方可能会进一步向你施压,这个时候,你心里的主心骨可不能动摇。你的态度可以温和,但语气一定要坚定,告诉对方“我很理解你的想法,但也请你重视我的感受,你说的这件事,我需要时间好好想想。”然后,你可以借口你要去洗手间,或是有别的事情要忙,立刻离开现场。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容易受气氛影响或者是太好说话的那种人,那我建议你,提前把前面的这些话写在纸上,反复练习。当真的遇到情绪勒索者时,你就可以下意识地说出这些话,从而改掉自己想要马上答应别人的习惯。表达完上面这些话之后,你一定要立刻离开现场,不给对方更多说服你的机会。
现在你顺利停止了情绪勒索的气氛,离开现场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看”。看是三原则中最关键的一环,它的第一个重点,是“看自己”,也就是说,你要“看清楚自己的情绪”,了解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刚刚离开现场时,你的脑子可能还是一团乱,不如先做几个深呼吸,然后告诉自己说“我已经离开让自己不舒服的地方了”,反复几次,你的情绪就能得到安抚。然后你要问自己“刚刚都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我会那么不舒服?”这个部分最重要的是,你要清楚自己不舒服的感觉是从哪里来的,并且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和需求,对自己说出来。比如,老板根本不知道你现在的工作情况,总是提出很多不合理的要求让你完成,你希望他能先知道你的工作情况和性质。总之,当你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的时候,你就能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了。
你可能会担心,我只提自己的需求,会不会很自私?心理咨询师会告诉你,你满足自己的需求的时候,并没有伤害到其他人,这不是自私。反过来说,情绪勒索者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要伤害你的需求,他们才是真正的自私。所以,不要有心理压力,多给自己说几遍这句话:“我的人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实现自己的希望的,我重视自己的感觉并没有错。”反复几次,你的焦虑就会慢慢消失。
你还可以多问问自己,“我最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按别人说的做,我真的可以实现这些愿望吗?”当然,你可能会遇到“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的情况,这很有可能是因为,当我们面对焦虑的时候,总是输给了自己的罪恶感,你总是忍不住去想“我这么做妈妈会不会生气”“同事会不会觉得我很难相处”或者“我这么做,他会不会不爱我了”……这些想法都很容易引发罪恶感,但你一定要告诉自己,实际情况根本就没有你想的这么糟糕。
“看”的第二个重点是,“看别人”。看清楚对方究竟是用什么方式让你产生焦虑感的。情绪勒索者很喜欢给被勒索者贴标签,比如,“你一点都不孝顺父母”或者“你就是这种不负责任的人。”总之,你会觉得痛苦,通常是因为别人给你贴了标签而你自己又不愿意接受,于是,你就特别想让对方改变对你的看法。但是,你不觉得很奇怪吗?为什么你要在乎别人给你的定义呢?真正能够定义你的,难道不是你自己吗?别人对你的看法是他认为的,那并不能代表真正的你,也不能否定真正的你。
如果你已经“看自己”也“看别人”了,接下来,你还是要回到事情中,去解决问题。这就是第三个环节“应”。现在你已经知道,你不愿意按照别人的要求去做,那你应该怎么回应对方呢?坚定拒绝,当然可以,但在一开始,你可能很难做到,而且更聪明的做法是,只说 Yes。我给你补充一个书里之外的应对法,叫Yes And,这个方法出自一本叫《即兴表演》的书。即兴表演是一种没有剧本也不排练的表演形式,演员随意发挥,而让剧情一直进行下去的诀窍,就是永远都不能说 No。
看到这,你肯定要质问我了,我是要你教我怎么拒绝对方的不合理要求,而你怎么不允许我说“不”了?别着急,不说“不”,并不是说让你接受情绪勒索者的所有要求,它是一种能帮助你在情绪上保护自己,又不至于让自己陷入被动的方法。不说 No,对方就不会有被否定、被侵犯的感觉,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不会太紧张。那你怎么保护自己呢?关键在 Yes 后面的这个 And 上。
还是刚才的例子,老板给你安排一大堆不合理干不完的工作,你就可以回答说 Yes,好的老板,你的需求我知道了,为了完成这个要求,我还需要什么什么,这个时候,就是你提要求的时候了。你可以说,给你更多时间,给你更多人手,允许你放下现在的一些工作。反正,你没有拒绝他,但也提出了自己的需求,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你在这段关系中,就占有了主动地位,老板甚至还会觉得你做事有方法。
当然了,真实的沟通可能不会这么顺利,表达自己的感受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的问题,所以,你不要因为只尝试了几次发现没有效果就吓退了。坚持沟通、坚持自己的需求,才能让你们的关系走向好的循环。
这样反复锻炼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当面对别人的需要时,你可能还是会选择答应对方。但这个时候的答应,不是因为你害怕,也不是因为你焦虑,而是因为这是你自己主动的选择。这两者之间区别很大,它代表着你已经摆脱了情绪控制,掌握了属于自己的控制权。
我们回顾一下,当情绪勒索的情况正在发生的时候,你有三字箴言可以应对,分别是:停、看、应。停止情绪勒索者的对话,尽快远离现场;观看自己的情绪和别人对待你的方式;最后,给出坚定的回应,告诉对方你真实的想法。走好这三步,你就能尽快摆脱情绪勒索的循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