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中山中学,一方面,因为知青老师的到来,带来了大城市的新理念,新观念和新思维,并吸引着一大批有志于学习和进步的青年学生认真读书;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少年升入初中和高中学习,学校对老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那个教育走调的年代,指望大学分配更多的老师是不现实的。于是,基础条件比较好,表现比较全面、比较成熟的林老师,高中毕业生的第二年,即一九七二年进入中山中学做老师,成为村子里的青年才俊代表人物。
在我的老家,乡亲们有一句经常挂在嘴上的教育小孩子的俗语“有样学样”,鼓励自家小孩向别人家的小孩学习。话说上个世纪整个七十年代,在中山中学的学习生活的群体里,师生的年龄非常接近,知青老师比林老师他们大不了几岁,后来林老师他们在学校做了老师,又比我们大不了多少。于是,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自发的“有样学样”的现象,很多像林永生老师这样的学生,都把知青老师当学习的榜样,模仿老师讲话,模仿老师的字体,甚至模仿老师走路。这样教与学的结果,无意中成就了林老师高中一毕业,一进入学校,很快就上手,很快就成为有模有样的老师。而且,因为他们是本乡本土,更快地融入到我们这些懵懂少年之中,成为我们的好老师,好榜样。印象中,林老师上课声音宏亮,板书极其漂亮潇洒;加上英俊的外表和良好的口才表达,很快成为很多很多和我一样的初中生的偶像。接下来,就请大家分享也是林老师的初中学生,现在已经是中山中学老师的“麻姑墩人”,为中山中学六十周年校庆而写的《永生老师》。
永生老师是初中时唯一教过我两年的老师,任初一初二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老师性格开朗,声音宏亮,话筒对他而言,简直就是多余的。有一件事对我触动很大,那是一次作文,大意写了一次掏鸟窝过程,当我面对一群鸟雏时,用上了“怜悯之心,油然而生”表达当时的感觉,老师批完作文后专门找了我,确认我没有抄袭后对我褒奖有加,并在班上当做范文宣读,这件事对一个懵懂少年的激励无疑是巨大的。相信很多校友都有同感,受极左思潮影响,那时学生作文模式化严重,先是忆苦思甜,其次感恩新社会,最后表示要好好学习为四化建设作贡献。这种新八股模式严重束缚了人的思维,许多人因此花费大量的时间清除这种模式带来的余毒。
有一天课余时间,老师叫我和谢同学到他的房间。我记得当时他住在两层办公楼的一楼偏房,楼梯间的另外一侧,门前种了好些沙梨树,当时这种树木好像是学校的标配,果实成熟期间,也因此给许多调皮学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这次谈话老师先是肯定了我俩的表现跟成绩,说根据他的经验,只要我俩扎实读书,肯定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然而,令我觉得扎心的是,命运偏偏难尽人意,我俩最终都上了小中专,虽说都跳出了农门,但到底还是没能够完成一个屌丝的成功逆袭,成为俗世所谓的人生赢家。在这里,我要向老师致歉,让老师失望了。
正如“麻姑墩人”的短文所述,林老师自己虽然没有考大学,但不知道鼓励、帮助和支持了多少同学扎实读书和好学上进。作为同村人,我获得的林老师的鼓励和支持肯定会比别的同学多的多,得到老师的勉励和帮助也多的多,以至于后来在江西上大学,只要寒暑假一回到村里,林老师家是必须去的一站。在林老师家的厢房里,林老师总是询问我在大学学习生活的各方面情况,然后要求我加强自律,自己自觉学习。应该说,我能顺利读完四年大学并留校任教,与林老师多年的言传身教和鼓励支持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的林老师就属于这种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让你改变、让你进步的好老师。
这里必须说明一下,我的父亲和林老师的父亲在村子里有很好的交情,林老师的父亲是我们家建新屋的大恩人。应该是我读初一那一年,父亲和我及大哥大姐商量,由于家里人口多,祖传的几间房子已经满足不了居住的要求,父亲计划另择宅基做新屋。在福建山区农村,家居房屋一般都是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同样,祖宗的坟墓也差不多,一般都是修在田头屋后,或者依山傍水的山坡上。父亲精心挑选的新屋基上,有一座林老师家的祖坟。我记得很清楚,父亲提着礼物,带着我去林老师家拜访,请求支持。要知道,在客家农村,迁动或移动祖坟,那是天大的一件事。尽管父亲和林伯在村子里交情不错;但那天晚上的拜访肯定没有结果,林伯婉拒了父亲的请求,好像父亲随手提去的薄礼,林伯都没有收。但是,隔了一段时间后,父亲告诉我,林伯同意把祖坟往屋基旁边移动五十米,腾出足够的位置给我们建新屋。我欣喜之余,询问父亲是怎么做通林伯的思想,平时寡言少语的父亲说,应该是林老师帮我们说了话,你要记住林家的大恩大德。
林老师虽然没有直接教过我,但林老师高中毕业后一直在中山中学教书,并于一九八O年考取福建师范大学教师进修班带薪学习三年,毕业后分配到下坝中学任教六年后,再调回中山中学任教至退休。老师是一个平凡的中学老师,一生教书育人,一生帮人无数,桃李满天下;也是一个真正的把自己一生献给中学教育事业的好老师。去年国庆假期回老家,在中山老街偶遇林老师,老师告诉我,退休后的他,仍然发挥自己口才好的特长,一直在县交警大队事故调解中心做调解员,而且老师的大孙子居然也大学毕业了,分配在县公安局工作;望着精气神依然十足的老师,想想几十年来老师的教与学的过往故事,当时的我感慨万千,转头对身边的太太说,这是真正的老师,我一生受教受益的好老师。
我的老师(九)——林老师(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