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与 民国四大情书
倘若让文学丰满你的味蕾,
那么莎士比亚的味道就是餐中白葡萄酒,
盐的味道像多情唐朝才女的泪……
而有一种味道如老茶如陈酒,
越久越记得,
那就是被怀念的民国。
民国四大情书
鲁迅
一直以来,我们对于鲁迅先生都有这样一个印象。
觉得他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大文豪、大政治家,应该目不斜视、高不可攀。
尤其是这几年鲁迅先生从语文课本当中走出,提到他,变得更为不易接近了。
归其原因。
在今天,专制压迫的旧时代过去,作为一位斗士、一位批判者,鲁迅身上的深刻性被放大成为了异化后的复杂性。
人们不再单纯的站在文学审美的角度去鉴赏,不回忆三味书屋的童趣,不理会闰土身上中年人的颓废感,更不深究阿Q精神胜利法背后的高级内涵……
说实话,对于鲁迅,我们每一个人都多了几分人云亦云的刻意回避。
不过 ,鲁迅先生只要摘掉那顶“政治偶像”的高帽。
他绝对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文学领袖,他倾注于文学中的思想绝对称得上20世纪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作为一位风格多变的文学家,鲁迅写过小说、散文、杂文与诗歌。
他描写的人物大多带着他的亲身经历,有农民,有知识分子,更有着千千万万,如他一般,如你我一般,典型而又鲜活的普通百姓。
他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他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更向大众传播着如养分一般的新思想。
当然,他更是一位亲切的领导者。
他组织、参与了众多新兴的文学社团,培养鼓励了一批批优秀的文学青年。
如果说前面的几分钟是在阐述鲁迅先生作为现代文学奠基者周身萦绕的光环,
那么接下来,我所要告诉你的鲁迅,
他与千万普通的男人并无两样。
众所周知,高冷范十足的男神鲁迅先生,他谈过饱受非议的师生恋。
大众所不知道的是,他有过一天写三封情书的热恋壮举,还顺当的挤进了民国情书排行榜的前四名,与之齐名的分别是多情才子徐志摩,追妻狂魔沈从文。
认识许广平之前,鲁迅有一位旧时代裹小脚的原配妻子,朱安。
对于这桩旧式婚姻,鲁迅本来是做好了与之一同牺牲的准备的。
他在一篇文章中表明了自己对于包办婚姻的无奈。
他不喜欢她,便不碰她,做一辈子的独身者。
可是后来他遇到了经历相似的许广平,又相逢于动荡时代,革命与激情便碰撞出了激烈的爱火。
与相差17岁的女学生恋爱,鲁迅似乎一下子回到了青年时。
一刻不见,别相思如狂。
他在写给许广平的信中说:
“我寄你的信,总要送往邮局,不喜欢放在街边的邮筒里,我总疑心那里会慢一点。”
在厦门教书的日子,鲁迅连上课的女学生有几个人都主动向许广平报备。
他保证自己会目不斜视,却也惹得许广平在回信里露出了吃醋的娇嗔模样。
两个人的热恋期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异地恋,似乎只能通过书信来完成。
许广平在信里称自己为“受教的小学生”,就是我们读来,也能体会那股小女儿娇憨。
他们探讨的问题从最初对于当时社会政治的观点一路延伸到了对彼此人生的憧憬。
信里说,“滔滔不绝很容易,可我只想和你,在一个慢下来的世界里交谈。”
四年多的时间,他们通信一百三十五封,鲁迅写了六十五封。
他不为人所知的苦闷与焦躁都在拿到回信的那一刻变成了矜持与柔情。
他称呼她为,“乖姑”或者“小刺猬”,他自己也从鲁迅变成了单字“迅”和“你的小白象”。
四年过后,他们往来的书信被鲁迅亲自编辑校对进行了出版,合称《两地书》。
在上海定居的“小刺猬”与“小白象”,也过起了寻常夫妻柴米油盐的平凡生活。
鲁迅在许广平某一年的生日曾送了她一幅画,上面题了一句诗,似乎在总结他们的婚姻生活: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
对于这句诗,旁人不断给出着或褒或贬的多层含义。
不过,所有人都知道,和许广平相伴的日子对于鲁迅来说,却是人生中,最温和、最平静、也是最安逸、最不可多得的美好时光。
1936年,鲁迅病逝,在临死前他对只有三十二岁的许广平说,
“忘记我,过好自己的生活。”
可是,贤妻许广平出人意料的第一次没有听话,她用她的方式、用她另外的三十二年来深刻的思念丈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