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玻璃的人
手中的钻石刀
就那么轻轻一划
看不见的伤口
纤细又深入
如一粒金屑
突然嵌入指尖
你感到如此清晰
疼痛 是一种词汇
而血则是虚无的意义
刺绣着《割玻璃的人》的模特在杜甫草堂走秀清脆的悦耳的断裂
在空旷的黄昏撒落
却没有回声
声音的影子似乎
遁入雕花的石头
这是你最喜爱的声音
纯粹、尖锐而节制
午夜的钟或雪花
可能发出这种声音
那时你会醒来
并且精心数罗
刺绣着《割玻璃的人》的模特在杜甫草堂走秀你是极端忠诚的人
几何的尖端常常针对你
准确的边缘很蓝
你感到一阵阵柔情四起
那是对天空的回忆
设想一只鸟
如何飞进水晶或琥珀
鸟的羽毛会不会扇起隐秘的
风浪 让夜晚闪闪发亮?
刺绣着《割玻璃的人》的服装在杜甫草堂大雅堂展览当浩大无边的玻璃
变成碎片
你想起汹涌的海洋
想起所有的目光、植物
都在你手中纷纷落下
草堂旗袍秀[注一]由彭志强操刀,锦帛设计,姚德淳搦翰!2018年4月6日下午,“诗歌书法服装的共振”17位四川诗人(李亚伟、李自国、靳晓静、潇潇、牛放、凸凹、向以鲜、喻言、陶春、刘泽球、杨宗鸿、王丽、唐蔓琳、鲁娟、钟渔、甘汶灵、彭志强等)代表作草堂分享会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开幕,系全国首次将诗歌、书法、服装整合为一次多种艺术交融的草堂雅集。
[注二]本诗写于1987年6月,曾获1988年《诗歌报》首届中国探索诗大赛特等奖,彼时奖金一千元,于月收入不足三、四十元之国人而言,不啻是一笔巨资,它可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最贵的一首诗(有人计算过,若以当时工资或房价与现在相比,约相当于现在的二十万元人民币)。
书法家姚德淳书西渡:《割玻璃的人》是诗人的名作,手拿钻石刀的割玻璃人无疑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割玻璃不仅需要锐利的工具,更需要全神贯注的精神,坚定的手腕,高超的技艺。这和诗人的工作非常类似。实际上,以疼痛为词汇,以血给虚无带来意义的诗人就是一个以存在为对象的割玻璃工人……诗人的工作正是从广阔的存在——“汹涌的海洋”、“所有的目光、植物”、“天空”——萃取一小片晶莹剔透的玻璃,天空和海洋的结晶。更多的时候,诗人的这一萃取工作是以自己为对象,他是在自己的血中提炼,切割,加工。这时候,他既是割玻璃的人,又是钻石刀,又是玻璃:“你是极端忠诚的人/几何的尖端常常针对你/准确的边缘很蓝/你感到一阵阵柔情四起”。诗中,诗人的工作和割玻璃的工作互相隐喻,对两者的刻画交错进行,以至不分彼此。割玻璃的工艺,“纯粹、尖锐、节制”,诗人的工作也就是如此了——而又那么贴切地道出了向以鲜诗歌的品质。(节录自海风出版社2009年《诗:三人行》序: 《一座城,一本诗集,和三个人的诗歌友谊》)
书法家姚德淳书 书法家姚德淳书 书法家姚德淳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