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读李镇西老师的《自己培养自己》这本书。翻开书序,映入眼帘一句话:“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那个让自己惊讶的我。”深受感触,赶紧收起来。
翻开第一版块“观念与情怀”。李老师娓娓道来他的朴素的教育观念,一点一点地激发着我的内心。让我忍不住在书上做下批注。暗暗赞叹:“这是一本好书!”只有好书才会让人醍醐灌顶般反思;酣畅淋漓地畅流游其中;迫不及待地整理稍纵即逝的灵光。
暂且用“朴素”一词来概括老师工作的特点吧。让我们从李老师身上汲取能量,保持初心,做一个朴素的老师吧!
首先,朴素的自我成长。
“ 许多老师和我的差距,也许就是几本书的差距。中国历来有文字崇拜的传统,一个人发表了文章,甚至出版了著作,别人对他就是特别羡慕,进而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位 。”
多读书是李老师成长的特点,当然也是众多优秀之人成长进阶之梯。记得好友真真曾说:“我们有时候急切想看书,但总是无从下手…很羡慕有计划看书之人…很懊悔大学好时光却浪费了很多时间…”其时自己也未尝不是,看书没计划,一本书完整透彻地看完也很少。昨晚读这本书时,还是坐在茶几边,边看边写。很多书,乱无头绪地堆到床头柜上,每晚想看书时,已经“忙”了一天。汉语词典解释“忙”:心“死”了就念“忙”。我觉得好久不读书的还做教育的老师,是不是也有心“死”之迹象?从明天起,得有一个自己的书桌,得从认真读完一本书开始规划自己的读书生活。30多年。来,我就想着自己如何将我所敬佩的中外教育家们的思想要记得运用到我的班级时间和课堂教学中。如果做到了,我就满足了,如果还做得很好,那我这一辈子就很了不起了
“我对教育,第一很纯粹很真诚,而且至今没变;第二,很专一很执着,同样至今未变,第三,有浪漫情怀,我一直把教育当作诗来写;第四,有儿童视角,我喜欢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第五,勤于思考,我细腻而敏锐,能够从一些琐碎的或者说人们司空见惯的地方思考一些问题。第六,乐于写作,再加上我的笔头很快,于是我记录了许多原汁原味的“教育现场”,这些也许都算我的“过人”之处吧! ”
勤笔头,从琐碎的教育生活中,记录教育现场是李老师教给我们成长的秘诀。读书和写作是老师成长的双翅。这也是在“读写营”中,我们共同的信念。以读促写,以写促反思,以记录教育故事来促自我成长。我们在“读写营”中也是渐渐的尝到这份“甜”,努力的坚持着。
“30多年来,我就想着自己如何将我所敬佩的中外教育家们的思想有机地运用到我的班级实践和课堂教学中—如果做到了,我就满足了;如果还做得很好,那我这一辈子就很“了不起”了。
做一个“有情怀”的老师,就是甘心沉静下内心,只琢磨我的职分之事。教育没有那么多的“创新”,“只有爱心,尊重,谈心,鼓励,活动”,陪伴着孩子中督促自己读书,学习,成长。哪怕在学生面前“灰溜溜”“沮丧”“恼羞成怒”;在众高手面前“束手无策”“瓶颈”等等,也不要灰心,也不要心急,可能就是提醒自己读书太少,用时方恨吧!
其次,朴素的呵护孩子。
“带着锁链跳舞…跳着跳着,却迷恋上了应试教育的锁链…老师为什么会迷恋应试教育呢!道理很简单,应试教育最简单、最容易、最省事。
“摆脱应试教育束缚”,这是对当前教育失当的呼唤,也是在唤醒被应试教育麻木了内心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说:“人只有靠人来建树。”素质教育也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新课标的提出,再次强调:“对时代发展潮流的把握,对最前沿人文科技成果的关注,对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对不同学生个性与前置的分析,对课程的设计、研发与实施”等等这些都可以是对高素质老师的要求。现在自己也同样因为鲜明的素质教育的呼声而觉得自己的多年教学经验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故哀叹“不会教书”或“越来越不好教了”;甚至有畏惧,退缩的心理。狭小昏暗的小屋里被射进来的一缕课改的光茫扎到眼了。惟有勇敢走出,才能适应下一阶段的教育发展,哪怕摸索中也是前进。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用儿童视角守护课堂上的每一个孩子。守护孩子们的兴趣、个性,关注孩子未来的成长。三朴素的职业认同。让自己去努力共舞,生命因此能够翩翩起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