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分享
【读书分享】从《名作细谈》中梳理赏析诗歌的方法

【读书分享】从《名作细谈》中梳理赏析诗歌的方法

作者: 一念百花开_9b3c | 来源:发表于2023-01-27 21:12 被阅读0次

        今天初读《名作细谈》,虽然还是不太明白作者写此书的用意是什么,但是大致翻看一下内容,大多为内容赏析。尤其第一部分对写“春天”的诗歌赏析,并以《九种不同的古典诗情》为题,吸引住了爱读诗的我。

      读完这一部分,不仅重读经典美诗,而且又悟出一些赏析古典诗歌的方法。且梳理一下。

        一、用想象去欣赏诗歌意象的浮动之美,进而补充诗中的留白。

      作者以杜牧的《江南春》为例。诗歌前两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从这两句话中。作者通过“千里莺啼”“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富有动感的意象分析:江南的春天,到处都是花香鸟语;“水村山郭酒旗风”选用最有特征的意象组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参与,只一“酒旗”就能读出文字背后“酒店”“客商”,“熙熙攘攘的街上行人”。补充诗歌没有表达出来的留白内容。

        诗歌经典就在于此,它并不是通过描摹景象,写得越美好就越有诗意,而是让读者内心的触动越精致越有诗意,让读者禁不住浮想联翩才有诗意,让读者留连忘返才有诗意。

      二、读者和诗人共情。

      赏析诗歌的过程中,读者能够抓住自己内心因诗的内容或情感而触动的心理激荡,去对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进行加工品味。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至红杏出墙来。”在这首绝句中,对“屐齿印苍苔”的怜爱,到“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失望惆怅,又到“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偶遇惊喜。既突出了小园的宁静又对生命中偶然相遇之美的赞赏。

      对于读者来说,光有直接感知世界、外部世界的美好还是比较表面的,只有激活内心世界的想象,与诗人共情,才更能受到诗情的感染,获得更多的享受。读书的享受来自于文字带给人的内心的激荡和想象感染,书中营养也许就在于此吧!

      三、运用词语的联想机制,品味妙词妙用。

          如宋祁的《玉楼春》中“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怎么不可以说红杏枝头春意“打”,或者“逗”。虽然也是一种陌生的突破,但却不是汉语潜在的联想。没有现场联系,没有“热打”“热斗”的现场说法。这就是词语之间的联想机制。也是千百年来积累下的潜意识。非常稳定,不是一下子能够改变的。就好像。“热”和“闹”,“冷”和“静”。说到“热”,很容易想到“闹”。而说到“冷”,也很容易联想到“静”。这是一种自由的、陌生的突破,又是对汉语潜在规范的发现。正是因为这种语言艺术的创造,作者获得了“红杏尚书”的雅号。

        四、区分田园诗和家园诗情感不同。

        传统的山水田园诗,诗人游山玩水,欣赏自然风光。从山水田园的自然美景风光中享受到的惬意和舒适,来自对城市或官场的厌弃。这时诗人的感情是暂时的、客居的。但把田园当做了家园,家园就比田园和城市要更精彩,因为 是属于诗人心灵的家园 ,只有自在舒适,没有世俗的平民心态。

      五、感情主线做抓手。

      以杜甫的《春夜喜雨》为例。题目叫做《春夜喜雨》,“春雨”是表现的对象,也提供了感觉的特殊条件,“喜”才是全部感情的主线,但是全诗没有“喜”字着力表现,是无声的“喜”的感觉,因为是无声的,更加是内心深处的。“喜”的是“春雨善解人意”,“喜”的是“春雨润物无声”,“喜”的是“有黑夜和火明的衬托”,“喜”的是“春雨润城之美”。“喜”字就是一条感情主线。

        六、还原法

      “还原”也就是根据艺术形象提供的线索,把未经作家加工的原生的形态想象出来,找出艺术形象和原生形态之间的差异,有了差异,就找到诗中错综复杂的矛盾了。如“二月春风”是不是“剪刀”?当然不是,不是“剪刀”却要说他是“剪刀”。妙在何处呢?就在于汉语的潜在力自然妙用。从词语联想机制上来看前面一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中的“裁”字,是与后面的“剪”字相呼应的。诗人的锦心绣口,对汉语潜在功能的成功探索不言而喻。本来柳丝柳叶之美是大自然季节变化的结果,但诗人觉得用无心的自然来解释是不够的,应该是有“剪裁”精心加工的结果,使人想象这种美的享受。诗的审美价值一下子提升一个高度。

      七、唐诗绝句四句不同句式之妙。

      “唐诗绝句追求句法在统一中的错综。精彩的唐诗绝句往往在第一二句是陈述的肯定语气。第三四句如果再用陈述语气就会显得呆板,情绪节奏也显单调,不够丰富。绝句中的上品往往在第三句变换为祈使、否定、疑问或者感叹。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里的第三句和第四句是祈使句和感叹句。如王翰的《凉州词》中“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里的第三句是否定语气,第四句是反问的感叹语气。如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的第三句是疑问语气,第四句是否定语气。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这里的第三句、第四句是疑问语气。再如赵师秀的《约客》中“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第三句是否定语气。以上所有句法结构都是在统一中求变化。在第三、第四让句法和语气变化,是绝句在第三句“转”的功力。因为像绝句这样每句音节都相同的单纯节奏,只有在第三句或者第四句语气上转折一下,才不至于显得单调,这种在语气的统一和变化中达到和谐才不代办。绝句之法就是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

      八、“马蹄”描绘技巧。

      写马不写全部,只是写马蹄。通过马蹄踏浅草,在韩愈《钱塘湖春行》中不仅表现早春之景生机勃勃,更写骑马人的心情,欣赏早春之景的激动。在孟郊《登科后》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通过奋飞马蹄足看出中举者的扬眉吐气,得意忘形。“马蹄”写法言已尽而意无穷,尽显诗意丰富,诗情微微荡意。

      九、以写男女之情暗示君臣际遇。

        在古诗中。有很多“惜春”“伤春”的句子。这些“惜春”“伤春”的句子,让我们体会到是人其实是在珍惜春光,伤春时感伤青春易逝。如辛弃疾的《祝英台近.晚春》中的“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莺啼声住?”又如。晏殊的《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更何况落红无数!”男女之情,暗示君臣际遇,壮志不得实现,蹉跎了岁月,春天去了,忧愁不去之怨,但怨而不怒。

        今天读此篇,赏析诗歌,也许还有狭隘之解,还是应结合当前学生所学之诗的特点,慢慢揣摩运用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分享】从《名作细谈》中梳理赏析诗歌的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poe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