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着读书营老师的解读,去看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这本书在两年前我就加入了电子书架,但是从来没看过。
一是觉得它可能太鸡汤化,二是觉得太专业化(高效能人士)。
所以我一直认为始终不太适合我这种普通人去学习,要不是参加这次的读书营,我想我暂时是不会去打开这本书的。
今天早上听了老师的解读,晚上去看了书本,然后再回来再次听老师的解读,真的学到不少东西。
通过书中给的几个例子,学到我们经常面临的8个挑战:
1、恐惧和不安全
恐惧和比较安全感,更多的是来自我们的内心不安定,也来自没法好好活在当下。
2、想要的太多,又太急切
一直以为就是因为自己想要的太多又太急了,才导致一直都在走捷径,浪费了好几年大好时光。
3、谴责和抱怨
回想过去,自己真的在这方面犯了很多糊涂,当事情发生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抱怨,为什么那么倒霉,为什么如此不顺,为什么上天如此不公平。
但无论怎么抱怨,不去解决,问题永远都在,所以与其抱怨,不如去改变。
4、绝望和无助
总让我感到绝望和无助的,其实是来自对家人的无力感,很多时候都感觉自己无力改变家庭现状,无力让还在外为挣钱奔波的父母过上安稳的生活。
5、人生失衡
关注这点,老师讲到要分清轻重缓急,真的戳中了自己的重心。
反思我的现状,就是分不清轻重缓急,每天也没觉得自己闲着,但就是没忙到点子上。
就比如今天的这个打卡,我明明可以在听完课后就完成,但我偏偏先去做一些杂七杂八零碎的事情,所以拖到了现在。
明明自己早上也起的不晚,一天有很多时间去做很多事情,但我还是把大部分重要的事情都拖到了早上去完成,以至于经常熬夜,得不偿失。
6、我们的选择和定位
每个人每段时期都会面临着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可能就会换来不同的人生。
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选择就是选择了阅读和写作吧,虽然现在也没写出啥名堂,但是阅读和写作改变了我很多固有的认知和执念,让我可以以更好的心态去改变自己。
7、渴望理解
关于这点,我也做了深刻的反思。以前和别人聊天的时候,我都很喜欢急于反驳,很多时候别人话还没说完,我就已经做好了反驳的准备,以至于聊到最后对方都感觉不是很愉快。
如今已经在极力克制自己的反驳欲,但是有时候还是会忍不住。
上次朋友来找我玩,她说自己很颓废,找不到上进的动力,我和她聊了许多,鼓励她尝试去阅读和写作,但是她说跟我聊完以后,感觉压力又更大了。
经过今天的学习,我终于领悟到,原来是我从来没有试着去倾听朋友把话说完,而是自顾自讲一堆大道理。
每个人都渴望被人理解,我既没有理解她,更做不到感动深受,所以开导和鼓励她的话反而起到了反作用。
8、冲突和分歧
“人们是如此的相似,又是那样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价值观、动机和目标也不尽相同,有时甚至是完全对抗的。”
因为不同,所以经常会产生各种冲突和分歧。
对我来说,不断的学习,就是为了提升能力,去更好的避免和解决这些矛盾和分歧。
想要由内而外全面塑造自己,我们需要学习和了解:
1、品德与个人魅力哪个更重要?
品德是一种需要日积月累所形成的内在修炼,而个人魅力是一种可以速成的外在包装。
我们更应该重视品德的积累,而不是个人魅力的展现。
2、思维方式的力量
思维方式是一张地图,如果没有用对地图,那我们无论怎么努力,也没法正确到达想要去的终点,所以我们应该学习正确的思维方式
3、思维转换的力量
想要改变自己,就需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改变是进步的前提。
4、身体力行
只有自己亲身去体验那种思维的转变,体验转变的力量,我们才能获得更多改变的动力。
5、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原则不同于实践,原则是深刻的,基本的和普遍的,做人要有原则,因为原则是我们行为的指南针。
6、成长和改变的原则
想要成长和改变,必须循序渐进,没有人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自身有问题,不能藏着掖着,只有暴露问题,才能改变问题。
7、症结在于治标不治本
越是依赖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法,越是加剧了问题潜在的隐患。
8、新的思想水平
问题发生时,我们旧有的思想水平没法解决,所以我们需要新的,更高层次的思想水平。
这种水平即是由内而外做出的改变。
今天只学了序言和第一章,从来没有比如耐心和细心的去读一本书,收获满满,明天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