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434817/b34e736af934fc0a.jpg)
深度学习究竟“深”在哪里?深度学习要“深”到什么程度?
深度学习之“深”当然与“浅”对应,深度学习是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而不是自学,它是对以往一切优秀教学的精华的概括和提炼,是“好”教学的代名词,它内在地包含着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是能够引发学生主动学习愿望与积极活动的教学,是我们向往而努力的教学。
为了弄清什么不是深度学习,可以从唯物辩证的角度去了解什么不是好的教学入手。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著名的德国数学家F.克莱因把中学生比作一门炮,十年中往里装知识,然后发射,发射后,炮膛里就空空荡荡,一无所有了。我观察被迫死记那种并不理解、不能在意识中引起鲜明概念、形象和联想的知识的孩子的脑力劳动,就想起了这愁人的戏言。用记忆替代思考,用背诵替代对现象本质的清晰理解和观察——是一大陋习,能使孩子变得迟钝,到头来会使他丧失学习的愿望。”他的这段话,生动地描绘了“坏教学”的样子。这种坏教学不可能引起学生的深度学习,因为它使学生“被迫死记那种并不理解、不能在意识中引起鲜明概念、形象和联想的知识”,学习被降解为记忆和背诵:“用记忆替代思考,用背诵替代对现象本质的清晰理解和观察”。这样的教学,有技术、有做法、有手段,却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不能引起学生的观察、理解和思考,“鹦鹉学舌”“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心不在焉”,成为很多学生学习的主要表现,学生的“心”不在学习上。没有“心动”,没有用“心”,何谈主动?何谈深度?教学若不能打动人(心),学生的思想、意识、情感就不能活跃,就不可能有深度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