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各位书友,今天我们要分享的这本书名字叫《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
首先,我们要说明的是这本书的目标读者是心理学消费者,大家可能会有疑问,什么是心理学的消费者?那请问我们稍候会讲他指什么,大家可以对照一下你是不是心理学的消费者。所谓的心理学的消费者指的是用心理学的方法去解释或解决自己在行为方面的问题和疑惑,我想很多的书友都曾经在微信里面、在朋友圈里面见过很多链接,比如说你输入某些信息,比如你的名字、属相、星座去看跟某个人匹配的关系,你认为这是心理学吗,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心理学。
而这本书所要讲的就是学术意义上的心理学,或者真正的心理学和所谓的伪心理学的区别。现在心理学几乎是个险学了,这两天我在江西参加一场心理学的国际论坛和一个工作坊,而我的同学有些是精神科的医生,有些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有些从事着企业的培训,有些是全职的妈妈,他们就是希望获得心理学的知识来支持自己去解决很多困惑,不管这个困惑是关于自己的内心,还是身体的伤痛,还是亲密关系,跟父母的关系跟孩子的关系,或者去支持更多的人,支持当事人实现内心的自由和身心的圆满
。
各位书友,你对心理学有兴趣吗?你曾经看过哪些心理学的书,或者你对心理学是怎么认识的,而今晚这本书就告诉我们什么是学术,或者什么是科学意义上的心理学,以帮助我们能够辨别什么是科学实证的心理学,什么是利用了我们当下对心理的诉求对心理的焦虑而诱惑和让我们走上歧途的心理学。
这本书已经是第十版了,在全球获得了很大的追捧和认可,他对什么是心理学做了非常明确的定义,他在这本书的开篇就讲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是很多人问他的,或者说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公众对心理学的三个问题,各位书友你可以对应一下,这三个问题你有疑惑吗,或者你曾经听过什么答案的,他说每个学心理学专业或从事心理学专业的人,经常被问到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通常是你知道我现在心里在想什么吗?第二个问题是你会催眠或解梦吗?第三个问题是你们心理学还做实验?这类问话各位书友你曾经问过吗,或者说你身边的人曾经问过吗,或者说你内心里面是否有这样的疑惑,你认为心理学的价值和意义就是来解决类似的问题?
这类的问题反应出人们对心理学的泛化,或者万能化,所谓的泛化是指广泛的泛,万能化指的是人们特别希望心理学这样的学科疼痛帮人们解决很多很多的内心问题,或关系的问题,甚至很多星座、很多血型、很多的心里的焦虑和压抑的问题,这样的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语言给心理学埋下了一个非常魔幻和万能的色彩,所以作者也说佛洛依德的梦的解析和其关于焦虑、压抑的历史性贡献,同时为心理学蒙上了魔幻的色彩,使心理学变成了一个非常魔幻的学科,它几乎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而事实上是什么呢?
作者分享说心理学实际上是为了通过研究可解的实证问题而取得的,也就是说,心理学它首先是一门科学的学科,我们曾经分享过所谓的科学是可以证伪的理论,所谓证伪指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对事物的探索来不断推翻过去的理论,更进一步的靠近真理。我们举一个大家非常容易理解的的例子来说,过去人们是地心说,就是认为地球是世界的中心,后来通过我们的探索知道了地心说是不对的,应该是日新说,后来发现日心说也是不对的,银河系只是整个宇宙中的很小的一部分,然后人们从常识从经验中不断推理出新的理论,而这样的一个逐步证伪的过程就是科学,而心理学的意义是一门科学。
科学是通过系统的实证的方法来检验的,人们都特别喜欢听故事,我们会听到很多的奇人异事的玄妙的故事,我们也曾经分享过某个作家的的很多种书,我们知道人类是特别喜欢听故事的,而通过故事人们才可能有兴趣对背后的理论进行探索。但是科学是通过系统的方法来检验的,不管是当年的伽利略还是哪一位科学家,从那个比萨斜塔上扔球的实验,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来探索这个世界的真理,而探索理论的模型建立是来自于公开收集的信息,就是说这些信息别的科学家也可以去用到,同时在科学上说,只有很多同行评审通过的论文在科学的刊物上发表之后才算进入到科学领域。
所以我们小结一下,我们说心理学之所以称为学科是因为它有系统的实证主义,所以心理学家会通过大量的实践和实验。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巴甫洛夫的反射理论我们都曾经在课文里学过,就是用一个铃声来喂动物,动物经过大量的强化训练之后,当听到这个铃声的时候就会分泌某种唾液,这就是反射理论的实验,通过实验去揭示背后的行为的规律,但是这个行为的规定是适合每一个人吗?不一定,所以我们说科学来自于概率论,它实际上是一个概率。
有人说所谓的科学就应该100%的应用到每一个身上,但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所谓的科学实际上来自于概率。在大样本的实验中,100个人面对老虎可能有100个反映,而对100个反应的总结梳理会发现有98个人对老虎充满了恐惧,而只有2个人没有表现出特别强的恐惧,那我们由此得到结论说,人类对老虎有恐惧。这是一个行为规律,但是这个行为规律是100%的吗?不是这样的,这往往是一个概率的关系,第101个人面对老虎的时候我们简化来说的话,他只有两个反应,一个是恐惧另一个是没有恐惧,但通过我们对实验的总结提炼,我们认为这个人98%是充满恐惧的。但具体到某一个个体的时候他只有0和1,就是只有怕和不怕,而作为心理学和一切的科学揭示着一个规律,但实际上规律来自于概率,我们不能够苛求,或者说科学本身就不是确定的因果的关系,虽然说科学的目的之一是找到因果,但是我们的穆德是找到新的相关性。
我记得我们在分享一本量子书或是我们在分享互联网时代下对商业的认识中说到,现在更多的关系来自于相关性而不是因果的关系,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找到在相关性下的因果就非常的重要。
我们在心理学上的探索目的就是找到这些规律,所以各位我们通过今天的分享,当未来你看到一个文章说,通过一个人看到什么有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的时候,你要判断它是科学的吗,它可以得到实验认证码?它有数据的支撑吗?它有多大的概率呢?只有这样的文章才对我们的生活有真正的参考的意义,除非你看的文章纯属娱乐和休闲。
大多数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对某个事物有判断是对众多的实验数据的慢慢的积累,就像我们对一个人的认识一样,我们认识一个人可能第一印象判断他是一个可以交往的人,或者并不是一个可以交往的人,那是我们的第一印象,虽然第一印象影响甚深,但是通过后期我们跟他诸多的共事,更多的生活细节上的观察,我们会发现他确定是一个值得交往的人,或者说在某些方面是可能交往的,在某些方面是不可能的。通过这样的一个实证的研究,我们会发现一个共识性的结论,而这样的结论可以让我们对这个人的本性有了解,而心理学的意义就在于这样的探索。
在这本书中同样的提出了一种观点,这个观点我们在魔鬼经济学系列书中也曾经分享过,很多时候我们所形成的个体的经验或常识会经常的出现谬误。比如说,有一种说法是说学习好或者读书多的孩子都不擅长交际和体育,这种观点虽然错的离谱,但在当今社会类似这样的说法却极为流行,我们所看到的被转发极多的文章都是这样的说法,我们现在社会中的标题党愤世嫉俗,通过武断的结论来抓人眼球,而真的有科学求真精神的描述总是让人觉得没有意义,所以这本书也说,大量的证据证明与世俗的观点相反的有求真精神的观点反而会让人觉得没有意义。
在今天分享的最后大家只需要记住一句话,那就是如果你想对这个世界发生的事情有清醒的认识,或者相对正确的判断,就要剥去那些看起来非常绝对化的语言和结论,而透过这样的结论看它有多少实证的数据和数据之上的概率的分析,祝大家都是一个拥有独立思考和广闻、甚思、躬行的人,广闻终思自躬行,祝福大家。
想读更多的书却没有时间?
关注本账号,或者微信关注和学勇每天读一本书。
每天推送一本书的精华给想读书的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