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飞得更远,更高
前言
一年一度的高招考试,早已落下帷幕,高招成绩,自然有成为人们的议论重点,哪所学校,重点上线多少人,一本多少人,本科多少人,升学率多少,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哪位学生考取了前几名,考取了北大清华。
一
说到河南生省高招前100名中,濮阳市占5名,市一高三名,其中两名第二名,第三十九名,初中毕业于清丰,油田一高两名。作为濮阳人感到骄傲,作为清丰县人感到自豪。
濮阳市一高,油田一高考取这样的成绩,看是偶然,实属必然。这两所学校是市直重点高中政策倾斜,无与伦比的硬件投资建设,从教学设施,教室,宿舍,办公室,实验室,仪器室,阅览室,读书室,餐厅,运动场,绿化,美化,可谓:一个级别,一个等次,走进学校但凭感觉就知道什么级别的学校。这就是中国特色的教育,要看级别清,请到中国行。教师不是毕业于名校,就是市区,县城高中教学业绩出类拔萃的老师被挖走的,有些有志向,有抱负,有潜力的自己也就想法进入更好一些的学校。这样,好学校的标志就是高的升学率,高的升学率取决于不仅仅是硬件建设,还有校园文化,关键是教师素质,所招收学生素质。市一高就有自己的特权,面向全市招收什么珍珠班,特有班,重点班,这样处处比下面高一等次。学校级别的固化,是中国阶层固化的一个缩影。这是邓小平同志让少数人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共同来致富政策延续。这样,县城,市区学校,就是被领导说起重要,讲起振兴必要,实际就是弱化,忘掉。
县城也是,想尽办法,广开财源,人为把公立学校,一分为二,优生公立,比赛论成绩,学困生进私立,变相高价收费。
可是,我们这里的高中现行一所,独家买卖,便可深挖财源,让其财源广进。我们的初中,昔时两家竞争,如今五家相斗,彼此竞争,互不相让,所以,教委只需协调彼此关系,这就是领导:坐山观虎斗。我们的初中教育绝对是优秀的,为高中输入优质生源。
可是,我们高中再怎么努力,无法与市一高,油田一高相提并论。
我们清丰考生,准清华,准北大,就是初中毕业于县城,高中考入市一高。
政策倾斜很关键,市一高有从全市招生的资格权力,可是,荣耀一世的油田,毕竟是后娘很是沒次幸运,所以,效果一天不如一天。
二
话说过来:关键还是家庭熏陶,父母的教育,选取好的学校就读。
说到清丰一位学生:2015年初中毕业以清丰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市一高。当时,市一高正在建设当中,开学晚了几天,于是,学生家长就到油田一高看看,能否上。当询问油田一高负责招生人员时,油田一高招生人员问学生:“报考哪里”。
对曰:“市一高”。
招生人员断然拒绝:“报考市一高不收”,显然油田一高与市一高彼此相互挣性。
学生家长感到没有希望,只好转身要走,只有等待市一高开学。就在学生及学生转身要走之际,招生老师弱弱的说了一句:“暂留步,请问学生中招考试成绩。”
学生拿出自己的准考证交给招生人员,招生工作人员上网一查,表现出惊讶神色,这分数是全市少有的,绝对前几名,严肃的表情明显呈现出极强的亲和力,和蔼可亲,极为友好的地说:“来吧,没问题”。
“还需要找人打招呼,签字吗?”家长问。
“不用,不用。”办事人员爽快答到。
“需要什么手续,条件,交多少钱?”学生家长问。
“一切不需要。”办事人员说。看来学生的考试成绩远比金钱,关系好使。在这关键时刻,真的体会到分数就是金钱的含义,甚至一分何止千元,简直万元,万元难买一分。
这位学生一分不交,进入油田一高特有班就读。成绩自然名列前茅。可是,学籍中招报考的市一高,市一高坚决不放,若是在油田一高没有,也就是只能以社会生对待,报考志愿受一定。鉴于此,学生家长唯恐学生报考受影响,只好让学生转入市一高就读。
今年学生表现确实不错,取得全市第二名,全省第39名的成绩,获得清华大学的推荐生,北大自主招生。
三
说起孩子的学习,孩子的父亲振振有词:
孩子的学习,从小很少操心,没有上过幼儿园,(一因父母都是乡下农村老师,当时教小学,顺便让其从小在学校跑着玩,能学就学,不学就自己玩,后来直接如小学一年级就读,等于自己教,二是乡下没有相应不错的幼儿园)直到上小学二在年级时,孩子的姐姐要上高中,才在县城租了房子,孩子才转学到县城小学,后来姐姐不在县城上学,房子也不租了,直接住在乡下老家。孩子的父亲早晨把孩子送到学校,晚上接走,中午进午托班。
孩子学习是自己的事,孩子有一个不太正常的母亲,父亲老汪很少操心。对孩子总是这样讲: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作业我从不检查,记住若是因作业,学习老师告状,我绝对不会轻饶你。不若完成作业,你是自由的,我也可以陪着你玩。就是这样的父亲,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养成高度自律的习惯,独自完成作业,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从不让家长催促学习,做作业。
孩子初中就读县城中学,成为名副其实的住宿生,吃住在校。虽然老汪在县城买了房子,但住房与孩子学校较远,来去不便,老汪也是在乡下教书,中午也没有空回来陪伴孩子,远不如在学校方便。值得一提的事:学校老师开家长会,老汪也不参加,多是让别人替代,为此孩子的班主任很是有意见。
尽管如此,孩子学习成绩还是遥遥领先。这与孩子平时严格自我要求分不开,孩子初中时的班主任将讲:孩子的作业总是写的规规矩矩,无论是书写,还是做题步骤,答案准确度,孩子的考试试卷,可以直接当标准答案讲,足见孩子的对知识的把握牢固,全面程度。
老汪的同事讲老王汪,别说孩子的学习不太操心,就连自己的岗位技能培训还让孩子顶替参加,可是,在几千人的会场,仍然不误孩子学习,足见孩子有多强的自我克制力。
四
孩子的父母离婚,两个孩子有父亲一人扶养,可以这样说,孩子母亲净身出户。孩子的母亲精神有些不太正常,虽借调到县城,做宿舍管理员,因于学生发生冲突,险些出现事故,学校不敢在让其看管宿舍,只有当个自由兵,没有具体事,只负责自己签到,只是偶尔见过,后来连签到也未曾见过。
孩子的母亲老杜对其离婚耿耿于怀,一旦说起就是逼其离婚,不离婚就要活活掐死,为了生存只有答应离婚。可是,对孩子父亲老王汪还是独有情中,总想着复婚,托过多少人,讲过多少情。一旦提及孩子父亲老王,孩子母亲老杜总是心花怒放,眼盖不住内心激动,哪怕提到关于孩子父亲老王的点滴事情,孩子母亲老杜就表现出极度关心。
有一次,宿管人员说:老汪家地就在村边,麦苗经常遭到邻居家的猪糟蹋,糟蹋不少,这个老王不知忙些什么不管不问。说者有心,听者有意,老杜听说后,签过到就到离老杜足有八里的老王家的村边地看守着。可见其真心实意。
老杜求老汪的老同学劝老汪复婚,老李直到现在复婚实在不可能,就对老杜安慰到:别看老汪瞎胡折腾,最终还要和你复婚。单凭这句话,足足让老杜激动了三天。
有人给老杜献招:老汪比较孝顺,只要征得老人的同意,好感,复婚还是有希望的。具体怎么办?隔三差五,给老汪父母买些礼物,吃的,穿的,用的,送到老人面前,想呆就多呆一会,连洗带涮,外加做饭,不想呆就借口忙着呢,放下东西坐一会就走。果其不然,老杜照办,诚信所致,金石为开,果然,老汪家老人开口说话:不管老汪怎么去胡闹,我就认你这个儿媳,这个家就是你的,谁也别想要。老汪家的父母也是精明人,看到离婚儿媳这样对待自己能不表示吗?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情不是买出来的,若然老杜未能坚持多久,坚持到老汪回心转意,计划还是中途夭折。
提起离婚,孩子父亲老汪总是谁说,不再提及伤心的往事,还是换个话题。同志们也便知趣到此为止。
五
如今老汪的儿子,高招取得如此佳绩,足以成为老汪骄傲的资本,可是,老汪变得低调了,不论同学,同事朋友,怎么揣,老我汪有自己的牢牢注意:闷声做大事,憋气不做声,不必声张,客是不情,不是钱的问题,关键是人情问题,一旦开始,就会请客不断,不请谁好看,老汪又是很爱面子,讲排场的人,又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样的大好怎能好好庆祝一番!
李大侃排上了用场,老李从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深受启发:学习管理孩子就像手纂黄沙,攥的越紧,反之稍微放松,自己手中的沙土,就孩子少些漂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