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思及信仰

作者: 木子渝 | 来源:发表于2017-05-27 21:40 被阅读0次
从电影思及信仰

有些电影可以在家抱着pad看完,而有些电影则必须在电影院体验,比如《血战钢锯岭》。超大银屏及环绕音响还原战争的血腥与无情:前一秒还在愤怒地扫射,后一秒被直接爆头;双腿被炸弹炸碎,肉筋模糊血淋淋地在黄沙地里发抖;被烈火焚烧煎熬挣扎着的活人;惨叫着救命却被敌人用匕首直接割喉而亡的士兵;烟尘茫茫,在枪林弹雨中憋着一口气,忍着恐惧似无头苍蝇般冲锋的新兵;各种爆炸声、机枪扫射声、火枪喷火声、子弹打中钢盔声、惨叫声、呻吟声、怒吼声.....

以我贫瘠的观影史而言,梅导的战争片,是我见过最震撼、最宏大、最真实、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不论是讲述冷兵器时代关于自由的《勇敢的心》,亦或是热兵器时代关于信仰的《血战钢锯岭》。

对于战场的生动描绘,不论是小说、历史或者影片,我都会看得津津有味,沉迷于其策略,惊心于其残酷,感慨于其目的。说来有趣,中学时因为看过一本拿破仑传,曾一度将之当做男神。如今我的书架上仍旧会有诸如《图解世界战争战法(中世纪)》《战争论(一、二、三卷)》等书籍(战争论其理论性太强,因为很多看不懂而兴趣大失,可能某天会再继续捡起。)。我该如何庆幸自己是和平年代的一个女孩,不然以我这样的性子定会是一股脑扛着枪冲在前线然后被一枪崩掉的下场。

叙述这么多关于战争的内容,却全然与信仰无关。

其实不然,据《战争论》 中说明,战争的目的之一在于使对方无力反抗从而服从自己。以暴制暴,这是多数正常人会有的反应,更何况在战场那个修罗地狱,眼见着朝夕相处、前一刻还嬉笑解压的战友,转眼却被敌人一枪毙命时,人的血性和杀戮之心必然会被激起,从而制造更多杀戮,至死方休。

开篇描绘战场的残酷与真实,只是为了体现故事主人公令人难以置信的“信仰” !

在这种情况下,正是因为有了信仰的支持,才能坚决不碰武器,不杀戮,只救人,且不论敌我!

我一直觉得有宗教信仰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2011年暑假,我在丽江火车站遇到过一位信仰藏传佛教的姐姐,候车的几个小时里我们聊了许多,唯一还记得的是我好奇她手中拿的经文,她便将我完全看不懂的藏文拿给我看,并给我讲述关于她如何会信奉藏传佛教的缘由:姐姐是一个纳西族的民族舞表演者,在丽江的某次舞蹈表演中,被一位来此旅游的北京舞蹈团团长慧眼识珠,将她带到了北京学习并加入舞蹈团。几年前在她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有机会跳舞时,她最爱的妈妈生了重病,医治许久仍未见起色。年纪不大的她感到自己对母亲病情的无能为力,因此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她一度以为自己和母亲要无法度过这个坎儿时,一位喇嘛引领她入了藏传佛教,并帮助她在母亲治疗之余为母亲诵经,也许真的是心诚所致,她母亲的病情得到控制,身体也逐渐恢复。自此,姐姐就入了藏传佛教的门,开始信仰藏传佛教。

或许,光听这样一件事会觉得很扯,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与信佛有何关系,作为接受唯物主义教育、无神论的我们,这种宗教性质的内容真是非常遥远。可是,心智逐渐成熟的我一贯是贯彻广接纳、多理解的理念去看待不同的人和事物。不要急于否定,存在即合理,试图去理解这种存在或许才是更加成熟的做法。也因为如此,我开始尝试抱有更多的同理心去看待不同的人以及他们的行为、想法。

去了许多地方,遇见许多人,听过不少故事,自己对人生的困惑仍旧没有减少多少。

结束了所谓“考个一本大学”这种父母赋予的使命后,进入工作的我,非常幸运地找了一份薪水还不错的工作。在这种吃喝不愁的情况下,及时行乐主义的我开始寻思着到底要什么?

我把自己对于人生终极追求的不定归咎于自己没有信仰。我没有信仰,所以我没有准则。我没有信仰,所以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什么值得去追求?

我曾经相信中国人没有信仰的说法,晚上在地铁上时脑子里也仍旧盘旋着这种想法。

没有信仰多可怕啊?心中没有神明故而无惧,故而可以不择手段。你看那些藏民就是因为信佛,所以不辞千里,从川北徒步两千多米磕长头直到拉萨,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所为是敬献给佛祖,这样不仅自己来世可以过得安心,也为今世的他人进行了布舍。因为拉萨在那,所以就要向它朝拜。这样的人,你觉得他们会欺诈他人,罔顾其死活吗?

所以我总是觉得有宗教信仰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因为相信神明,有所约束,故而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为,哪些不可为。

可是,在我没有宗教信仰的情况下,我真的不知道哪些事情可为,哪些不可为吗?

并不是的,我虽然没有宗教信仰,但是我有自己的信仰。其实我们中国人是有信仰的,国人大众只是不信宗教而已。信仰的含义指的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对某人、某物的信奉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最近我的地铁读物《一个人的朝圣》,讲述的就是住在英国北部的老人哈罗德萌发的一个想法:自己徒步去看望住在英国南部的前同事奎妮,她的癌症就会好起来!就是因为这样一个想法,支撑着他一路前行,像一个朝圣者一般,跨越英格兰。这种不是宗教信仰,但它难道不是一种信仰吗?

我们是有信仰的,我们会祭祖,信仰祖先的庇佑;我们会逢年回家团聚,信仰家庭的团圆;我们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相信风水、易经......这些不是宗教信仰,却是我们的信仰,最朴实的信仰。这些事物的存在对于我们而言是不需要什么缘由的,国外可能对于中国的春运无法理解,在那几天怎么会产生那么庞大的人口流动?为什么春节大家都选择与家人团圆?这件事对于我们而言不难理解,家人在那儿,春节就是要团圆啊?需要理由吗?

我想,信仰就是这样,它就在那儿,我相信它并遵从于它,不需要任何理由。

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从最早远古流传下来的《山海经》里的神话,到春秋、战国、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再到后来的儒释道三教齐盛,更有后续程朱理学、王阳明心学等。各种哲学与教义早就融合于历史长河,融汇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这样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我们所理解的事情来替代分析,似乎就能更好地理解电影中的所谓“信仰”的情节了:你们可以耻笑我的信仰,我也不指望你们能理解,但是我会坚守自己的信仰,不论在我面前有多么艰难的抉择,不论我身陷囹圄,抑或身心饱受折磨,都不能磨灭牢刻于我内心的信仰。

这些,可能就是一份信仰打动人所在。所以,保留一份自己的信仰,铭记于心,付诸行动,这样就好了。

相关文章

  • 从电影思及信仰

    有些电影可以在家抱着pad看完,而有些电影则必须在电影院体验,比如《血战钢锯岭》。超大银屏及环绕音响还原战争的血腥...

  • 信仰

    百度说,信仰就是对某种思想或宗教及对某人某物的信奉敬仰。昨晚看着电影的时候,当三名英雄九死一生地从珠穆朗玛峰回来,...

  • 信仰初思

    信仰是我要为之生又能为之死的。 很多时候,我就问自己:“我的信仰是什么?”创造万物的上帝?还是为我而死的基督?我回...

  • 从电影《岗仁波齐》读信仰

    对《冈仁波齐》这部电影期盼了有些日子了,两个礼拜前,和樊先生约好看这部电影,但我所在的小城并未上映该影片。直到7....

  •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你信仰的从来不是信仰本身,而是你眼中的信仰

    你信仰的从来不是信仰本身,而是你眼中的信仰,甚至是信仰你自己。 文学可以说是房思琪一生的信仰。她的...

  • 信仰及校庆

    一个人的记忆就像一座城,时间腐蚀着一切,如果不往前走,就会被掩埋,很多时候泪流满面,步步回头,可惜只能往前走。 回...

  • 初恋如蜜糖

    目及远方,心及思想,那里,曾有着我的过往,及信仰。 信仰里再没有了往日的寒暄,和温暖烛光,但他对我来说依然始终温暖...

  • 信仰

    信仰各自不同,或小;或坚强,或柔弱。 有些信仰类似梦想,遥不可及;有些信仰犹如希望,需要奔忙;有些信仰朴实无华,脚...

  • 1.34 信仰

    信仰各自不同,或小;或坚强,或柔弱。 有些信仰类似梦想,遥不可及;有些信仰犹如希望,需要奔忙;有些信仰朴实无华,脚...

  • 七十七天和贡觉玛之歌

    ​最近出来一部关于羌塘藏区的电影,也是一部关于信仰的电影《七十七天》 还没来得及看,但我知道我会去的。因为我是没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电影思及信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fc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