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星梦文摘
王世辉:奶奶的激情故事

王世辉:奶奶的激情故事

作者: 星梦文摘 | 来源:发表于2018-09-11 23:38 被阅读68次

【作者简介】

王世辉,笔名春风秋水,河南滑县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习诗多年,诗作散见于《诗潮》《诗歌月刊》《中国诗歌报》等各地纸刊与多家微刊,诗作入编过《中国现代诗发展与研究年鉴》等10余种选集,在各种文学赛事中获奖数十次,出版诗集《乡土滋味》与散文诗集《八面晞风》(合著)。

文 | 王世辉 

奶奶已经作古,她的故事也显得陈旧,但我依然愿意,将她的故事翻拣出来,连缀成篇与大家分享,是因为在我看来,奶奶那一腔对生活、对人生乃至对时代和社会的激情,是一份永不过时的美丽。

1

农家妪“走红”小镇

奶奶的父亲曾是方圆几十里名望颇高的私塾教师,所以奶奶在那个年代就有了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出身。这一出身,使奶奶年幼时就不同于一般人家的女孩子,近水楼台先得月,享受到了受教育的权利。1937年,她以优异成绩从百余里外的一所中学毕业,然而,由于受性别限制以及某些客观原因,她无法继续上学读书,不得不回到农村老家,像千千万万个农家女一样,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人了——这个人,当然是爷爷喽。婚姻虽属“包办”,奶奶和爷爷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两个人相濡以沫、恩爱有加几十年,将膝下的三女二男拉扯养大,成家立业。后来,爷爷不幸病故,已经65岁的奶奶本可以跟着三个女儿和两个儿子中的任何一个安度晚年,然而,早年良好的学校教育使奶奶显得与一般农家妇女不尽相同,她想凭能力自己养活自己,一来是减轻儿女们的负担,二来是踏踏实实地为社会做点贡献。

儿女们反对归反对,但谁也没拗过他们的母亲。就这样,奶奶开始了她那长达17年的“推小车生涯”。17年间,她每天推着那辆四轱辘小推车,走大街,串小巷,风里来,雨里去,从不间断。起初人们以为她只是在卖一些杂七杂八的生活用品,渐渐地,镇上的人们对她越来越熟悉,其中的“奥妙”也就成了公开的秘密——奶奶的小推车推到哪里,党的方针政策就被她宣传到哪里,原来她不仅仅是个小商贩,更主要的还是一名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义务宣传员呀!

生活在镇上的人们开始对奶奶刮目相看,也开始格外关注她那满头银发、脊背佝偻、步履迟缓的身影。与此同时,奶奶的名字开始变得响亮,久而久之,她就成了小镇上尽人皆知的响当当的“名人”。

2

“计生鞋”心系国策

奶奶天天推着小推车走街串巷,天天也都在了解与观察着“市场”。在当地,刚出生几个月到一两岁大小的孩子冬天都要穿“老虎头”鞋,而刚做母亲的年轻妈妈们大多不会做,市场上也很难买到。根据这一“市场调查”的结果,奶奶决定利用自己多年前学的绣花技术,手工做“老虎头”鞋来卖。她的眼力挺准,估计得也不错,她手工制作的“老虎头”一上市,就成为年轻妈妈和准妈妈们的抢手货。称心如意的“老虎头”拿在手里,“妈妈们”常常会舒心地笑出声来。每逢这种情况,奶奶那皱纹纵横的脸上也就绽开了幸福的花朵。

那时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推行计划生育时间不长,人们对这项基本国策认识不够,多子多福的传统思想观念仍根深蒂固。奶奶动了一番脑子之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点子:在她做的“老虎头”鞋前脸儿或两侧鞋帮儿上,用彩线绣上一些宣传计划生育的标语口号,既能使鞋更美观,又能宣传党的政策。为此,奶奶没少耗费脑汁,“编”出了各种各样的宣传口号,如“计划生育,从我做起”“下定决心,不要二胎”“独生子女好”等等。绣有这些字样的“老虎头”,奶奶不再称之为“老虎头”,而是别出心裁地给取了个名字,叫“计划生育鞋”。我曾想:假如奶奶为自己的“产品”注册商标的话,“计划生育鞋”没准还会成为著名商标和驰名品牌呢。

每天早饭后,奶奶就推着她的小推车,在大街小巷来来往往,遇到年轻人来为孩子买鞋时,她就问她们的孩子是第几胎,是不是独生子女等等。若是第一胎,价格一律优惠;若是领过了独生子女证,则只收几元钱的成本费。趁着人们挑选鞋的当儿,奶奶还爱唠叨一番:还是生一个孩子好,既不违反国家政策,大人又不受累,年轻人千万别犯傻多要孩子……有一次,一名年轻妇女腆着大肚子前来买“计划生育鞋”,奶奶就问是不是第一胎,那年轻妇女脸颊上泛起一片桃红,说还是第一次怀孕呢。趁着人家挑选的当儿,奶奶就又唠叨上了还是生一个孩子好……直说得那年轻妇女口服心服,拿着挑选好的鞋,乐滋滋地走了。

奶奶不但时时处处向别人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对自己的子女更是毫不“客气”。有一年的冬天,远嫁外省的大女儿计划外怀孕后偷偷跑来,打算在母亲家躲避一段时间。奶奶得知实际情况后,二话没说,领着女儿到医院做了流产。女儿怀的是双胞胎,气得她好长一段时间对母亲耿耿于怀。奶奶安慰女儿说:“治疗费、路费我都替你拿,但违背国家政策的事咱不能干。”嫁到外县的二女儿是一名乡村医生,按政策必须做结扎绝育手术,村干部安排她护理完全村的绝育手术对象后再结扎。奶奶得知这一情况后,赶到二女儿那里,与村干部“理论”起来,她说:“俺闺女是共产党员,必须第一个做结扎手术,给大家带个好头。再说,手术后7天就抽线了,抽了线再去护理别人也不迟呀。”就这样,奶奶把二女儿也送上了手术台。

3

迷体育情倾华夏

奶奶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体育迷,每年的“九·九”老人节,她的身影都会如期出现在全镇老年运动会赛场上,而且在赛场上格外活跃。

1990年北京亚运会前几个月,奶奶特意设计了100双迎亚运“老虎头”鞋,鞋上纳的花、绣的字全部与亚运会有关,而且100双鞋上的图案各不相同。她把在电视中看到的中国运动员的参赛项目设计成图案,一针一线地纳在鞋上,旁边还要绣上“中国第一,壮我国威”“赛出风格,赛出水平”“中国健儿显身手,亚运会上竞风流”等字样。这些鞋做好以后,在奶奶的小推车上一露面,就吸引了许许多多的顾客。谁买鞋,奶奶就问她们有关亚运会的问题。由于这些鞋上的图案构思新颖,设计独特,仅3天时间,100双“老虎头”鞋就被抢购一空。后来说到当时的情况,奶奶显得后悔不迭,本来准备挑几双寄给北京亚运会组委会的,谁知一下子就卖光了,家里一双也没剩。

悉尼奥运会期间,每当有人来到她的小推车旁买东西,她往往乐呵呵地说,中国运动员今天又拿金牌了,咱们中国人值得骄傲啊!

奶奶是一位农家老妪,却如此痴迷体育运动,倾情于中华体育事业,在芸芸众生中,应当说是不多见的,是难能可贵的,为此,熟悉她的人都为她的这种思想境界所折服,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啧啧称叹。

4

情未了爱在人间

年纪一天天大了,奶奶的视力也一天不如一天,又加之长期做“老虎头”鞋导致眼底血管折断,再拿起绣花针去点缀“老虎头”,她的的确确没有了这种能力。儿女们劝她,啥也不要干了,在家里图个清闲,安度晚年就行了。但奶奶却怎么也闲不住,她想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1997年春,奶奶仍然推着她的小推车走街串巷,不过小车上摆的不再是“老虎头”鞋,而是家庭用的炊帚和笤帚。她说,这些东西都是批发别人的,每把炊帚赚0.05元钱,每把笤帚赚0.15元,有时两三天生意也不开张,但赚钱不是目的,为的是出去锻炼一下身体,活动活动脑子,更重要的是利用有生之年,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奶奶有一个多年养成的习惯,每天早上准时看《早间新闻》,晚上的《新闻联播》更不会错过。什么保护耕地、爱护环境、节约用水之类的话题,都是她所关心的。买过奶奶小推车上的炊帚或笤帚的人都知道这位老太太不简单,因为她卖给你东西的同时,会给你讲出一大串也许你还没留意的国家大事来。

奶奶不仅关心国家大事,邻里之间的家庭琐事也离不开她。谁家婆媳拌嘴、妯娌不和,奶奶就成了义务调停人,只要她那些夹杂着幽默的道理一出口,矛盾定会烟消云散,让人口服心服。

有人曾半开玩笑地问奶奶,这些年辛辛苦苦积攒些钱准备干啥。谁知奶奶早有准备,她痛痛快快地说:“以前家里穷,靠国家救济,如今日子好过了,咱也得想法为国家做点贡献。我最看不惯的就是咱这里的土葬,人死了这个占一片耕地,那个占一片耕地,每年要占国家多少土地呀!我死后不占国家一寸土地,到时候让儿子给火葬场打个电话,用我自己的积蓄把我拉到火葬场去火化,啥仪式也不搞,骨灰也不保留,全县要搞火葬,就从我开始。如果我攒的那几个钱还花不完,剩下的就全捐献给希望工程。”

5

报党恩从头迈步

2000年,奶奶已经81岁。这年10月份的一天,村党支部的负责人找到奶奶,对她说:“大娘,根据您多次强烈要求和口头申请,村党支部研究决定,发展您老人家入党。”奶奶一听喜出望外,由于自己的视力已经极差,赶紧找人代笔,正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由村委会主任和原村支部书记做了自己的入党介绍人。入党申请书交上一个月后,奶奶左等右等不见音讯,就找村支部书记去了,问咋不给回话。一句话把村支书给问乐了:“大娘,您真逗,入党是件严肃事儿,还得经镇党委考察审批,哪能今天交上明天就批准呢?别着急,您就候着吧!”奶奶说:“不是我着急,自从交上入党申请书,夜夜都睡不着觉,就盼着能早一天宣誓,了却我一桩夙愿呀!”

2001年元旦过后的一天,奶奶接到通知,让她到村支部去填表。放下手中的活计,她就赶到了村支部。支部负责人问她能不能亲笔填写,她说实在看不清楚了,只在负责人指示的大空格里填上了自己的名字,其余由负责人代笔。表填完了,奶奶想了想说:“咋感谢你呢?给你鞠个躬吧。”对方连忙阻止,但还是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接受了这份“大礼”。随后奶奶又去照相馆照了相。去交照片那天,适逢天降大雪,路上很滑,奶奶毅然迈开了她那蹒跚的脚步。家人劝她等天晴雪化后再去,她“认死理”似的说:“老一辈革命家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啥苦没吃过?咱家到村支部不到一里路,这点儿苦都不能吃,还有做共产党员的资格吗?”

奶奶曾说过,她入党不图名不图利,就为了报党恩,如果没有党和国家对她一家人的救济帮助,她不会有现在这样儿孙满堂的和睦家庭,更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她还说,入党后,自己还要努力再活上几十年,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多为国家做贡献,入党是自己人生的又一次开始,是一个新起点。

奶奶就是这样一位有故事的老人,她的故事,虽不惊天动地,却能晕染心灵,如果读者诸君愿意听下去,以后我可以继续给您讲述哦!

分享|阅读|生活|电影|鸡汤

《星梦文摘》旨在收集发布精品美文,品读原创佳作,提升生活品质,陶冶心灵情操,分享人生喜悦,陪读者共读好书。诚挚欢迎全国各省、市知名作家、文学爱好者授权转载发布原创佳作! 

1、投稿信箱:xingmengwz@163.com

2、投稿QQ:3211721296

3、投稿微信:xingmengwz

4、来稿请用文本格式或word格式排版,并附上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片。

5、稿件须为原创作品,切勿一稿多投,文责自负。

相关文章

  • 王世辉:奶奶的激情故事

    【作者简介】 王世辉,笔名春风秋水,河南滑县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习诗多年,诗作散见于《诗潮》《诗歌月刊》《中国...

  • 危在旦夕

    王辉一看,惊得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站在王辉一旁的陈文辉一看王辉的表情,更坚信自己的判断了。 陈文辉转头对巫世奇说,...

  • 王世辉:乡间叙事(三首)

    【作者简介】 王世辉,笔名春风秋水,河南滑县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习诗多年,诗作散见于《诗潮》《诗歌月刊》《中国...

  • 《缉魂》

    阴暗的画面,悬疑片的特征,也是我的最爱。 故事开头就是警察接到报案,来到王世聪家,王世聪被杀。王世聪拥有保险公司,...

  • 【科幻】末日天虫(13)夜幕

    末世战争题材故事《末日天虫》目录 “靠!王辉你给老子滚过来开门,你忘了是谁冒着被咬的危险,把你救回来的!” 王辉就...

  • 《宝葫芦的秘密》第一篇(宝葫芦的传说)

    在宝葫芦的秘密中王宝从小就讨厌洗脚,非得要听奶奶讲完故事才洗。奶奶就给王宝讲了个宝葫芦的故事。说李示得到了一...

  • 王世辉:秋天的唱片(四首)

    【作者简介】 王世辉,笔名春风秋水,河南滑县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习诗多年,诗作散见于《诗潮》《诗歌月刊》《中国...

  • 凌云日记【第854篇】:《真人#237》

    许世辉 曾经有个世界500强企业的CEO挑衅的问许世辉,“你知道你的竞争对手,有多厉害吗?” 许世辉巧妙地回答说:...

  • 王奶奶

    隔壁王奶奶如果还在世的话,应该有90岁了。从我记事起,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年我生日那天,她都会一大早来我家看看我妈妈...

  • 王奶奶

    王奶奶年过七旬。多病缠身。脑梗塞呀。冠心病啊。高血压呀……一到天冷,就要到医院来护理治疗。所以,是医院里的老病号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世辉:奶奶的激情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gp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