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关于一只名叫达利B的小兔子,达利B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应该住在哪里,不知道自己应该吃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脚为什么那么大?
她看见小鸟住在树上,决定自己也要住在树上,她看见松鼠吃橡子,决定自己也要吃橡子。
当黄鼠狼杰西出现,所有小动物们都惊慌的逃跑时,达利B淡定的啃橡子,并和黄鼠狼打招呼,当她发现黄鼠狼想要吃掉她的时候,本能的用大脚把黄鼠狼踢跑了。

其他兔子们对她欢呼雀跃,称赞她是英雄。达利B说:“真奇怪,我还以为我是一只兔子呢”
故事中的小兔子达利B从始至终不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对外界环境和他人也缺少认知。最后她用自己的优势----大脚踢跑了危险的敌人,虽然是无知者无畏,但是这种几率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小。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有达利B的影子:
缺乏自我认知,追求从众行为(达利B跟着小鸟住在树上,跟着松鼠啃着橡子)。对自己认识不够,在认识自己的路上不断地摸索前行,不断地问自己是谁?应该怎么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习惯性的选择了从众行为,似乎追随别人就会安全一些,努力的寻求社会认同感,向着熙熙攘攘的大流奔之而去,其实,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自己,模仿别人往往失去了自己。
当达利B赶走了黄鼠狼,终于认识到自己是一只兔子的时候,同伴们的赞美,让达利B高估了自己,认为自己是个英雄。下一次危险来临的时候,达利B还会不会像第一次一样勇敢无畏的和对手交锋,又是否还能安全的取得胜利呢?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每个人在认识自己的路上都踩过很多坑,少有人想达利B一样,虽然冒着很大的风险,但却体验过、尝试过、成功过。或者我们大部分人的一生,都像那些自以为聪明的兔子一样早早的躲在洞里面,失去直面风险、挑战自己的机会;又或者没有勇气突破固有的思维限制,跳出一只兔子本该有的样子,像达利一样勇敢单纯的遵从内心的感受,去尝试小鸟的生活、去体验松鼠的食物,成为一只与众不同的兔子。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做自己,是因为没有其他的选择,有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做,是因为选择太多,不知道如何选。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活方式,不管成为达利B还是普通的兔子,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在认识自我的旅途上,路还很长很长。我们会因为生活阅历的增加,思维认知的更新迭代,对自己认识的更加深刻,从而又反过来影响行动,这将是一个永不封闭的循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