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在参加“小天使”活动半决赛时,讲了一个绘本故事。故事里讲的是一只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应该吃什么、应该住在哪里的兔子对自己对生活的种种疑惑,故事的最后,这只兔子因为战胜了黄鼠狼,而被其他的兔子称为英雄,让他对自己的身份更加疑惑。
今天早上上学路上,再次提起这个故事,我就问她:“你知道你是谁吗?”她说:“当然知道了,我是人!”她的回答没有错,她确实是人,但是孩子对自己对事物对世界的认知还是很笼统很模糊的,比如对中国人和外国人的认知:
—你是中国人,你知道吗?
—怎么会?我们都是家里的人,我们喜欢走路!
—我觉得我爸爸是个外国人,他总是听不懂我说的话!
—为什么觉得爸爸是外国人呢?
—因为我有升过国旗,爸爸没有升过国旗,所以我是中国人,爸爸是外国人!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对周遭的认知也在我们眼里看来越来越靠谱,但是这种靠谱,一方面来自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积累,另一方面更多的来自于父母和老师的引导。你愿意给孩子贴上什么样的标签,他就会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我经常鼓励我女儿说:“我非常喜欢像你这样主动爱看书的宝贝,看书会让你懂越来越多的知识,长大了你就可以教妈妈了!”之后,有时她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就会说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看书。尽管她现在还停留在看图片看画面的层次,但是如果这种“看书”的习惯能一直伴随着她,至少不是一件坏事吧!
昨天,女儿幼儿园有位妈妈情绪稍稍有些激动,因为一个孩子当着很多小朋友的面说她的孩子偷了他的图画本。我相信这个孩子并不知道“偷”是什么意思,她的孩子也一定不会偷偷的拿了别人的图画本,这位妈妈之所以激动,我想大约是怕别人给自己的孩子贴上了“偷”的标签,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心理学上的标签效应,用在孩子身上,意义更加深远,因为孩子的成长空间非常大,可塑性更强。如果我们能给孩子贴上更多的积极正面的标签,给予他们更多的正能量,那么他们朝着正确的轨道行驶的可能性更大,偏离轨道的几率也就会下降。
孩子的世界很单纯,如果你给他的都是乌云阴霾,势必会将黑暗植入他的心灵,如果你给他的总是春光明媚,一定会将阳光照进他的内心。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请给他什么样的引导,毕竟幼小的孩子认知能力还很有限。
孩子“不知道我是谁”,但是父母应该知道孩子将来应该是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