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835816/0799c62c58b3482d.jpg)
邻居家有两个男孩,五官长得很像,两人只差了一岁,分不出谁大谁小。可熟人一眼就能认出谁是老大,谁是老二。
为什么呢?因为两个孩子的神情差别太大。老大是实诚人,呆头呆脑的,说的好听点,有点萌萌的。老二特机灵,俩眼珠子忽溜乱转,满脑子主义。他们和侄子同岁,回老家的时候会一块玩儿。
有一次不经意的讨论起那两个孩子,侄子说:“老二比老大精明的多,我们在一块儿打牌,老二总指挥老大,使眼色打暗号,可老大就是看不出来”。
“老大老二你喜欢和谁玩?”我问他。“当然是老大了”,他毫不犹豫的说,“老二常训老大,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那如果长时间打交道,你是选择老大还是老二?”我故意难为他。他迟疑了一会儿,若有所思的说:“应该是老大吧?”
“为啥呀?”我拿出狗仔队记者的作风追问。他想了想说:“和老大在一块儿放心,他踏实,干什么都不耍滑头。”
这看似很小的一件事,蕴含着很深的为人处事的哲理——踏实肯干的人到哪都受欢迎。
![](https://img.haomeiwen.com/i5835816/6cf6e994fabb2a63.jpg)
有句古语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分析一下这句话,“小时了了”意思就是说小时候很聪明的,那就是我们平时所谓的神童了,他们往往思维敏捷,接受、观察能力比一般的孩子要强。
这样的孩子往往会走这样的路。借助于自己的聪明才智,用最省力的方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能省力就省力的习惯,习惯成自然,就缺少了一种踏实实干的品质。这也是做成大事最可怕的阻力——吃不得苦。
这类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我们单位就有一个,人特别聪明,什么事看的都很透彻,分析起别人的事头头是道,公认的聪明。到了四十多岁了,依然是普通科员一个,原因是什么呢?他太会权衡利弊明哲保身了。听说他在仕途上也做了不少努力,可换了几届领导都不敢重用。人之常情,谁愿意用一个看不透心思比自己还精明的下属呢?
反到是小时并不太聪明,长大之后有卓越成就的大有人在,历史上的曾国藩就是典型的小时愚钝,大成栋梁的例子。
再看《士兵突击》里边的许三多,凭着一股傻干的拼劲挤进了特种部队。原因是什么?不就是凭着自己的苦干和别人的信任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