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个一起写文的简优友,边写边修改,迟迟不敢发布,而我不那么想:
只要能公开的文字,写完就发布从来不存稿,每一篇文字都是当时的情感表露。不方便公开表达的心情我也习惯用文字记录,然后私密状态。
写作路上从几百字的小段短文到千字文,再到两千字的情感故事,后来尝试系列文。
我的宗旨是:文章写出来就是给别人看的!
于是系列文完本后我就公开放在小说平台,每天发布两个章节,基本都是读一遍再发布。2万字以后就能搜到自己的作品,然后跟着听,不足之处立马显现,我当时就把这些不足之处记录下来。
一边发,一边听,一边写听读笔记,站在读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文字。
第一部系列文《勇当农工这些年》10.4万字完结,签约、推广、结束,走完整个流程。
当时的感觉就是:数据、收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熟悉发布的流程,这就足够了。
第一部顺利,紧接着我又放了第二部《军垦岁月》,11.5万字完结;
《逆袭自我成长》21.3万字也算顺利,这给了我极大的鼓励。
刚好手里有一部正在写的《解忧文具店》,这一次挑战自己——边写边发!底气不足,每天只敢发布一个章节!
我这样做,不是自己的作品多优秀,说起来惭愧,自己听读都感觉像喝白开水。
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自己的文字也是一样的道理!除了自嗨的作者,大部分人写文章除了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是想有收益的,毕竟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谁给毛爷爷过不去呢?
我也是一个俗人,刚开始写文章不过是想给自己的文字一个安放的角落,摸索一年后,平台开始给我仨瓜俩枣。除了对文字的热爱,享受写作的乐趣,那仨瓜俩枣也成为我持续码字的动力:写作收入的贝一天天增长舍不得卖掉;几毛一块积累起来存在一张卡里,宝贝似的。
写作不但是一份烧脑的工作,更是一份长期训练的项目,不但对时间有要求,对作者的身体也是一种考验。
村上春树写作35年一直坚持跑步锻炼身体,还坚持跑马拉松;
多面手冯唐不单单是商界奇才,还是文笔犀利、思想纵深的作家,知天命的年龄身材管理不错,这得益于他从不间断运动。
写作路上也没有捷径,我们看到的大佬们成就斐然,而背后的努力和坚持又有多少人知道?
更何况我们这些写作小白?我们能做的就是写出来的文字简单修改错别字后,勇敢发布出来接受读者的评判。
一篇文章看不出什么,一部作品也说明不了我们写作的水平,那我们就多写、持续写、甚至疯狂写。
虽然写作天赋很重要,但是有天赋的人毕竟少数一战成名,多半人还是摸索着前进的。
走上写作这条路,文字公布于众,就不要怕读者评判,这是必经之路。
网友评论